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耳機坑第二套耳機是hd650,第一次買這麼高價的耳機,原以為它會一直跟著我,沒想到偶然到台中耳機店試聽耳擴,隨興問了有沒有hd800可以試聽,店員居然就把hd800搬出來了。
頂級耳機果然不一樣,記得那時接的訊源為谷津HA2,和我的hd650一比,完全不是同一級別,好歹650也是曾經的旗艦。但有可能耳機不是自己的,戴起來沒有650舒服,戴起來怪彆扭的。論聽感,我反而喜歡800的寬廣,650音場太窄,有時聽久反而煩悶;且800搭配HA2,暖度雖不及650,但也適中,很中正大氣的感覺,又不失細膩度,每個音樂細節都有表現出來。
點燃我心中慾望的最後一把火,是800的外型,托在手上沉甸甸的,就和精品一樣,我非常喜歡它的外型設計。
於是晚上回家,立馬就將hd650丟到拍賣,開始尋找hd800。幸運的是650賣掉後,隔2個星期就找到品像非常新的800了。當然沒耳機的兩個星期對我來說是非常難熬的,所以在等待的期間又敗了T1...但說實在,T1不是我的菜,好耳機只要有一副就夠了

◣ 為保護昂貴的800海綿,特地買了耳機橫梁套,可惜還找不到耳罩套。

================================2013/1/12================================
有了800,當然也要給它一台不錯的擴大機,總不能一直用電腦直推,只發揮800不到一半的功力。之前玩650時就有留意到電光BOBBY,原價24000大跳水,讓我很心動,但一台耳擴比650還貴,遲遲下不了手,也聽說它推800不錯,這次換800也該給它個像樣的前端了!
◣ BOBBY體積比我想像中大,還好背包夠大裝得下。

◣ 腳座有高級音響的feel,之前用的耳擴隨便黏個橡膠就上了


◣ 聽金屬時音量約-30dB即可,音量旋鈕滿特別的,有一種彈力感;按鈕也做得太小了


================================2013/1/19================================
有了耳擴,當然也要配個dac。然而器材需隨包攜帶,一台BOBBY已經將我的背包幾乎塞滿了,沒辦法再裝下太大台的dac,只能朝小型、素質不錯的著手。
既要小型,又要素質不錯的dac也不多,找來找去也只有Bladelius usb dac、HRT Music Streamer PRO比較適合,這兩支網路上評價都滿高的,但HRT走向似乎屬於有力刺激型,而Bladelius聽說有黑膠的味道在。既然BOBBY已經屬於中性聲底了,配800需要再暖一點,且HRT只能到96k、Bladelius能收192k,因此最後選擇得是Bladelius usb dac。
◣ 小小一條,方便攜帶。整塊為鋁合金,未運作時冰冰冷冷的。

Bladelius沒有任何按鈕、指示燈,電腦驅動安裝完即可使用。試了176、192k都能順利播放,只可惜它不像HRT為mini-XLR能夠走全平衡(Bladelius內部已為平衡線路)。
接上Bladelius播音樂,發現在BOBBY同音量下,聲音更大聲(約大了5~7dB),正常音量聆聽需將BOBBY調小聲一些。
================================2013/2/2================================
自玩650起,常於論壇聽聞改平衡有怎樣的好,因此一直很想試試平衡的表現如何,既然BOBBY有平衡輸出,何不花點錢試試!?
然而平衡廠線一條都貴得要命,原想自己DIY,但想到要焊接800的特殊接頭就頭痛,深怕焊不好毀了貴松松的端子。幸逢拍賣上有人欲脫手800平衡線,一查原是mono audio的銀龍V2,由於價格較自己DIY便宜些,就將它帶回家了。
◣ 剛到手的銀龍平衡線,兩顆XLR接頭真重。

