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关于SONY系列MP3随身听底噪的讨论 关于芯片 图片

看了很多的关于SONY随身听的文章,而大家似乎都对其底噪非常敏感.



有一点我承认,SONY的音质真的棒,是我听过的最好的,可这底噪,我汗

似乎无论是E系列还是 A系列,还是最新的 S系列的底噪都很明显.

记得我买以前,有个随身听论坛的班主推荐我买SONY的,我问他,他说底噪很小很小,我就相信他,买的E405,结果很失望,因为底噪真的很大耶,难受.

本人的405,底噪的确非常的明显,用MX400的时候还可以接受,能听到,但不大.但最近换成了EP630就真的8能接受咯,尤其是晚上,真的底噪非常大呀.

还有BEEP开的时候换曲什么的都是没有噪音的,被BEEP掩盖了吧.可关掉BEEP,就会发现换曲的时候真的有噪音呀,还不小呢.

说到芯片吧,本人的观点是所有长时播放的系列,A系列 E系列 还有最新的S系列都使用的差不多的处理芯片,我只找到E400,E500,及P系列的处理芯片.[P系列是个例外,仅面向中国,而且是低端产品]


大家有什么看法么,说说一起讨论呀



大家积极讨论呀,偶也很想知道原因.


偶刚来,文章竟然发错区

现在发对咯,大家一起说说呀
2006-10-24 8:11 發佈
我幫他翻成繁體^_^+


=====================

看了很多的關於SONY隨身聽的文章,而大家似乎都對其底噪非常敏感.



有一點我承認,SONY的音質真的棒,是我聽過的最好的,可這底噪,我汗

似乎無論是E系列還是 A系列,還是最新的 S系列的底噪都很明顯.

記得我買以前,有個隨身聽論壇的班主推薦我買SONY的,我問他,他說底噪很小很小,我就相信他,買的E405,結果很失望,因為底噪真的很大耶,難受.

本人的405,底噪的確非常的明顯,用MX400的時候還可以接受,能聽到,但不大.但最近換成了EP630就真的8能接受咯,尤其是晚上,真的底噪非常大呀.

還有BEEP開的時候換曲什麼的都是沒有噪音的,被BEEP掩蓋了吧.可關掉BEEP,就會發現換曲的時候真的有噪音呀,還不小呢.

說到芯片吧,本人的觀點是所有長時播放的系列,A系列 E系列 還有最新的S系列都使用的差不多的處理芯片,我只找到E400,E500,及P系列的處理芯片.[P系列是個例外,僅面向中國,而且是低端產品]


大家有什麼看法麼,說說一起討論呀



大家積極討論呀,偶也很想知道原因.


偶剛來,文章竟然發錯區

現在發對咯,大家一起說說呀
---王天君的第3個家--- http://blog.yam.com/m83115
你問為什麼Sony的MP3就是會有底噪,原因啊
我覺得Sony會容許這個現象存在,終究是芯片以外的理由
不過還是先跳過,因為離題了
芯片芯片兒...

好像是AV Watch去年為了VME技術訪問Sony工程人員
提到MS70D開始到E50x的VME芯片都相同,只有軟體不同
不過這可能只是解碼部分
很可能與最後的音訊輸出無關

以前我常用Panasonic的卡帶隨身聽
有陣子他們削減輸出功率下手非常兇狠
從 5+5 到 2.5+2.5 ,最低有到1.8+1.8mW 之類的吧
雖然impedance 各不同、可能換算之後差不多;
就算是「底噪超大」的卡帶
實際聽起來還是不一樣
最大音量明顯的比較小 (好像不少人抱怨 Sony NW 這一點)
底噪比功率高的機型稍大 (同上)
我還記得1.8+1.8那台,音量關小時音樂像淹沒在機器本身的底噪裡
非常糟糕,工程師賭大家一定會用線控
線控的音量控制可以掩蓋,就偷懶不作處理

當然功率不見得與底噪有關係
同樣Panasonic的例子
第一台單放MD MJ5/7 9+9mW@16ohm 還是有底噪
到了後來的MD70 6+6mW 修正了
再到 MJ88 的3.5+3.5@22ohm 又像 Kylie Minogue華麗復出 :P

不過 MP3 機器,尤其是閃存的
好像比較沒有會互相干涉,而造成底噪的零組件
不像MD可以說「一定是馬達」或「一定是EL背光」
或者Sony某批CD Walkman,肯定有條配線惹禍
所以我覺得或許可以考慮功率這個說法 :-)
感謝二樓.

回三樓.

