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幾個月前Sopp大入手LCD-2時,實在很難想像一隻耳機要價接近一台50cc機車,
即便看head-fi上一片好評,但理智還是保持住。
之後之後先是Schiit LYR,又陰錯陽差接了CDP當訊源,
感覺手邊的耳機都大大提昇等級許多,不禁想到LCD-2,很好奇LYR的實力到哪裡。
當然旗艦還有其他家可以考慮,比如HD800, T1, HE-6,但當中唯一考慮的就只有T1和LCD-2,
因為自己很喜歡也習慣DT880/600ohm的聲音,HD800則是訊源不好搞定,HE-6則是奇摩子的關係。
上週六,一個天氣晴朗的早上,心情也格外輕鬆,和Sopp大聊著聊著,手就滑了...
之後就是一連串的數字:
05/09:寄出日期
05/16:預定送達的日期
05/14:實際收到的日期 (我親自衝去fedex集貨中心領取,不然就真的要拖到05/16)
先來開箱吧
[開箱]
@ 不小的一箱 (重量約3.2公斤)

@ Audeze寄出都會實報金額,看來是避不了。不過好處是海關就不會開箱檢查了。

@ 直接打開紙箱了

@ 打開有一個信封

@ 原來是保固書和文件

@ 箱子周圍有另外保護,避免撞傷。


@ 打開塑膠袋

@ 大信封背面

@ 頻率圖 (鏡頭蓋處有註明耳機序號)



@ 小信封


@ Love and Care




@ 還蠻喜歡這個國旗圖案的設計

@ 總算真正要開箱了



@ 這木盒作工真的不賴,應該是鋼琴烤漆,建議要買LCD-2就不用考慮選旅行箱了。
不過這木盒使用的機率,我想應該不大...



@ 打開木盒,海綿的部份有擠壓變形的現象

@ LCD-2

@ 皮耳罩


@ 耳機和耳架連結的處理方式。

@ L。之前的版本(如sopp大那時的版本),標示L的零件是金屬製的,目前則是塑膠材質。

@ Planar Magnetic Technology

@ 耳罩前方比較薄

@ 頭帶是金屬材質,之前以為是皮質

@ Audeze LCD-2

@ 頭帶另一面是海綿材質,聽說之後會改成皮材質

@ LCD-2 耳罩,很像一個A

@ 耳罩前後厚薄不同,很像D7000的設計。



@ 耳機線的端子

@ 耳機線 (和Sopp大那時送的線不同,聽Sopp大分享(Sopp大兩條線都有買),現在線比較亮)








@ 保養器材,不過裡面沒有調整鬆緊的工具...

@ 合體


@ LCD-2 + LYR





@ 沒機會來疊疊樂,就來個排排站,順便做個留念。


******** 11/11/25 更新 *********
上個月覺得LCD-2聲音怪怪的,就跟AUDEZE聯絡,並申請保固,
11/02寄出,11/21就收到AUDEZE寄回的LCD-2了,
個人是覺得AUDEZE處理的速度算蠻快的,溝通上也蠻順利的。
先來開箱吧
# 維修也是用FEDEX寄送,時間約7天(11/15-11/21,含週末)。


# 塞的剛剛好,沒有多餘的空隙


# 狸貓換太子?
(當初我是用拜耳的收納袋寄出的)


# LCD-2 R SIDE

# LCD-2 L SIDE

[心得]
1. 寄送過程:在AUDEZE官網上申請保固,並描述原因,AUDEZE會提供一張文件及RAM號碼,
填寫後寄回即可。以我的情況,只要寄回耳機本體即可,耳機線、文件及木盒等都不用寄回。
2. 維修情況:AUDEZE並沒告知原因以及更換的項目,不過應該是更換單體吧。
3. 聲音:不知道是心理作用還是真的單體更換成v2,覺得三頻更均衡,中高頻較為延伸、寬鬆、明亮些。
另一個影響的變數可能是AMP的調音,之前是PS AUDIO DLIII+SCHIIT LYT,
而在LCD-2送修的這段期間,我剛好入手PS AUDIO GCHA,所以目前是 PS AUDIO DLIII+GCHA。
這幾天會請一位聽過LCD-2 的朋友來幫忙聽看看,到時候應該會比較客觀些XD
以聽爵士音樂而言,我倒蠻懷念之前LCD-2的聲音,有一種在小酒館聆聽的氛圍。