銀龍線比起原線要硬一些,且不堪大角度彎折(曾聽聞有人把銀龍V1玩斷),3m的長度還不知道要如何收納才好,耳機小包包硬塞有點勉強。
平衡線接上後音量約大了5~6dB,和理論值差不多。初聽感覺不若版上評論有如飛天遁地的改變,或許是前端未完全平衡,但換平衡線後還是有明顯不同:細節表現更明顯、樂器定位更明確、樂器如鼓聲感覺敲擊得更有力道,音場也大了一點,但似乎人聲少了些感染力。
總的來說這次平衡線的投資讓我很滿意,但還需要再多聽幾天才能下定論。
器材前端為PC → Bladelius usb dac → BOBBY。軟體部份使用J River + ASIO。HD800的評論或聽感網路上也不少,我自己實際聽起來也與評論差不多。HD800和BOBBY皆未run開。
Sennheiser HD800
├音場
比起我聽過的耳機,800的音場是最大的,但沒有想像中大(至少還是輸我的電腦喇叭),然而耳機的模擬聲場能夠彌補這方面的不足,有時候會讓你感覺音樂從天邊傳來。
├定位
樂器定位在電腦直推時很混亂,只能聽出樂器大約方位,但接了BOBBY後,定位好很多;我也使用SF遊戲測試,直推時完全聽不出腳步聲從哪裡發出的,接耳擴後有改善,但還沒辦法很精確聽出腳步聲距離自己多遠。
├殘響(尾音)
800的樂器殘響(尾音)相當長且好聽,例如拉琴弦時能夠聽到琴聲的尾音殘留,有餘音繚繞的感覺,印象中650殘響沒有這麼明顯,T1的殘響也沒有800來得長。
├解析力
解析力是800最讓我訝異的一點,沒想到耳機的解析可以這麼強,音樂中的任何一點聲音都能完整表現出來,拉大提琴時能感受到琴弦的摩擦或是敲擊鼓面的震動。我第一次聽到800時,感受到和650最大不同點就是解析,同一首歌用這兩支耳機聽起來感覺不是同一首。T1的解析力又比800強一點,但差別不是太大,大概是95分對92分的差別,和650比起就差很多了。
├雜訊探測器
不知道是不是800解析高的原因,以往電腦直推650時,聽不太到電腦雜訊與硬碟運轉聲,讓我以為底噪是低阻耳機的專利。但換了800後,底噪變得很明顯,不時會傳出"嘶嘶"聲,表示800對前端有一定要求。
├漏音
800的漏音比起650或T1都大,正常音量下周圍的人就很清楚你在聽什麼,音量大一點就像個小喇叭,帶去圖書館聽可能會被白眼吧。
FireStone BOBBY
├音場
(待補)
├定位
(待補)
├雜訊
單獨接上BOBBY,雜訊並未被放大,反而減少許多,不注意聽根本聽不出雜訊。
Bladelius USB DAC
├音場
(待補)
├定位
(待補)
Mono Audio Silver Dragon V2 - XLR
├音場
橫向音場感覺大了一點點,縱向音場大很多,已經能清楚表現前後樂器的聲音。
├定位
定位更準確,如果用原線的定位是60分,換平衡後至少有80分的表現。
├解析力
解析比起原線好不少,細節又多了一些,已經有超越T1的解析力了,樂曲裡的每種樂器都交代得相當清楚,但也因此少了些人聲的感染力。
以下分享一些常聽的音樂聽感,個人聽的音樂類型還滿雜的,主要有Pop、JPop、Gothic metal、Symphonic metal、Folk、Jazz、Classical crossover等等。
├朱哲琴-阿姐鼓
似乎有很多人使用朱哲琴的阿姐鼓來當試音碟,之前在音響店試聽時,店員就有使用這首試聽,據說能夠測試低頻及動態。Youtube上的阿姐鼓音質很差,動態完全被壓縮還附帶雜音,聽不出完整的氣勢,有機會可以買CD或找無損格式聽聽看。
HD800的立體感表現得很好,曲中的"伊~啊~喔喔"有從天邊傳來的感覺,鼓聲很有氣勢、彈性和張力,大鼓敲下去時有種"蹦"的感覺。
├Sarah Brightman-Fleurs Du Mal
我很喜歡聽莎姐的這首Fleurs Du Mal,好聽又很有氣勢,飆高音時會讓我起雞皮疙瘩。莎姐的歌很多都很好聽,但用800聽她的歌會聽到她的口水,不知是優點還是缺點

├Leaves' Eyes-My Destiny
挪威金屬樂團,也是屬於女聲飆高音的類型。800將細節表現得很好,開頭的雨聲很真實,金屬樂團的鼓聲(類似鈸的樂器)不會糊在一起,很清楚分明。Leaves' Eyes有幾首也很好聽,例如New Found Land、Take The Devil In Me等等。
├Take Dake with Neptune-Japanese Roots
竹竹這張專輯非常適合用來聽樂器定位。不知道是否用了假人頭錄音,演奏時感覺身歷其境般,樂器都在周圍。
HD800在定位及解析力上表現相當好,但縱深有些不足,音場感覺有點像斜坡狀,前方的音像沒辦法展現出來,感覺在頭頂上方。
├假人頭錄音
這段錄音是網友自行用假人頭錄製的,非常真實,感覺就像真的在身邊搖沙鈴,而且搖的弧度也可以聽出來。
(持續更新聽感...)
800確實是只不錯的耳機,雖然大多數評論它是只古典耳機,但對我來說和650相比是全方面的提升,也適合我所列舉的多種音樂類型。然而是不是值得購買,我認為需檢視自身荷包深度,若足以負擔,它會是很好的選擇,當然前端也不能太差,例如以電腦直推,定位完全糊成一片,無法分辨樂器方位。
以我目前的前端,應該還是沒辦法推好800,但音樂聽得非常舒服。這樣的組合相比之前去耳機店聽HA2 + 800的搭配,感覺應有過之無不及,暖度和感染力還是HA2高一點,但在樂器表現及定位明顯比HA2要好,但HA2為憑印象聽感所寫,多少會有偏誤。
第一次編寫完整的聽感,似乎還是欠缺文字描述及文意編撰的能力,如看不懂還請見諒。

(持續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