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對我來說,BOSE表現出來的音質是我滿意的。加上一個品牌的產生,我相信不可能沒有實力僅靠包裝(廣告)就可以建立,所以我也相信BOSE在整體的表現上會有一定的水準。
我的耳朵,分得出一千塊錢耳機跟五千塊錢的差異,但實在分不出五千塊錢跟六千塊錢、甚至八千塊錢的差異。所以,在歷經了AKG、SONY的低階耳塞式耳機後,我打算入手一隻上限$5,000左右的耳罩耳機。但因為對這個領域不熟,所以BOSE成了我的目標,但台灣AE2耳罩式耳機要價$6,000。
剛好這個月月初,一位好友要到美國出差,於是我拜託他幫我從美國帶AE2回來,依據美國BOSE官網上的價格,AE2稅前大約是美金$135,加上稅,合台幣大約也$4,000左右。哪知他很大方的再問我,只要耳機?要不要抱一台音響回來?這一問,聽得我心癢難耐。因為前後已經有兩個朋友買了BOSE WAVE MUSIC SYSTEM了,其實我也有想買的念頭,只是台灣要價$24,500,實在不便宜。但美國價錢大約是$500,加上稅,合台幣大約$15,000,整整便宜了一萬。兩樣合買,不到2萬,比在台灣單買一台還便宜。當場,我立刻說要。
但回來看到他提的整袋BOSE,我真的非常感動,這真的是好朋友才願意做的事。根本放不進行李箱,他是用提的,從美國提回台灣。
就是這一大袋

拿出來之後,總共有三箱,依序是耳機、WAVE的大型遙控器、WAVE本體。

耳機的包裝其實還蠻簡單的

打開後,除了AE2本體外,就是說明書,跟一個攜行布袋

AE2是去年推出的改良產品,用來取代AE。乍聽AE2,感覺並不是很BOSE的聲音,一般BOSE在低頻音上比較為人樂道,但AE2我暫時還沒有那種感覺。不過聲音的清晰度,倒也不至於像之前網路上有人對AE的批評,認為煲機前,聲音完全糊在一起。至少以我的感覺,是可以接受的。
我有戴眼鏡,AE2戴起來的壓迫感沒那麼重,海綿算很柔軟,戴上去後在物理隔音上的效果也還不錯。只是夏天真的不適合戴耳罩式,幸好我本來的設定就是在家聽。即使如此,聽完後,耳罩上還是會殘留一點汗水與油,如果想用久一點,就得勤勞點擦拭一下。
這隻耳機另一個優點是線材可以更換,萬一斷了可以更新,但是否可以用其它線材替換我就不確定了。
接下來就是WAVE MUSIC SYSTEM了。
箱中的包裝,除了本體外,就是一個名片型的遙控器、說明書,以及一張試聽CD。

這個遙控器很重要,一切操作都依賴這個遙控器,不見了、壞了,機器也動不了了。

CD採用吸入式,讓整個面板很簡潔。

在美國買有兩個好處,一是便宜,另外,就是會送一個大型的遙控器。醜是醜了點,但做為一個被用的遙控器或者手大的人,倒是很方便。不知道台灣這個大遙控器要賣多少?

BOSE WAVE MUSIC SYSTEM推出時,最受讚揚的有兩項,一個是豐滿的低頻效果,另外就是簡單輕巧的設計。
低頻音效與優異的音質來自於BOSE專利的音頻道波管揚聲技術,據說是BOSE歷經14年耗資1,500萬美金的成果,於1984年公開,1987年獲得美國發明家獎(算起來,也是20幾年前的技術了)。WAVE內藏2根26吋的音頻導波管,所以雖然機器小,但聲音厚實。
另外,一般床頭音響,機體與音箱是分離的,背後會有連接的線材,整體也比較不美觀。但WAVE將機體與音箱整合,唯一的線材就是電源線,不但美觀,而且方便搬移。我有個朋友每個星期都在搬這台機器,週一到週五放在床頭,週末假日就搬到客廳。
BOSE WAVE MUSIC SYSTEM在2005年獲得德國「reddot design award紅點產品設計獎」,2006年獲得美國Chicage Athenaeum頒發的「2006年最佳產品設計獎」。
這台小機器我覺得有幾個很人性化的設計。在睡眠功能啟動後,時間快到時,它的聲音會慢慢的變小聲直到關掉,不像一般睡眠功能是直接切掉電源,聲音突然就沒有了。同樣的,早上的鬧鈴功能也是,聲音慢慢變大聲到預設的音量,不會嚇到人。面板燈光也是,在光亮的環境,燈光就比較強;在較暗的地方(譬如睡覺關燈),面板的燈光也會變暗,不會刺眼。
即使以兩萬多的台灣售價,有這樣的音質、設計、功能我都認為是值得的;更何況我是用少了一萬的價格買到的,更物超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