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最近有打算買一台IPOD
因為知道IPOD對AAC的支援比MP3好(可以用EQ)
所以特地上網查了一下AAC的音質相關資訊
結果在日本的某個網站
有日本的大大們特地把各種較熱門的音樂格式
如MP3,WMA,AAC,ATRAC3plus/ATARC3等格式在各壓縮比下比較
排除各家的Lossless不談
一比較下來
MP3格式真的蠻佔下風的
MP3 128kbps的效果
WMA,AAC,ATRAC3plus用96kbps就可達到幾乎相同或者更好的效果
更遑論同樣用128kbps來比較
至於ATARC3在128kbps的效果跟MP3 128kbps差異不大,但ATARC3還是好上一點
不過最後所推薦接近CD音質的壓縮格式跟音質
是用MP3 192kbps以上及ATRAC3plus 256kbps以上來壓CD效果較好
不過他也推薦如果考慮到音質跟壓縮檔案大小(這點是小弟用猜的,小弟日文不好)
的平衡下
是推薦AAC的128kbps及MP3的192kbps
看來AAC還是不錯的雖然比ATRAC3plus差了一點點不過卻大勝MP3
其他內容就請各位大大點小弟附上該網站的連結看看
點我觀看
所以表現都不錯~只不過...
再怎麼好的壓縮格式~從IPOD(接耳機)聽起來都是平平淡淡的

即使壓成AAC~用EQ的效果還是怪怪的
但是從Line-out接音響之後又是完全不同的世界

不過既然要壓縮~就壓成Apple Lossless來得更好
如果是用60GB以上的機種的話
當然小容量的話~用AAC 192K就很不錯了(反正聽起來都是一樣的平平淡淡...)
壓縮格式是一回事 播放機器又是另外一回事囉
(個人認為)用W800i聽AAC比IPOD的效果來得好上太多@@"
所以我在家用IPOD+Onkyo FR-N9(可以直接控制播放)
出外用SONY MD RH1 or E005F

都是很棒的搭配喔

Kevincat wrote:
AAC跟ATRAC因為用到類似的壓縮技術(MPEG4)
AAC在MPEG2就有了 (ISO/IEC 13818-7)
ATRAC也是十幾年前的東西 (ATRAC3和ATRAC3plus比較新一點)
MPEG4 part 3雖然也包含了AAC (有增加一些功能)
但精華應該是在合成音的編碼 (像midi那種概念)
另, 截止頻率其實並不適合直接用來判斷音質
perceptual coding的好壞應該用人來評判:
http://www.rjamorim.com/test/multiformat128/results.html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