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在各大敗家網站溜達


當Z2的消息一出來時非常的期待,畢竟D3的操作介面實在不給力,
時常觸碰沒有反應或者反應速度過慢,
當初入手沒幾天筆者就受不了給出掉了!

雖然2012年推出的Z2在規格上還是不及將近兩年前的爽爽爽i9000,
但看在有1G CPU,相信操作上會比D3順手一些才是!
加上JetEffect5.0,好像很厲害的樣子,手一滑就買了

雖然沒圖沒真相,不過Z2開箱圖真的就只有那樣....

小弟的照相技術不會比幾位大大更好,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先去看
幾位前輩的開箱文。小第一拿到Z2就先把5/10剛推出的新韌體刷進Z2,
原先一堆韓文的內建軟體都沒有嚕~記憶體方面的負擔少很多,
接著又參考joe680830大大的root教學文,把Z2給root了~
有用過android的同學一定都知道,特別是硬體能力一般般的android器材,
最好root,才可以透過軟體增加可用性,特別在提昇速度、備份資料、阻擋廣告等方面。
root成功以後,當然就開始使用JetEffect5.0,說實話,操作上的差異只有reverb的部份,
這次reverb的真實性比較好,不似3.0一開reverb就會感覺很假。不過,reverb對我來說,
實在功用不大,頂多閒來沒事時聽一下,一般使用時並不會想要開reverb。
因此,5.0跟3.0一模一樣嗎

憑印象來說,z2的調音方向比d3似乎又更加靠近暖調了一些些,
假如跟j3比,應該差異會顯著一些。不過,整體說來,z2仍不算暖機,很輕微的偏冷吧!
因為這幾年主力機都是IPC,和IPC比感覺聲音的線條纖細明確一點點點點點點

很多專業的評測文都可以從谷歌神那邊找到,小弟也不重複同樣的話了,簡單地說,
音效方面z2仍延續iaudio的傳統,絕不是很暖的那種機器,解析好、線條明確,
就隨身而言,該有的都有,能調的一點都不馬虎,音樂表現方面很令人放心,
至於推力,筆者覺得只是ok,大概比起IPC和J3好像小一點,
我用IE80和ASG-1,大約都是32歐姆的耳道,在戶外聽音樂大約要用到22-26左右(wav或320kps),
總音量是50格。
Z2主要有兩個令人詬病的地方:
第一個是續航問題,
小弟對隨身的續航要求不是特別高,也是每天回家的好男人,所以15-18小時的實際聆聽時間,
已經可以接受了。反正,除了下載app,誰會用Z2上網呢?速度比我老掉牙的NEXUS S還要慢

第二個比較令人困擾,
就是空有amoled及1600萬像素的螢幕,結果內建的播放系統的圖片顯示
爛到掉渣,不僅沒有A86x或IPT那種全螢幕的精緻圖片,只能顯示螢幕1/3大小的圖片

而且,如果是深紅色、深綠色這一類鮮艷的封面,就會出現該死的色塊

對岸的論壇有人PO一張David Guetta的Nothing But The Beat的封面,
很是悽慘。我這台也是一樣,確定不是對岸的機王。
正當感到有些遺憾時,忽然發現JetEffect5.0是獨立的,
並沒有和內建播放器綁在一起!!!!!
我瞬間







使用了PowerAmp, Winamp, MixZing, 千千靜聽, Rockbox,
經過測試,JetEffect確實是可以使用在這些第三方播放器上的,
最後留下了MixZing及Rockbox,MixZing的聲底比較厚,有點A86X的味道,跟原生播放器相比,
整體聽起來比較有肉,低頻較彈,刺激度稍高,不過解析與定位自然就差了些~
RockBox可玩性很高,聲底也偏中性一些,但加上JetEffect,複雜度讓筆者感到有些頭暈

索性只開JetEffect,聽起來還算中性,介於MixZing和原生播放器之間


Po這篇的主要目的只是告訴各位自己的意外發現,
身邊有些朋友是Sony死忠或蘋果族,無法接受IAudio,
其原因除了反韓之外,不外乎是冷底的調音~
JetEffect5.0不和原生播放器綁在一起,感覺很有意思,
藉此,廠商引以為豪的JetEffect系統,特別是知名的BBE, MP Enhance, Mach3Bass將可以
運用在未必冷底的播放器上,雖然Chip可能還是影響聲音的主要關鍵,
但就小弟自己的感覺,單單播放器的差異就讓人感覺像是換了一個牌子調音一樣,
幾個Sony粉絲聽了「以MixZing為播放器的Z2」竟然有點心動,
因為JetEffect太強大了,而且可以插卡,讓人比較安心

我自己對原生播放器的聲底很習慣了,第三方播放器恐怕還是只有無聊時會用吧~
不想要露出很慘的色塊時……

另外,換播放器的變化仍有一定侷限,別想太多


手邊沒D3,JetAudio 3.0真的是跟原生播放器綁在一起嗎?
一時忽然有點懷疑,各位大大姑且一看吧!
就這樣了,筋疲力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