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ila755 wrote:請問此版的高手大大們...(恕刪) 個人有個人的說法吧~不過小弟所認定的包圍感是指類似比鼓聲還要低沉的的低頻量有點類似大提琴~或在更下去些~的低頻”量感”聽起來會有像被整首歌包圍的感覺
sheila755 wrote:請問此版的高手大大們...(恕刪) 就.......包圍感以我的AKG K601來說,我給它換了K501的耳罩,接上新買的老CD隨身聽Sony D-f415,聲音的包圍感比我接耳擴要來的好。聽CD還好,聽廣播很特別,像在聽CD後來我重新思考了很久,覺得那「包圍感」,應該是以前類比式放大的結果造成的。我給別人聽,有人說音場很特別,會有「多聲道」的感覺。但我認為,那應該是錯覺...Sony D-f415的缺點是,開了EQ會很難聽,聲音會變得很不自然。關掉EQ之後,聲音會很自然,也很好聽,會有「多聲道」的感覺。我也用過K501,聲音更
sheila755 wrote:請問此版的高手大大們...(恕刪) 就我的感覺而言 sennheiser在這方面表現得很好1.足夠量的低頻2.低頻不能過激3.良好的音場在聽HD600的時候 放一些大編制的電影配樂 會有種聲音往自己的方向 包覆上來的感覺這是自己認知的包圍感 當然可能"錯很大" 還請前輩不吝指教
sheila755 wrote:請問此版的高手大大們...(恕刪) 包圍感....就是被一群不良份子團團圍住的感覺----------------------------------------回到正題我個人認知的包圍感跟音場大小無關跟高低音無關跟聲音在空間上的呈現的音像比較有關係以錄音來說: 有些錄音在開闊的密閉空間收錄的(如音樂廳.教堂等..)若麥克風擺放對位錄出來的聲音聽起來會比較立體而不是平面形成一個近圓形的音場而非2邊可以明顯感受到聲音的在空間上細微的流動流行音樂也可以塑造出包圍感不過那種包圍感大都是比較死的~大部分音場都偏近比較沒有那哪種聲音在空間中流竄的感覺當然..錄音只是源頭之後的器材選擇也很重要不過沒有好的音樂檔..器材再好也白搭
sheila755 wrote:請問此版的高手大大們...(恕刪) 讀過一篇IE6,IE7,IE8比較文,調音上IE6像是小錄音室裡的現場近距離人聲,IE7像是國家劇院第一排聽歌手唱歌,IE8像是在國家劇院中間的位置聽歌手唱歌,而最常被提到包圍感的耳道是IE8,也許你去國家劇院中間的位置聽一次歌,就能體會什麼是包圍感,不然去聽聽IE8應該也行!!
看來包圍感跟反射音應該有關係像喇叭發出來經過空氣直接傳到耳朵跟由牆面,天花板反射傳到耳朵這兩者相加起來可以營造不同感覺的包圍感,可以這麼描述嗎?至於耳機構造怎麼在這上面去設計,感覺還蠻技術性的,畢竟空間這麼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