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hua大的[DT770/600開箱文]DT770/600ohm開箱文是導火線,
TK大半夜po的DT770/600ohm照片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所以在半夢半醒,微醺的狀況下,就手滑點下去購買了...
既然開箱了,就和手邊同為封閉耳罩的Sony Z1000一起開箱吧,
恰巧兩者單體都還算有特色。
先來看照片吧
[開箱照]
# T70 + Z1000 盒子外觀




# T70 (TESLA 單體 250OHM~~可惜沒有600OHM版本,或許是要和T1作區隔吧?!)




# 規格(頻率5~40,000 HZ)

# T70的收納袋跟DT系列都是一樣的

# 裡面也都一樣(多了卷線器-跟T1一樣,機上用轉接頭)


# 封閉式耳罩(如果之後可以更換客製外殼就更好了)





# 頭帶,設計跟非大陸版的DT系列一樣,類似絨布材質

# BEYERDYNAMIN標籤

# MADE IN GERMANY

# 序號

# SONY Z1000

# SONY ZK 規格 (頻率5~80,000HZ,硬是比T70高一倍)

# 開箱

# Z1000盒子打開就是這樣...

# 一條客製耳機線+一條隨身用短線

# 把耳機放回再補開箱(因為Z1000已經用了一陣子了XD)

# 美國平價手工耳機線(大小頭都是VIABLUE,線身是鍍銀線)

# Z1000外觀,雖然造型很簡單,但細節處理很有水準,有簡潔的美感



# 可換線設計


# 泰國製...

[T70 + Z1000]
# 比較才發現,兩隻大小沒差太多


# 頭帶

# 插頭(左邊T70,右邊Z1000),都T70這等級了,插頭還是作小轉大...

[T70 VS. DT880/600OHM RECABLE]
# 大小也差不多



# 頭帶

# 耳機線


******************
其他分享後補
************************
04/09更新
拜耳耳機開箱中,怎麼可以少的了老大哥T1,
今天就情商一位大哥讓我二度開箱,順便重新回味T1的聲音,
並檢視今昔聽感的差異。
[T1二度偽開箱]
# 拜耳家的收納袋

# 直接開箱

# T1

# 論外表,還是T1最好看

[T70 & T1]
# 雖是T系列(T70高攀了),但外觀、細節還是有不少差異


# 耳機上的標籤也不同。


# 頭帶(左/右:T70/T1) T1頭帶上有一條類似緞帶的材質,拜耳字樣也像是繡上去的。

# T1 材質類似皮質的感覺

# T70 是絨布材質

# 框架及入線處
T1框架有摟空設計,還有T1字樣,入線處也有特別包覆處理。
T70基本上就跟DT沒兩樣。


# 接下來的差異,對音場應該比較有直接的影響。
T1的耳罩厚度比較厚,實際戴起來像是把耳朵整個包覆,耳朵沒直接接觸到單體位置。
自成一個艙體的感覺。
相較下,T70跟DT880則是耳朵整個貼在單體位置上,且耳罩和耳朵間也沒什麼空隙。
DT耳罩的絨布材質,感覺又較T70服貼。
因此以目前的聽感,T70的音場感是明顯大於DT880。

# 單邊入線和雙邊入線(T70/T1)

# 插頭及線材(T70/T1),一看就知道差異很明顯~

[04/11 更新]
不知不覺,拜耳耳機自己大團圓了。
# 990/600, 880/600 recable, T70, T1

# 990/600, 880/600 recable

# T70, T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