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人總是有一定程度的工具狂(迷之音:不然你就不是男人!?)
總覺得少了些甚麼,哪裡不夠強,用起來不夠爽等等.....


自從換了DENON D1100之後這件事就依一直讓我憋扭彆扭的
該死的耳擴插不進去.....HA-601的IN跟OUT實在太近了
原廠因源線早不知道丟去哪裡了,況且升級線不用放在那邊看得很不爽
XX的,花600加購的線用不上.....

於是就先爬到了C&C BK

看字就知道是對岸的,但是在對岸評價似乎不錯
台灣方面都找不太到資料,知道有人在用,但是都很神祕
問都沒人回的.....
好吧~自己買自己回答



開箱了

看起來其他款內容物因該一樣,只是牛皮紙裝的不一樣
BK是最便宜的,還有一款是比較高檔的

充電線,充電器,細到不行的音源線
還非常貼心的附上了兩條矽膠綁帶

原本都看好要買哪一種綁帶了,心情大好~

包裝本體的牛皮紙袋內是有氣泡紙的

哇~!!真是佛心來著,竟然還附上質感不錯的絨布套,相當厚實

內部是白色的

本體出現,第一時間相當爽

拍賣照片看起來都好像很大台

後面增益開關 GC增益高低 LF低音下淺 SF高音延展

右邊旋鈕有開關跟大小聲,雙輸出耳機插座,OUT2內有高品質PtoB阻抗電路
可提升高音,後面會詳細說明

疊

疊疊

大小比較 HA-601較為細長,厚度差一點點

跟J3比較

疊

疊疊
J3的耳機孔跟C&C BK的IN孔 位置相當MATCH

合體圖

矽膠綁帶上的字:天籟純音

矽膠綁帶上的字:自由聆聽

C&C 場徽
以上為C&C BK開箱文

請期待下集........

不好翹!(喬喬上身)
聽感方面等一下下將會做比較,喝口


讓我們開第二箱吧

--------------------------分隔線是我-------------------------

接下來的是iBasso A01
A02以上已經有人發表過了
A02可以買2台A01或是我的耳機+A01
所以就由窮人來發表燒不起來的窮人機吧~

他的封面是立體的,不過相機拍不出來
質感相當好,雖然是塑膠殼,不過相當扎實
真不愧是日本人的東西

各種資訊都寫在這裡 長寬高,重量,使用時間,特色等......
看到下面有日文心情都好了~

看到A01躺在裡面了

窩哦哦哦~一千兩百萬個好吃~(喬喬!?)
喔不!是一千兩百萬個好看~!!

拉絲耶~對拉絲沒啥招架能力的我......
不過盒子卡的很緊很難拿出來

附件真是相當精簡.....

跟C&C比起來真是蛋蛋的哀傷阿.....

就音源線跟專用充電線
不過音源線看起來比C&C的好太多了

有音量調整,上面有寫數字1-10,方便使用者調整

只有單一輸出IN孔跟OUT孔距離OK!(不是重點的重點


開關跟GAIN 增益開關 兩顆總共有四段搭配法
一樣後面說明

開機時會有藍色指示燈
是從裡面透出來的
背板其實是塑膠透明深色

這張圖大約可以略知一二
強光下可以看到內部元件

專用充電線跟充電孔

我疊~ 跟十元比較就知道多小了吧~


我疊疊

我疊疊疊

排排站

總疊


-----------------------------分隔線我是--------------------------
說實在用耳罩聽完再用C560聽 只想說

以下皆為D1100不專業試聽
HA-601
先說這款算是入門的好選擇,附近價位現在有Fiio E6跟E5
在當時只有E5可以比較。兩款相比較的話601比較大台一些
不過以各方面來說,音場、人聲、高低音延伸較E5好
缺點是無法調整大小聲,沒有開關
只要有線材在機子上電源就開著,這點讓想帶出門的朋友很困擾
MP3關機完還要拔耳機線、音源線 拔久感覺不是很好
以及升級線的3.5MM端子通常高級貨都不小顆
除非耳機端子本來就小,不然就不能玩線,乖乖用原廠囉~

聽感:大致上就像J3開EQ完再給它開了一次EQ一樣
人聲向前一點點,暖一些些,音場開一點點
聽起來不會很數碼味,但是分離度跟定位都還不夠準
C&C BK
這台真的要好好認真他寫一下

完全都找不到資料,唯有對岸一位網友有寫,其他都是貼他的.....

外觀方面讓人看起來有相當專業的感覺,又是鋁殼陽極黑還有好多洞+音量旋鈕
不說價位+沒聽過 叫我跟A01選我會選這台吧!?
初開聲我簡直快哭出來了....

奇怪....我有接耳擴嗎?.....就開了一點點點點而已
比601還糟糕,然後我就想說該不會要RUN吧.....連增益開了都頗無感.....
就開著然後帶著難過的心情去上課了....

還好回家沒讓我失望
第一次感受到所謂的分離度、音場、定位都撐出來了
不是EQ高低音開高的分離,樂器更感覺每一樣都獨立了
就是所謂的音場,但人聲厚度暖度提升不多不過感覺有像歌手站在BAND的前面的感覺(定位準)
接OUT1出力較大,OUT2內的PtoB阻抗電路會讓高音延伸高很多
音場更寬了不過根本轉到最大聲還比我直推小聲
這時候面的增益開往HI,推力變大了兩倍有
所以照原廠說法雙OUT是無法兩人一起欣賞音樂的(一定一隻大聲一隻小聲)
低音開下去說實在原本 DENON Q彈的低音變得模糊一片
量變多了,但是質不是很好,放出去太多,收不住
高音打開有感受到延伸度變好,女生更柔,原本接上去後齒音天后靜茹
就收得不錯了,打開後延伸更柔更細
不過.......數碼味很重,延伸過頭也是收不住,Lady假假的

對岸網友一句經典:全部打開,恭喜你,糊成一鍋粥了~

所以只開高增益然後插第二孔其他我不動
iBasso A01
沒有C&C BK要RUN一下的問題,大約一兩首就開了
音場方面跟C&C BK的寬廣度差不多,但是定位更準更近
就像10公尺寬的管弦樂團 C&C BK是在8公尺遠聽 A01是在5公尺聽
感覺距離感剛剛好定位更清楚解析更好,同一首歌連鋼琴延長音踏板踩下去放開裡面的琴槌放回弦上的聲音都聽到了
人聲溫暖度提升不少,也較向前,不愧為日系聲線
低音高音到"味"都有收好,把C&C BK不足都補足了
鋼琴中頻的速度感也更好
增益有兩顆看下圖就很明白了

不開接上去跟直推推力一樣,我只開+3的
開到+5說實在就有點糊了
外觀以"便攜"而言無可挑剔,只有28克

硬要挑就是不夠有殺氣.....
小結:4張還是有4張的實力阿~
況且更小台,以攜帶來說實在法抵抗阿
感謝用心看完的大大們
小弟財力到此,沒更高級的比對,目前心滿意足囉~
以上便宜分享到此,歡迎討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