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3 + UE900 + 最低階管迷線
音樂撥放器是POWERAMP

另外ROCKBOX也有用過,但設定和介面都不夠人性
音效設定的部分也懶得去摸索...,因此POWERAMP一用就是快三年
至於EQ部分的設置如下:

選擇低音&高音並不代表我是低音控,就已經預設好的EQ類型裡
對我個人而言,這個類型算是整體表現來講最平均的,但不是Flat那種乏味的平均
另外高音和等化器裡的增益我是全開,把人聲拉出來;音量的部分開到"4" (太大聲就很假了)
再來談一下最艱辛的RUN IN期:
說真的這段時間還滿痛苦的,聲音每天在變,還有那兩條原廠線實在是有夠悲劇
直到換了一代管迷線後,整體凝聚力才"稍微"提升
但真正要升級感很大的話,絕非就是那幾條最貴的線
但我實在是不想在身上掛著又粗又硬的跳繩(還是纜線..?)
所以就便利性和攜帶性的考量我就放棄那幾條線了
再來聲音變化的部分:
前70個小時,我還在想這到底算哪門子的旗艦機
100個小後,低頻收了、人聲稍微往前靠,但還是很不滿意這個聲音
200個小時,變化越來越多了
有時候空氣感很強、解析度變好、但低頻便很薄
再不然就是低頻變很兇,整體解析度下降
這段時間大概就是這兩個現象在交錯變化;最鬱卒的階段
300~500個小時,稍稍微微趨於穩定,聲音慢慢在定型,但還不是我要的聲音
500個小時後,有時候聽一聽嘴角會不自覺上揚,我偏好的味道漸漸出來,
但老實說現在聲音還在變,只是非常細微的變化
700個小時我發現,這麼不穩定的原因,追根究底應該就是我RUN的太兇
每天最少10個小時以上,甚至超過一天,所以那陣子甚至有想要把它出售的念頭
後來在想那支離破碎的聲音是否還有救,就無聊拿了鬼太鼓座-富嶽百景那張專輯小小RUN了一下
之後就不刻意在RUN它了,只有要聽的時候才會拿出來,其餘時間就是擺著
就這樣到了1000個小時,我要的聲音出來了
不過說實在,200個小時之後應該就不用刻意去硬RUN了,要聽再拿出來就好...
接下來就概略介紹我常聽的音樂類型,曲風很多很雜
所以才非常需要一副三頻均衡的耳機...
以下圖片皆以專輯為單位,音源全部FLAC無損檔






由於太過於繁雜,我就挑兩位我很愛的女聲的聲來大概敘述UE900的特性
BoA:嗓音偏冷且細膩

泰妍:喔買尬好甜的暖聲 (嘴角不自覺上揚次數最多又聽不膩的嗓音)

BoA聲音雖然偏冷,但不刺耳
泰妍聲音偏暖,但每一個咬字都可以聽得很清楚
其實不論是哪種類型的嗓音,UE900都可以很客觀、還原度很高的,回饋給你的耳朵
至於UE900適合聽的音樂類型其實滿廣的,大部分歌曲的還原度都很高
但就某些年代久遠的老歌來講,可能就不適合了
例如:Bon Jovi、Mr. Big、Ray Charles,聽起來對我個人而言就是糊啊
也許是古早錄音技術沒那麼強大的關係吧
另外聽了那麼多種類型的音樂感受到
不同國家、語言、年份、歌手它們在調音方面的差異性
就這幾年特別值得一提的是KPOP這塊領域,它們調音的技術越來越細膩(但當然不是每個歌手都能做到)
其實也不知道該怎麼講,就BIGBANG來說好了,你今天有一副一定水準的耳機和訊源,你會發現它們的背景音樂很新穎,很特別;但也不是一昧的說KPOP多好。
但亞洲人的細膩卻又做不出歐美那種... 澎派嗎?
還是怎麼講(不好意思中文表達能力有點差)
呃... 總之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音樂色彩,其他人是學不來的
UE900就解析一般大眾音樂的話,基本上都沒有太大的問題
前面廢話很多也該總結一下了,簡單來講UE900是一副:
人聲非常靠前,幾乎可以說不會被背景音蓋過
三頻均衡、解析夠強、背景音層次分明
樂器定位相當精準,哪個方向、什麼樂器,很直覺的可以感受到
它不含糊帶過任何一個細節、一絲一弦、還有每一個鼓聲
音場夠大、量感、整體包覆感足夠
你要說它沒特色也可以,因為夠客觀
我的聲音取向比較偏好UE那種三頻均衡
EX1000、CK100PRO、535LTD、W4通通聽過,通通都不是我是菜
所以說聽感我覺得比味覺還主觀,若太過於主觀的部分還請諸位前輩砲小力一點

P.S 以上純屬個人聽感,依訊源、音源、線材、耳朵等不同;聽感會有所差異
應該說你聽了10副UE900聲音也不見得會100%完全一樣。
以上。

-------------------------------------------------------------------------------
1/20 補充:聲音不穩定的原因
經不專業的一個月實驗證明
聲音不穩定的關鍵在於那條"管迷線"...
相對的原廠黑線表現就非常穩定
聲音開了之後幾乎就沒怎麼再變過
雖然黑線聲音冷, 人聲、音場、沒有管迷線來的好, 但它就是穩定
所以就默默的把那條硬梆梆的管迷線收起來了(雖然偶爾還是會拿出來聽一下哈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