http://thewelltemperedcomputer.com/
這個網站裡面有很多有關於電源訊源方方面面的解說,個人比較關心jitter所以先看了這方面的資料
jitter基本上分成四大類,分別是
1. Random jitter
2. Intrinsic jitter
3. Deterministic jitter
4. Interface jitter
Intrinsic jitter指clock本身的精度誤差
Random jitter和Deterministic jitter應該是常說的底噪,Dj指電流聲之類,Rj是純噪音會降低訊噪比
Interface jitter看不是很懂指什麼部分,但底下列出幾個處理Ij的技術並排名
1. 不處理 (直接受到Ij影響)
2. 使用PLL濾波 (可改善Ij但無法消除)
3. 使用ASRC (可解決Ij,但會帶來新的問題)
4. 使用DAC clock重新定時,即非同步式DAC (徹底解決Ij的辦法)
ASRC會轉換訊號的取樣率,但似乎沒說明為什麼ASRC可以解決Ij,倒是提到了SRC的部分
並作實驗產生圖表指出曾經紅極一時的神秘兔和著名的Audition軟體的重取樣品質很差
ASRC可以解決Ij,但如果重取樣沒做好音質反而會下降
作者也強調非同步式DAC可以阻隔Ij,但無關於音質,音質可以更好也可以更壞,端視DAC clock的品質
jitter在數位傳輸的部分帶來的影響通常是破音或劈啪聲等明顯的錯誤
在類比傳輸的部分(類比訊號或是取決於介面取樣率的部分)
靜音時人耳最多可以聽出10ns的jitter,播放音樂時人耳最多只能聽出20ns的jitter
而且人耳對於jitter的敏感度是高頻大於低頻,人耳對低於200Hz頻率的閾值大於500ns
200~1kHz時閾值會快速下滑到1ns左右,1kHz以後的高頻下滑幅度減緩,20kHz時閾值為20ps
作者還提到有人反應200ps聽起來比50ps好聽,由此可見jitter不見得越低越好
裡面還有光纖vs同軸的部分,作者的結論是光纖會有較高的jitter,但最能保證隔離電磁雜訊
同軸雖然有較低的jitter,卻會引入電磁雜訊,算是各有優劣
關於Bit perfect我直接跳到音量控制的部分
Bit perfect音量控制是利用高位元數DAC播放低位元數音樂的空白位元做右移來達成的
例如jplay支援0~-42dB的音量控制,每降低6dB實際上就是對音樂資料做一次右移
在24bit DAC上播放常見的16bit CD格式最多可移8位元(-48dB),但不知為何jplay最多只能移7位元(-42dB)
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0 dB
011111111111111110000000 -6 dB
001111111111111111000000 -12 dB
000111111111111111100000 -18 dB
000011111111111111110000 -24 dB
000001111111111111111000 -30 dB
000000111111111111111100 -36 dB
000000011111111111111110 -42 dB
理所當然Bit perfect音量控制不適用DAC16播放CD或DAC24播放HDCD,因為沒有可供位移的空間
採用Bit perfect音量控制的手法可讓數位音控的訊噪比與類比音控旗鼓相當
作者在最底下也說數位音控最好的解決辦法是DAC32,讓24bit音樂也能夠Bit perfect降低最多48dB的音量
內容豐富,只能截取最感興趣的一小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