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關於線材類小配件的心得總論 也是給初入看的

想說差不多退燒退隱了
寫個東西給剛踏進來的朋友參考看看的
老手就免看了吧
你們都比我強的

1.什麼時候該玩線玩小配件
器材就定位且沒更換念頭
或已經滿意僅想做微調整時
器材未就定位就玩這些是本末倒置
我會說線和配件這東西是發揮其他器材實力
但別冀望用來扭轉乾坤

2.電和類比優先
經驗上扯到用電或類比訊號線影響較數位線大
但數位線在有些器材反應也不小
畢竟數位東西在線裡還是一種電流的類比訊號
除非你用的是光纖
但光纖也會有別的問題就是

3.比例原則
一般來說器材戰線沒拉很長下以不超過全部系統的10%為原則
但若系統龐大比如說要連個十幾條線材墊材情況下
有那個財力話去提高到20%甚至25%也在合理範圍
但就更要仔細思考是否有精簡器材可能性
超過太多比重是頭重腳輕不如升級器材

4.就調音來說越靠近器材端反應越明顯
靠近器材的電源線,IEC Inlet,甚至保險絲影響會比排插,排插配線乃至壁插來得有顯著音色變化

5.但就質來說越改善源頭器材變化也越明顯
同一電源線插DAC變化往往比插擴來得大,雖不是絕對
而改善壁插或許影響調音較少但全體器材受惠最大
只要環境允許拉的話又拉個專線又會更有效
總結是拉素質靠源頭
調音靠尾巴
此外太前端的東西盡量避免用個性太強的東西
有可能會影響後面調整
前後這邊取捨拿捏是個禪學
有人5:5 有人4:6
自由心證
別超過5:5太多就好

6.什麼時候用電源處理,要不要用濾波
我個人是覺得除非住在工業區或商業區電真的髒到不行,不然不需要動用太多電源處理
若能牽專線再換個好Breaker,壁插,排插就足夠
廉價幾百或一兩千的濾波只會劣化音質
一分錢一分貨真要用就砸重本
亂插在便宜防突波排插上一定悲劇
濾波穩壓這邊不會有後面說的小羊挑倒大野狼
50元勝千元情況

7.關於地線
沒確實的接地的話不如不用
真正接地是一個很大工程
隨便接一個鋁門窗只會讓地線變大天線接收雜訊而已
也可能會發生其他電器雜訊由地線端回灌

8.從材質,結構,粗細來估聲
這點不會是100%正確
還是會有不少機會出錯
但有一定準度
單芯一派是平直 滑順 快速 紮實等
多芯一派是尾韻 延伸 量感 細節等
銀多偏多亮 但也有暗聲銀如早期AQ銀線 也有厚聲銀如STAGE III或Siltech G7方芯線
銅多偏暖厚 但也有柔亮聲如Oyaide拿Furukawa部分的PCOCC線 也有銳利聲如Kimber的編織線
李茲線通常低頻比較好但高頻會有截斷感
銠 華麗 細緻等
金 溫吞 寬厚等
這些前人心得多Google就有就不詳述
此外粗細混用或銀銅混用絕不會是優點相加 廣告文看看就好 耳聽為憑

9.小黑線紅白線的價值
一條50元的小黑小紅白常常是最平凡無奇 要什麼沒什麼 但也最容易當做調音基準
雖說不同小黑小紅白間還是有差異但我想不會差十萬八千里
先用這些線聽出自己器材的特性再來考慮怎樣調整
調整時多換回小黑來洗一下耳朵
不然容易劍走偏鋒調過頭

10.貴不會等於一定好 國產也不一定差
同上
調失當的器材上出現50元小黑打敗幾千
幾千打敗貴鬆鬆萬元名線絕對是有可能
永遠要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怎麼做
不是一味把錢往名牌坑裡丟
這點不管是線或主動器材都一樣
此外不必小看國產線
一堆超級名牌其實是台灣做的....因為工廠在那我知道
有本事就去扛些沒打上名線Mark的裸線吧

11.名線的意義與搭配重要
再承9,10點
世界上沒所謂中性的音響器材
小黑線縱使易當基準
但不代表他聲音是中性
我現在會改用"就小黑線聲"去形容
而名線貴線常常是在一定音響性基礎下混入了自家風格
對已經調整妥當的器材上加一味是錦上添花
搭配得當才是好聲
至於怎樣搭好就只是靠經驗
坑不一定要挖很大
用便宜搭出好聲才是目的
在有這本事之前繳學費當然是要繳的
過了這一階段自然熟能生巧

12.一次換一樣
再強再神的人一次換多樣也很難抓出聲音變化是從那來
走到細部調整忌一次換多樣
碰到太有個性的東西用太多
一旦偏離想拉都難拉回來

13.改變不等於改善
剛換上新東西聽出不同
欣喜狀況下會覺得新東西好
但冷靜下來後分析這不見得是變好
有時只是心理因素讓你覺得花了錢一定有改善
這是種自我麻痺
多聽幾天再換回本來的
觀感可能會大不同
若經驗不足
是改變還是改善多聽幾天換一換本來的比較後再開始下定論

14.切勿鐵齒 也相信你自己的耳朵
沒什麼好說
有人聽得出有人聽不出
是聽力退化也可能是器材反應不出
音響東西不少是玄學
有些可以用科學解釋
有些很難
一切試過再說
聽得出再考慮走這一路 適可而止
聽不出就不必人云亦云花錢買心安
不管如何
不能太過武斷
木耳也好 頭殼燒了也好
彼此尊重