偶覺得木什麼關係吧.

您看音量的大小似乎不能影響底噪的存在捏.

還有呀,似乎有的牌子的就非常小,可偶真的不喜歡,因為聲音真的好差.

難道不能二者兼的麼

我鬱悶咯

應該與線路的結構有一定的關係.

可偶也8清楚.

只好發上來一起討論咯.
其實sony的hdd機都有底燥的..
我的HD-5就有
CVBER wrote:
您看音量的大小似乎不能影響底噪的存在捏


我的意思並不是說音量與底噪有關

而是Sony為了省電
試圖把MP3的輸出功率一再減少
通常在音響設備上,這是有負面效果的行為
八九不離十
所以我會懷疑,就算這不是元兇
也可能脫不了嫌疑

Sony的音色很好
(指吸引人的低中高頻比重,不是音質,我認為您說的底噪才是音質問題)
應該是來自他們長年做音響的技術
比較清楚怎麼「化妝」臉蛋最漂亮
與音響的資質不見得有關
我就是拿iPod接Bose聽啦,怎樣怎樣怎樣,你是想怎樣啦 :P
嗯,是的.
這也是問題呀.

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呀.信噪比,一般的SONY的都是80DB而三星什麼的都已經超過95DB咯.就算SONY硬碟的也才85而已.我一直以為硬碟的會好,但上面的仁兄說了,也有,我汗呀汗.而且以前也聽說過SONY 的CD Walkman也有呀,而且也不小.不知道MD的有沒有.

可MP3的似乎和MD用一樣的晶片.

SONY的產品似乎都一樣咯.

怎麼會這樣呢,APPLE的就小很多.

這麼說來,SONY似乎在吃老底呀.

嗯,是音色很好,可底噪也太大了吧.

本來還想買個硬碟的試試呢,看來沒有必要咯.

追風真的需要代價呀.

省電也是一個問題,畢竟SONY的50小時播放不是別的廠家能達到的嘿.

SONY呀,真是又恨有愛呀.
我想在Sony產品的階級裡
MP3還是被定位成音質不必,不需要與MD或CD同等的產品

尤其從古至今
就算出過不少音質純淨的Walkman
市場反應告訴Sony與其他廠商
絕大多數人不追求音質
看到音質比較好,不見得會願意多掏錢

雖然一波MD加上一波iPod
讓不少人的耳朵覺醒,開始注重播放的品質
但你要算起統計數字來
可能絕大多數買隨身廳的人,還是用附贈的耳機

改善音質這種事情一定要廠商自己願意
因為數據沒有說服力
例如,以前有一段時間很多網站都只相容於Windows的IE
因為統計數字上,不使用它的人口只有幾個%,當然要服務多數
後來為什麼會改變,也開始服務少數了
顯然是大家採信了統計數字以外的理由(很多,容我不贅述)

Kenwood 20多年前改名為Kenwood時
做的市場調查發現,日本年輕人不在乎音質
(雖然當時很多人把音響當嗜好)
而且對音響的堅持,還導致公司經營不善
誰會想到,20多年後Kenwood又來玩高音質?
是什麼東西改變了?一人還是兩個耳朵吧 :-P

MD和NW 兩邊用的芯片並不一樣
因為各自都是整合控制機器主要功能的LSI
iPod的輸出功率則比Sony大上許多

至於信噪比,很久以前看過一個測試
很多人說音質好的Toshiba Gigabeat跟Rio都比iPod要差
這個數字不見得有絕對指標性吧
我就是拿iPod接Bose聽啦,怎樣怎樣怎樣,你是想怎樣啦 :P
有文章提到過有款MD和E系列用的一樣的晶片,也就是SONY的虛擬動力引擎

至於信噪比,是因為我看到SONY的的確比較低.而其他牌子的又的確比較高.所以揣測的,可能不准.

至於說到音質,的確是越來越多的人不在乎了,可還是有人很在乎,例如我.雖然我的耳也是比較木的.
呵呵,給你看我的測試吧.很木的耳吧,當時用的是MX400.

是呀,現在大家都比較在乎牌子,品位.


嘿嘿,怎麼就咱們倆在這討論呢.










如同上面大大提到的, Sony的MD與MP3 Player是使用不同的晶片. VPT只是一個用來推廣與分隔市場的名詞, 並不代表它們使用同一晶片.

當你聽RH1後, 你就不會認為"Sony的產品都一樣"...
至少底噪之低是它的其他硬碟式播放器拍馬也追不上的 - 我用E4時, 根本聽不到底噪
EM1加強摸索中!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