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系列我之所以會稱為最後的賈伯斯,是因為它們是賈伯斯在世時的最後一批產品。
它們每個都擁有獨特的魅力,就讓我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不過心得方面就和我之前的文章一樣,只是單純簡單的說說自己的感想,不是什麼專業的深入評測。(因為單眼不在身邊,所以用手邊較古老的相機拍,畫質較差請見諒。)
iPod shuffle

輕巧便攜是其最大的特色,和前一代最大的差別就是恢復了有按鍵的設計,我認為按鍵還是有其必要性,因為聲控還是不夠方便,還是直接按按鍵最快。
續航力雖然不是很夠力,但也勉強夠用,容量只有2G,無法放太多歌或無損音樂,所以我都不放專輯,都是放一些自己最喜歡的單曲和音樂的MP3,整個2G可以說是自己專屬的精選輯,不管放到哪首都是自己最喜歡的音樂,因此沒有螢幕也不是太大的問題,每一首都是驚喜,我想這就是shuffle的精神和特色。
iPod shuffle小歸小,但是音質仍是相當不錯的,這種體積能有如此音質,我認為已是相當優秀了。
iPod nano

所有NANO系列中變化最大也是體積最小的一代,沒有影片撥放功能,回歸為一個純音樂撥放器,但同時也多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功能─可以當手錶。
取消了轉盤,取而代之的是觸控螢幕,個人非常認同這項改變,在選歌上確實便利不少,但是沒有美觀的Cover Flow介面稍嫌可惜,另外當成手錶也非常有型,可惜鬧鐘功能有點雞肋,因為沒有音樂外放的功能,如果沒有插耳機,根本就聽不到鬧鈴聲,而且NANO並不防水,加上每天都要充電,當成手錶用的實用性不高,不過單純用來看時間或當作飾品倒是可以,畢竟可以當作iPOD的手錶或是可以當作手錶的iPOD還是很炫的。
音質的表現其實和shuffle是差不多的,但是NANO多了觸控螢幕、FM收音機功能和較大的容量,如果只是運動用的話我會建議shuffle,因為運動時比較用不到螢幕,也不用怕用傷到螢幕,這樣才能放心的運動。
iPod classic

如同其名,iPOD中的經典,所有現役iPOD系列中僅存的硬碟式iPOD,也是僅存的轉盤式,隨著快閃式的容量一天比一天大,體積卻一天比一天小,加上觸碰螢幕的盛行和其便利性,硬碟式、轉盤式的iPOD很可能會走入歷史,因為單純追求音質的消費者比率其實不高,等到哪天iPod touch的容量達到了128G甚至256G或更高時,相信會有更多人選擇擁有更多功能的iPod touch,但是對於追求音質的人來說,iPod classic依然是iPod中的classic。
大容量、高續航力、高音質和較大的推力是iPod classic的特色,也是聽無損音樂的最好選擇。音質是所有APPLE系列隨身訊源中最好的,不像shuffle、NANO、TOUCH之間那樣差別極小,其音質是明顯的較好,尤其是高音的表現特別清亮。
iPod touch 4

功能最多的iPOD,擁有許多的運用程式供你下載(雖然很多要錢),簡單來說就是沒有電話功能的iPHONE WIFI版。它不只是一台多媒體撥放器,同時也是一台優秀的掌上型電玩,再加上WIFI上網功能,一次滿足你眾多的需求,但是音質跟shuffle、NANO相比,並沒有顯著的提升,而且藍芽的部分,因為是舊版本的關係,藍芽輸出的音質很差。
iphone 4S

apple隨身系列的最新產品,換上了雙核處理器,並增加了64G的版本,整體的功能性大大提升,但是單就音質而論是沒有什麼提升,也有人認為iphone 4的音質還比4S好,我認為不至於差得太多,只是大家對iPHONE的音質一直有著很高的期待,確實它的表現也不差,在所有手機裡它的音質依舊是數一數二的,但如果單純要聽音樂的話我還是比較推薦iPod classic。
ipad 2

apple隨身系列裡最大號的產品,拜大螢幕所賜,選歌時就像在電腦上選歌一樣快又方便,容量和電量也大,但是體積也大......用來當作隨身訊源是有點過大,但是在家裡用倒是很好用。
我個人在ipad 2插耳機的機率很低,而是外放的機會較多(外放音質算不錯了),用來看電影的機率也比聽音樂多,我想是因為它的螢幕和體積大所造成的使用習慣。
音質方面和其他的APPLE隨身訊源(不含classic)差不多,而推力也沒有因為體積大而跟著變大,面對高阻抗的耳機一樣沒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