15.最後一點了
有多少錢做多少事
先看看自己是郭台閔大老闆還是打臨工的無名小咖
設個停損點
該停就停
不可落入無窮迴圈
像4W器材+1W線配件墊材=>5W器材+小黑=>5W器材+2W線配件墊材=>7W器材+小黑....無止盡
然後最後冒出個那麼多錢怎不玩兩聲道
那麼多錢玩兩聲道怎不聽現場...再次迴圈

若為音樂天天吃泡麵這是跟自己過不去
雖然泡麵快比便當貴了

好哩
感謝觀賞歡迎賜教
2013-01-04 17:15 發佈
推一下好心得
(特別推一下14點)
這就是Phoenix大傳說中的十年練一劍嗎?
小小新手如我真是受教良多
PHOENIXBEC wrote:
想說差不多退燒退隱了...(恕刪)


5分+
我自己盲測過~尤其訊號線最容易比較~用2條相反差很大的線材去盲測
聽起來音色差別很大~怎麼測都知道現在裝的是哪條..沒有一次猜錯
線材真的有差~雖然隔壁樓大大有用示波器量測
但我相信事出必有因
不過畢竟人家是樓主...所以基本尊重(我還在學習中)
說十年磨一劍太嚴肅啦
我不是什麼大人物
除非我是蔡克信醫師還是劉漢盛主編...etc
不然都只是雞毛蒜皮的東西
老燒早玩到不要玩了

其實14 15都是重點就是
聽音樂要聽到有修養
聽音樂也要無負擔
不景氣...
不影響食衣住行下育樂這事夠用就好
除非很有錢想炫耀就沒差了

鳳翎 wrote:
線材真的有差~雖然隔壁樓大大有用示波器量測


其實很多東西沒測到就是
是測到了單頻波形是否失真和相位有無倒轉、振幅衰退率、單頻暫態
但THD IMD FFT...等很多細部指標從缺
應該再搬個頻譜儀來
我是學無線通訊的相關的...用頻譜儀機會是比較多
當然測的項目會不同
當然也可能儀器精度問題
光FFT精度就很有得玩

當然用頻譜儀比較可能探出背景雜訊
但不管如何測出來差異都會很小
為何聽得出來...總歸玄學

聽出來就...恭喜耳朵君哀悼荷包君了
PHOENIXBEC wrote:
想說差不多退燒退隱了...(恕刪)

好文章,5分奉上!
耳機:STAX 009S 相機:Leica Q2 手錶:AP 15300ST
P大發這個文是要退燒了嗎??

以個人經驗來說

一條線通常聽一個月才能分辨合不合

聽久了連不同排插造成的效果都能感覺出來

畢竟有些線材絕對不是盲測或AB來AB去就可以馬上知道結果

此外就是....聽不出來應該先考慮自己是不是耳朵沒"聽"過市面!!而不是馬上去寫訕笑文!!



SANSUI AU-20000/TU-9900 SonusFaber HomeConcertino

PHOENIXBEC wrote:
想說差不多退燒退隱了...(恕刪)


相當中肯的好文章
再燒下去,遲早換別人燒給我了>_<


好文章~~~~新手中手都應該看看
PHOENIXBEC wrote:
想說差不多退燒退隱了...(恕刪)

感謝PHOENIXBEC大分享經驗談~~
內容很中懇實在阿

tkdiven wrote:
此外就是....聽不出來應該先考慮自己是不是耳朵...(恕刪)


嘛~~~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玩音響的方式
我選擇多玩多看多跟網友交流~~瞭解與尊重別人心中所追求的聲音

......雖然有時會很激動
畢竟沒在尊重別人的人很多~~
首先站在一大片鏡子前,然後雙腳呈現半蹲狀態。之後兩手向前伸直,五指並齊,身體些微向前傾。最後把伸直的雙手向內移動....
好詳細的經驗談,真是受教了
看完仔細想想,對於未來升級路線有更明確的方向和想法
對音樂有一定追求的玩家很有幫助呢


剛好有接線的經驗,分享一下

設備Fiio E17(ASIO),usb線都是小黑線

一、單純接usb,沒比較物跳過
pc>usb小黑線>E17

二、中間接上usb hub(含電源),背景較黑,中高低頻有改善
pc>usb小黑線>usb hub>usb小黑線>E17

三、usb hub換成NEC晶片(含電源),背景更黑,高中低頻又都有更好聽
pc>usb小黑線>usb hub(NEC)>usb小黑線>E17

四、想說來個Fiio E09K來個combo玩玩看,它附的usb線有含磁環
接上usb hub,屙!!好糟糕,好淡的聲音,好可怕
pc>usb小黑線>usb hub(NEC)>usb小黑線(含磁環)>E17+E09K

接上十秒馬上換下,和電腦那端的線交換,好多了,但是還是怪怪的
pc>usb小黑線(含磁環)>usb hub(NEC)>usb小黑線>E17+E09K

五、最後,想到還有多餘的usb線,將含磁環的usb線換下
鬆口氣,終於唱出能讓自己歡愉的聲音
pc>usb小黑線>usb hub(NEC)>usb小黑線>E17+E09K

總之有含磁環的線,聲音非常平淡,平淡到聽不下去
另外接usb2.0和usb3.0的port,能量感也不一樣

以上
陸游《村居書喜》 紅橋梅市曉山橫,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 坊場酒賤貧猶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賦足,經年無吏扣柴門。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