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用EAC擷取CD音軌之RIP機器討論.分享!

小弟也用EAC抓WAV好一段時間了(2~3年)
都是用安全模式下去抓取(精準流+C2除錯)還有一些零零總總的設定
但是當初舊電腦所用的DVD-52X燒錄機是白牌而且好幾歲該退休了
我之前只認為EAC抓軌若有錯誤EAC會多抓幾次來修正
所以我毫不在意燒錄機的讀取精度和讀取頭及其品質
rip小技巧: 關閉所有應用程式及網路和防毒...螢幕保護程式關閉...抓軌的時候不要動滑鼠及鍵盤
..不要晃動主機....家中電器盡量不要突然開啟或關閉

直等到侯姐分享的文章中指出RIP檔案的重要性及其影響
侯姐指出~要RIP好的音樂檔案前提除了好的錄音及CD壓製外
在電源和震動上更是影響RIP主要因素~光碟機(燒錄機)則是佔一部分因素
但是線性電源老實講~目前小弟資金不足~而且還需要外接電源進機殼等等....
所以在種種因素下(SO.....以後再說)P.S小弟電供為金魔族500W(至少維持穩定電壓很重要)
決定先把小弟DVD燒錄器換掉
換成先鋒藍光燒錄器BDR-206MBK(拉出機殼後外接給予避震)
這台是純日製BDXL機種...不過接近6000元還真的是有點貴
先鋒官方~不喜勿入
(侯姐當時文章是推薦日製s06...但是現在第一批日製s06(玻璃頭)不好找~第一批後都是大陸做的)
不過206mbk的雙讀取頭(玻璃)而且內建程式可以對有"些微"刮痕和等等不良狀況的cd做成重複讀取動作
還有一些新的技術~總之就是能更精準的讀碟
不過有一點值得要提的是
我測試過先鋒的DVD光碟機和這次買的BDR-206MBK
做C2測試時都不支援這類回報~不過我想既然是最新機種又很強調讀取
所以我就先把這疑問拋諸腦後
直接來AB測試比較快

..............經過幾首測試後

初聽..感覺好像差不多(因為小弟的CD都是新片拆封RIP後就放入防潮箱~保存的不錯)

不過多聽幾遍~發現聲音較飽和.透明而且音場及解像都有小幅度提升

但是在某些系統和某些人的耳朵能不能聽的出來我就不敢保證了

雖然提升有限~但是發燒求的也不是如此嗎

這就是極致發燒的第一步阿...阿..阿....(噴中)

如果要非常明顯的音質提升~請先升級耳機或訊源吧

2011-07-09 23:15 發佈
這麼剛好
小弟今天第一次用EAC RIP
之前都是用WMP抓下WAV
不過RIP一些CD的時候光碟機都轉爆快的
不知道會不會影響品質
今天自動偵測Value好像是+6
第二欄是讓他自動跑MMC1
安全模式勾1 3
差不多就醬吧
不知道有沒有錯誤的地方
希望大大教導一下

三張Linkin Park美版
Meteora現在應該在運輸途中吧

聖之殺 wrote:
這麼剛好小弟今天第一...(恕刪)


間隙檢測選擇"安全"
驅動部分建議選擇讀取前先轉動cd
eac選項除錯品質選"高"
等等....想到再說
之前也都是EAC去擷取
也試過win media player及creative zen X fi的轉檔程式
感覺不出差異
(EAC跟media player都直接轉WAV creative那個是轉FLAC)
看來我的耳朵只是木耳等級

我覺得應該先釐清原理,
讀取上的差異性有什麼理由會"發現聲音較飽和.透明而且音場及解像都有小幅度提升"?




個人覺得方便習慣就好了,
為了rip一片cd耗這麼大的工夫,
老實說我覺得聽感較好根本是自我安慰.




