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都聽流行人聲+古典,
想要弄個DAC升級一下音質,順便消除底噪,
一直在猶豫系統該走喇叭或是耳機,
喇叭比較沒有耳機的壓迫感/悶熱,但要一樣的聲音得多花好多倍的錢。
目前手上有的
訊源 - 1. iPod touch 4, 2. PC
出聲 - 1. Sennheiser HD201, 2. Onkyo GX-R3X
耳擴 - 1. Fireye 1
DAC看上電光火石Spitfire MK2、谷津U2,
Spitfire MK2無內建耳擴,只能耳機/喇叭拔拔樂,但價錢很低。(特價2500)
U2內建耳擴比較方便,不用耳機/喇叭拔拔樂,但價錢較高。(新的12000,二手要9000上下)
耳機聽過AKG K240不錯,若要買,
大概會找5000以內的耳罩(如Denon D1100,AKG K540/K240...還沒細探)。
若以一萬元的預算,
不知道下面兩個哪個是較適合的組合?
或是有其他更好的組合?
1. 訊源→Spitfire→耳機/喇叭拔拔樂(這樣耳機預算可抓5000,以後有預算另加耳擴)
2. 訊源→U2→耳機/喇叭各插各的 (這樣耳機用HD201撐著,以後有預算再升級)
大哉問,樓主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啊!
音響與耳機是兩種不一樣的系統,
我個人建議先從場地看起,樓主的場地有沒有放置音響系統以及聆聽音響系統的空間?
如果空間足夠,而且欣賞音樂的時間不會影響他人而受到限制,那麼音響系統可以著手佈建。
當然,樓主自己也提到,要聽音響系統,花費可能比耳機系統昂貴,
如果成本也是考量重點,那麼就可以從耳機系統下手。
另外一個大問題,就是樓主打算用什麼格式來聽音樂?
網路上偶爾能找到跟買到高音質的檔案,這種東西或許對樓主目前來說,還不需要。
但是,如果稍微嚴肅一些聽音樂,那麼mp3這種破壞原始錄音的格式,還是早點丟開比較好。
自己的cd轉檔wav,在音質上最好掌握,不會犧牲。網路一堆無損格式,可以考慮,
但是,這種號稱無損格式,到底原始檔案是什麼,誰也不知道,請小心服用。
一萬元預算,要買u2加上耳機,應該無論如何都是破表(即使是二手)。
建議樓主去聽聽一台韓國的MX1,價格約在五千多元,
網路評價不低,某些網友認為萬元內他是首選,而且還可以更換op,可玩性不低。
這一台是dac+耳擴,dac可以讓您把訊號從電腦送出來,到了機器裡處理數位類比轉換,
降低雜訊影響,耳擴則是讓耳機被推動得有力量一些,聲音會好聽不少。
入門耳機則有不少選擇,看樓主喜歡什麼樣的聲音,
不過最後可能預算都還是要增加一兩千的樣子。
最近找不到的Philips SHP9000,其實算是樓主可以考慮的耳機,
價位大概在三千到四千之間,但是聲音非常不錯,mx1應該可以處理他。
我只聽了mx1不到半小時,對他不算很瞭解,聲音我認為可以接受,但是他就是萬元內的機器,
沒有飛天遁地的本事,是一台入門可以選擇的對象。
另外一個玩法,就是把dac,耳擴,以及耳機三樣分開來,總成本一定增加,但是日後組合就方便。
萬元預算,建議買曾經熱門一陣子,最近又沒人提起的愛台灣dac,
這台有非同步傳輸,因此理論上可以用usb傳輸方式得到比較正確的訊號,
價位大概六七千(有點忘記了),買來後可以搭配低抗阻容易推的耳機使用,
必須要容易推的耳機,因為他只是dac,沒有耳擴,找難推耳機只會自找麻煩。
想找愛台灣dac的二手,或許過一個多月就會有機會吧,因為屆時Schiit的Bifrost出現,
應該會惹來一波換機潮,會有包括愛台灣dac在內的一些dac被汰換,可以等候接手。
至於耳機,我曾經拿愛台灣dac直接聽HD595,聲音略為刺激,還算可以接受。不過還是強調,
樓主一定要自己先做些功課,對於大廠牌耳機的特性跟自己喜歡音樂類別整理好,
然後再去試聽,免得很容易被影響,最後買錯東西。
買dac與耳擴分開的「好處」,就是萬一將來想走入音響系統,dac還可以繼續保留,
萬一根本還沒有買耳擴,就想要聽喇叭了,那麼耳擴的錢等於沒有浪費。
至於音響入門,因為這裡不是音響版,就不多囉嗦。
一般來說,大概都會建議購買雅瑟,Diamond 9.1這兩個品牌,樓主可以自行搜索。
不過,被動喇叭還要搭配一台綜合擴大機,就算是入門等級來說,
dac+擴大機+喇叭,大概還是要在兩萬左右,才能買到比較讓人能接受的聲音。
沒有推坑哦,重點還是,樓主一定要先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想清楚,
否則買音響的東西,是極容易衝動購買的。
期待樓主的開箱文。
joetliu wrote:
大哉問,樓主提了一個...(恕刪)
感謝joetliu兄的詳盡大文

