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nheiser耳機升級線(Acoustic Revive、Oyaide)

偶然的機會和朋友借到的測試線,
因需要耳機幫忙 RUN 線材,
小弟手上剛好有相關的耳機,
所以就寫一下簡單分享。

Acoustic Revive RHC-2.5HE-S (HD800 使用)

盒子包裝外觀:



內部照:



端子近照:



AR 的耳機接頭與 DIY 用的接頭比較圖:



DIY 用的接頭分解圖:



AR 與 DIY 接頭的後方出線孔比較:



6.3mm 耳機插頭 (RPJ-1ST):



分線處:



線身硬度:



系統合照:
HD800 with Acoustic Revive RHC-2.5HE-S (2.5m)
AMP:Corda Opera


2012-06-11 6:14 發佈
聽感分享:

系統為...
耳機: HD800
耳擴: Corda Opera
CDP: Sphinx Project 9
訊號線:ATL Signature-1
電源線:ATL Signature-1(CDP)
    QED QUNEX-8 (AMP)
壁插:ATL ETP-1000Cu
排插:ATL GT POWER (ATL 1000RH)




<Run in期的變化>
因為測試線為全新品,所以順便聊一下Run in期的差異..

初開聲時,與原廠線相比,
細節、音場優很多,
中低頻量感偏大,略浮、下潛不足,
高頻較寬鬆自然,但密度不足...

因為時間有限,所以run in手段比較暴力..
一天開聲20小時左右。

前10小時改變十分明顯..
低頻一直在收緊,punch感一直加重..
高頻仍維持寬鬆的特色,但質感與密度有變好,

Run in期也沒一直聽,大約改變是這樣..


<心得>
在我的想法,耳機升級線...
大約有2種作用...
1是音質/音響性的提升,如音場、細節、動態...etc,
2是音色/音樂性的調整,如三頻量感比例、軟硬....etc...

因這是我第一次接觸HD800的升級線,
所以也只能和原廠線比較..

經過一周的run in..
AR的音響性,優勢很強眼..
細節多、音場大、分離度較好.etc..
這些基本面就不談了。

比較重要的是修正原廠線的缺點..
(在我的系統上,我認為有這樣的缺點)

1>高頻銜接:
原廠線收太快,吉它、小號、小提琴之類的樂器表現,清亮有餘,但韻味不足..
AR的高頻 溫和不失清亮..
表現弦樂器很從容..
相較之下,原廠線過於緊張、小器...

2>三頻比例較均衡且飽滿:
原廠線整體偏向細緻,HD800推不好時會過於空洞,
就算使用訊號線/耳擴加重比例, 也易出現...
量感加大後,失去質感密度、聽感粗糙的情況;

AR的比例很漂亮...
可以修正人聲過遠,高頻過於搶眼、低頻不足的問題。

3>動態與強弱音,對比較明顯..
AR的較爽快,不拖泥帶水..
鋼琴、鼓音都好聽許多...

相較之下..原廠線很細緻、但最大音量確有點軟腳..
鋼琴聲表現不出指尖力道


4>活生感
原廠線..細節、層次..該有的都有,但表現較直白;

AR在解析與動態的加持下,音樂表情較豐富,
該笑的時後笑、該哭的時後哭,一點都不保留。

========================================================
耳機線只是系統的一部份,
再高階的升級線也需要搭配系統再調整,

整體來說...
我認為AR RHC-2.5HE-S ,無論在品牌、作工、用料..
算是很扎實的一條升級線,
修正的東西夠多,聲底也沒有離原廠線過遠。
Acoustic Revive RHC-2.5HS-S
(for Sennheiser HD650、600、580...etc.)


外盒照:



內部照:



端子合照:



耳機端近照:



測試用耳機 (由左至右為:HD650、HD600、HD580)



測試用系統


Oyaide HPC-62HD
這條線也是借來的..
所以也做了功課,順便和大家分享一下。

1>線身為同軸結構
2>中心導體(正級):PCOCC-A(3/20/0.08 AWG23)
3>絕綠:PFA
4>外導體(負級):PCOCC-A(23/0.12)*註
5>線皮:PVC
6>耳機端子:Cardas HPSC
7>麥克風端子:Oyaide P-240T-SR
8>焊錫:Oyaide SS47

*註:說明書上是寫26/0.12


賞圖~

外盒裝:
Oyaide HPC-62HD 2.5m




正面說明:
supplied by FURUKAWA !



背面產品說明:
日式風格,寫的很詳細,非不傳之密,我比較欣賞這種廠商。
(受夠了一堆獨門調音、不能說的秘密的宣傳手法)



賞線~



Cardas HPSC
封的十分漂亮!



Oyaide P-240T-SR
非一般零售的P-240T,而是真正的鍍銀、鍍銠端子..
(目前好像只有oyaide的廠線才配這粒頭,尚無單賣)



=====分格線============
先不提聲音...
光是做工,就讓我驚訝不已...
首先...
Cardas HPSC ..是個設計不良的東西


正負級為2個金屬管,把線插入後焊上去..
但不知為個做了個關結在焊接處...




當線材受力時,若關結沒固定..
則焊點就直接受力...
2個下場:
1>焊點直接斷裂
2>裸線脫腸,再彎回去時就"阿斯"了..



看過很多手工線,一般有2個做法..
1>暴力破壞式:把關結熔掉..讓他不能動
2>灌膠式:填滿Cardas hpsc ..讓他不能動

而Oyaide HPC-62HD 確做了個精美的上蓋..
不只美觀、而且保護效果良好!
受力時的情況如下圖。




打開6.3端子...
只能用『美』來形容...

1>夾線鐵片,彎的十分平整。
2>PVC層剝的剛好,就在鐵片後片。
3>負級導體直接焊在端子上,沒有繞來繞去。
4>正級導體線長算的剛剛好,直接搭在端子上,沒有多餘的癈線。
5>正級焊接處,只剝夠焊接的長度,且線皮完全沒有高溫燒灼的痕跡。







本來只是一條對比線,爬文找資料後,
又實際拆開來看....
實為Oyaide hpc系列的作工感動,
從細節就看的出日式嚴謹的風格。

選購或自製HD650/600的耳機線,這部份真的要注意一下,
不然維修工程就十分另人頭痛。


目前手上共有2條升級線..
Zu-Cable 1代 (改6.3 Oyaide)


永翊 furutech 6N-PCOCC


大致上來說,
升級線並不是萬靈丹..
由其是共同接頭的HD650、HD600、HD580...
也不是最貴的就最好...

目前常態配置為:
HD650 with 永翊 6N-PCOCC
HD600 with HD650原廠線
HD580 with Zu-Cable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