DreamyPlanets wrote:
我覺得應該先釐清原理...(恕刪)


我覺得沒有必要去分析這類東西
畢竟有些東西像是jitter...
這種理論和現實的差異是爭論不完的

理論派用理論分析認為數位線(USB.光纖.同軸.IEEE1394等)不會因為線材和接頭的材質而影響音色
但是實際呢?請用耳朵收音
您認為是自我安慰...但是那些燒友呢?大家都自我安慰而燒錢嗎?
而且您說的那些話~我認為您應該去跟侯姐說~而不是跟小弟說
所謂的高燒,就是連細微的小地方都不放過
我以前也很愛用先鋒燒錄器(當時先鋒最夯)加EAC轉檔
但可變因素實在太多,就算用高檔設備轉,CD本身錄音差還是死....

導致現在想聽無損都用筆電加foobar2K轉給M10隨身用
想聽高音質,就直接CD給他放下去就對了!!

至於線材玄學說,本來就各立兩派
但我是偏向線材有用這一派,就大水庫理論來說
線材也算是一環,影響程度因人而異
不信的人不用態度強硬,信的人也不用爭得臉紅脖子粗!!

推薦一個剛在全球華文部落格得獎的網站~

此連結是對於USB線有一些看法與見解~
網站對我來說,非常實用(偏好DIY類),也推薦給大家!!
吹毛求疵阿~
我很喜歡呢^^

燒友就是這樣,沒有把聲音弄到完美就覺得似乎缺了些甚麼!

我提我的例子
以前為了CD->MD傳輸買了條光纖線2~3千元呢~
回頭吧過去用幾百塊錢買的光纖線丟掉,
一切從頭開始再傳輸一次!
重點是聲音整體清晰了一些,值不值得?我說直得就值得!


或許鳳翎兄現在所做的事是我的下一個目標^^
加油!!
小林仲彥 wrote:
但可變因素實在太多,就算用高檔設備轉,CD本身錄音差還是死

CD錄音是音質優良的第一步(之後才是後製以及CD壓製)
錄音差的CD怎麼讀取也是無力回天
所以我目前打算把一些發燒片.測試片先重新RIP
至於其他像是錄音較差的流行歌曲CD就先擺一旁吧

T&S wrote:
燒友就是這樣,沒有把聲音弄到完美就覺得似乎缺了些甚麼

小弟還不夠燒~電腦線性電源和SSD.全機無風扇等等...還在等著我升級
但我覺得應該先把YBA這台DAC改線性電源應該會有比較明顯提升
不過還是卡在的問題阿
要買CD又要升級設備真的很....
而且CD真的是大坑...發燒片至少都500起跳~1000元左右還不算少數
日本片大部分錄音不夠好...價位還1000~1200起跳
光是CD錢....我都可以換L3000了
SO.....最近可能會出清掉一些片
以前做過實驗,發覺沒甚麼差之後,就用最方便的iTunes+隨便的光碟機讀取

比較方式,以檔案比對軟體(windiff, UltraCompare),比對不同軟體、不同光碟機、相同音樂不同版本CD,擷取(RIP)出來的檔案,發現只有最前後的0的長度不一樣

軟體:
我用過EAC, 不同版本的iTunes

光碟機:
內接的、外接的
Plextor CD-RW, BenQ DVD-RW, Asus DVD-RW, Dell工作站內附的不知品牌DVD-RW

CD:
控制相同CD在不同軟體、光碟機讀取
相同的軟體、光碟機讀取不同CD,相同出版商的歐版、韓版
相同的軟體、光碟機讀取不同CD,相同出版商的普通CD跟Blu-spec CD
我買的CD跟網路來的CD image比對

做了這麼多實驗,只有一個結果:"只有最前後的0的長度不一樣"
也就是一張CD可能400-600MB的音樂檔,僅有前後不到1%的0不一樣長,而0是不會發出聲音的

至於聽感AB測試,說真的我覺得變因太多,即便相同機器相同軟體,前後聽兩遍,也應該會聽到不一樣的聲音
我是做軟體的,就用軟體比對軟體來做WAV檔的內容比較

我選擇把時間留給聽音樂,還好多CD來不及RIP到電腦

至於RIP方式會不會影響聽感,請繼續討論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