[購買方式及注意事項]
後補...待續
[簡單聽感分享]
器材搭配:
Colin Pianist CDP + Schiit LYR + Audeze LCD-2
說要分享聽感,這次我實在不知從何分享起,
以最近入手的DT990/600ohm來說,其聲音等級表現多少已經有個準了,
也很容易跟DT880/600, HD650等來做比較。
但是LCD-2很明顯就是不同的等級,現在的心情就有點像是開慣房車後,
突然有機會開到跑車,心裡只有加速猛、過彎穩,操控好這種簡單直接的感覺,
但要說多猛、多穩、多好,一時間到也說不上來。
LCD-2跟之前耳機比起來,三頻(高頻除外)、解析、力道、音場都有明顯的提昇,
但等級到哪,或許要等有機會聽過其他旗艦才能得知了XD
詳細分享可能說不出來,但總可以說個大概的描述以及缺點~~
* 第一印象:哇,原來這就是旗艦的境界啊!
除了LCD-2外,我只有聽過T1,不過哪是將近半年多前的事了,
所以也無法做甚麼比較。
* 第二個念頭:緊接著第一印象後,我心裡想的是,耳機系統要精簡、出清了,
要留哪隻?出清哪隻?
* 個人對LCD-2的定位:以我聽過(擁有)的耳機來說(Stax 007不再討論之列),
LCD-2明顯是旗艦等級,HD650, DT880/600, DT990/600, FA/W是下一級,
再下一級則是FA-011。
* 外觀:我個人是很喜歡LCD-2樸實的設計,材質、細節其實沒有處理的很好
(比如螺絲的選用,卡榫的處理等),跟其他旗艦相比(不含grado)著實還有一段距離,
更不用說像是精品等級的ED10,不過簡單中,個人認為倒有一種經典、耐看的設計感。
問身邊一位對美感很敏銳的女性朋友,純就外觀來說,LCD-2如何,跟其他耳機排名又如何,
她認為LCD-2看起來就很笨重,沒有什麼美感,
以排名來說,他覺得是FA/Wemge>DT880>DT990>HD650>LCD-2>FA-011。
* 重量:說到外觀,不得不提及LCD-2的重量了,LCD-2重量是550g,拿起來的確頗有份量,
仔細觀察,重量不外乎頭帶、耳機(罩)架的金屬(鑄鐵?)以及木殼,
木殼的質感比較接近FA/W這種用實木製作而成,所以比較有真實木頭的觸感,
跟Denon, ATH量產木殼明顯不同,當然重量也重了許多。
重量來源分析後,實際配戴上的確也可以感受到重量,不過耳機雖重,
但其重量的分配還算可以接受,不會覺得特別集中再某一部位。
* 配戴感:除了重量外,整體來說還算OK,當然以我的耳機來說,算是排在末段班,
不過倒也沒有什麼壓頭、夾耳的問題存在。
耳罩設計跟D7000一樣前薄後厚,不過跟D7000的配戴舒適度相比可是相差遠了。
以我個人實際經驗,一次戴個2小時倒也不成問題。
* 聲音層次感:這點是我感受最深的,之前Avery大有提到,ED10加上M902後,
他可以感受到低頻的層次感,本來還跟他說我很難體會這種感覺,
但是聽LCD-2+LYR後,我稍微可以理解了。
有兩個例子,一個是四季的曲目,原本都覺得主琴後的伴奏聲音雖然大聲但都很整齊,
但這次一聽,很容易就聽出其實伴奏的聲因是由很多把琴所構成的,
每把琴的音色、高低也都略有不同。
第二個例子是AC/DC專輯中的合聲,同樣的,以前只覺得是合聲,
但現在卻很容易聽出大約有幾個人在和聲,背景合奏聲音不再是單純一個整體,
而是由很多個體所構成的。
當然,或許其他耳機也可以有這樣層次感的表現,但我是認為,以我個人聽力的程度,
可以很容易就從LCD-2中,聽到上述的表現。
* 聲音走向。我覺得LCD-2算是豐富、熱情且具動感的聲音走向。
常常聽一聽就情不自禁閉上眼睛,很容易被聲音的細節、營造的氣氛給吸引,
想要好好的聽音樂,但這是優點也是缺點,因為很容易分心,
不適合需要專心的時刻使用。
* 適合的音樂類型。因為現在訊源是CDP,而我CD的類型大多為金屬、搖滾、古典器樂、爵士,
幾乎沒有流行(中西、男女),因此就目前來說,我認為LCD-2能夠滿足我常聽的音樂類型。
* 未來耳機的組合。原本我是打算FA/W專聽人聲、器樂,990專聽搖滾,650專聽古典,
880則是當作雜食耳機以及長時間配戴時使用,目前加入LCD-2後,可以說整個大風吹,
未來只打算留LCD-2和DT880,DT990因為才剛入手,所以會再run看看,
再者DT990的高頻或許可以補上LCD-2的不足。
05/16更新:
* 截至po文為止,今天我已經聽了3-4小時的LCD-2,中間除了離開半小時、
去喝茶、上廁所外,幾乎沒取下過耳機。
重量問題只有一剛開始戴會覺得,過了10來分鐘後就不會覺得負擔或重了,
且也意外的不覺得會悶(高雄目前室溫+房間吊扇)。
* 今天聽了兩張專輯,分別是joe pass的吉他演奏,以及Tori Amos(西洋女聲)。
聽Joe Pass時,覺得高音的亮度遜色於FA/W,一開始是有些失望,
但再聽一下,就知道LCD-2提供了更多的細節和層次,雖然音色不像FA/W那麼討喜XD
試了DT880/600ohm,雖然細節也是有,但是需要特地專心聽才聽得出來,
此外LCD-2的聲音也更有立體感。
選擇Tori Amos是想要測試LCD-2對於女聲的表現,不過放眼望去,CD架上也沒太多選擇,
所以Tori Amos到底算不算女毒的聲音,還有待檢驗....(我是覺得不算啦)
同樣的,聽起來也還是覺得不若FA/W討喜...
雖然只聽了一張女聲的專輯,但我猜LCD-2的聲音應該不是女毒~
* 如果要用簡單的話來形容LCD-2,我個人是認為:低頻強勁、中頻厚實、立體感、有層次、
資料量多(細節多)。
後補...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