選擇系統實在令人猶豫,
尤其現在剛入門,搞不清楚音質跟價格的差異,
更是無法抉擇!
小弟想的跟您後面的想法類似,
打算分開,但是不是分很開

(U2含DAC、前級、耳擴)
分次購入,一來可以慢慢入門,分辨音質/聲音差異,
二來也不會一次花太多。
現在想法大概是先入U2,
先用R3X / HD201撐著,
以後再看要走哪個系統,
這樣應該可走的路比較寬廣吧?!
1. 電腦訊源→U2→主動喇叭
2. 電腦訊源→U2→(耳擴)→耳機
3. 電腦訊源→U2→XP-200→被動喇叭
To boldly go where no one has gone before.
-小兔
樓主對於谷津的產品深有信心啊!
從您的三個未來可能選項來看,你購買U2的實際意義,似乎有點變成了usb dac?
如果您已經聽過谷津家的產品,而且很欣賞,那當然是可行之路。
以我自己的經驗,dac跟耳擴分開來購置,對於未來擴充性來說,還是好一些,
雖然預算要編列較高,但是買一台好一些的dac,將來走入喇叭世界的時候,
這台dac還可以跟著你一陣子。
目前售價兩萬左右的一體機,dac跟耳擴往往沒有都很好的,
很有可能未來您會整組打掉重新來過,這樣反而是浪費錢。
至於擴大機的購置,當您走入喇叭音響世界之後,就像阿拉丁的主題曲一樣,
A Whole New World,即使是當前頂級耳機加上頂級配備十幾二十萬的設備,
屆時很可能就只能買一對喇叭(才能勉強聽見耳機裡頭的類似聲音)。
廠牌更是琳琅滿目,那時候自然會有很多很多選擇,不必現在就想太遠。
我沒有說谷津家的東西不好,事實上,我聽過U-2,
聲音不錯,背景夠黑,搭配HD650的時候略微悶了一些,力道有些不足,
(但是沒幾個人可以把HD650推得多好,因此不能因為這樣說U-2不好)
處理聲音的能力算是入門的前段班。
樓主目前的想法裡頭,我是建議多考慮一下耳機,
買個好一些的,聽音樂的時候的享受會差蠻多。
一萬左右的預算分配,是很傷腦筋,
我通常對我們公司小朋友的建議,都是會「故意」冷言冷語的潑冷水,
然後請他多存一些預算,買一套可以聽個三年兩載的,
三年兩載之後,就可以認真升級,買好一些的東西了。
深海家的hd595(聽說現在已經換成598)是不錯的選擇,可以支撐一段時間,
將來就算升級,這一隻都還可以留著不必出手,
總預算當然會被拉高一些,但是我覺得以他不必搭耳擴就可以聽的前提,
這樣的組合,尋找好一些的dac,應該可以讓您聽好一段時間的音樂才對。
嗯,當然,一定還是要自己聽過才算數,別人的意見只能參考,
畢竟耳朵是自己的(小朋友更是自己的,別亂放縱他們亂跑啊!)
絕對要自己聽了喜歡才收貨啊!
joetliu wrote:
樓主對於谷津的產品深...(恕刪)
其實小弟目前僅停在網路爬文發想階段,
就是根本還沒去試聽比較,
會先預設谷津的東西,
不外乎是小巧且多工,一體省麻煩,擴充也方便,
在中低階端可算是省錢的組合,網路評價不錯。
電光火石的東西也是小巧評價不錯,
特價算是極便宜的選擇。
目前還是猶豫於三個系統間,
礙於環境/空間因素,
可能是先主動喇叭/耳機二選一,
這樣的話,當然是DAC+耳擴一體機比較方便了!
(雖然品質一定比單機差)
不過若是純DAC夠便宜,聲音也能接受的話...
唔唔...例如說Spitfire / ILOVETW二手,
可能會先買來檔一下吧!
但是沒耳擴,走耳機系統也麻煩!
當發想告一個段落,還是得實際上街去參觀試聽!
謝謝joetliu兄的兩長篇

我會再多看兩次好好思考的!
有要出愛台灣請告訴小弟...haha
To boldly go where no one has gone before.
-小兔
bunnylai wrote:
其實小弟目前僅停在網...(恕刪)
打個岔一下~有打算玩喇叭的話
能不能建議你改買谷津"U1"呢??
他跟U2最大的差別在於多了50瓦的功率
雖然重量重了一些價格多了三千
不過那50瓦來推喇叭應該是夠用了!!
joetliu wrote:
樓主對於谷津的產品深...(恕刪)
谷津家的東西其實已C/P來論~就可算是怪物級的了
再加上調音符合大眾口味~換線之後聲音升級明顯
二手非常好脫手~常見輸出輸入端子一應俱全
加上以上幾點~只能說:好QB不簽嗎??.....
打錯了.....好谷津!!不買嗎??
SANSUI AU-20000/TU-9900 SonusFaber HomeConcertino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