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動機乃是為了讓樂團歌手能在舞台上得到更好的監聽效果而產生。
Logitech自2008年中正式將美國知名的專業耳道式耳機品牌Ultimate Ears納入旗下。
擁有錄音室等級監聽技術、卓越的隔噪效能與舒適的聆聽質感。羅技電子在Ultimate Ears加入之後,將擴展其數位影音產品線,提供使用iPod、iPhone以及MP3 players的消費者更多樣的可攜式音樂選擇。
這是前言
在我的印象中,UE是個偏中高階的耳機品牌,而我自己每天都會戴著耳機出門,撥放裝置是手機or藍芽FM
工作關係,時常彎腰扯到耳機線,所以我購買的耳機都是中低價位的,也就是600-1500價位的,前前後後換了一二十支耳機了,所以對於廉價耳機的印象大概了然於心。 我想我自己能接受的音質大概不會低於900元
現在我自己使用的是Razer 海鱔,適合聽中音低音的音樂,由於平時也會接著藍芽耳機,算是完全榨乾它的功能了。
前兩天收到了耳機,心裡一陣雀躍,終於可以親嘗UE的音質,你知道心裡那種悸動嗎?
開了幾年的TOYOTA,突然天上掉下來一台LEXUS,整個想出門去放鞭炮了

外包裝使用吊卡式的透明包裝

配色很高明,外盒的紙材使用黑+藍,襯托出耳機的橘紅色

移籍至Logitech,UE的品質會不會改變呢?

名稱為Ultimate Ears 300,屬於低階產品,同時也有另一個相同型號但後面加上了Vi的產品
要注意別買錯了,如果你需要麥克風,再選購UE300vi

Ultimate Ears 300vi

背面的人物我只認識左邊的黑人歌手Seal(席爾)
他曾經唱過蝙蝠俠3的主題曲Kiss From a Rose

拆開包裝後的全部配件

可以看到耳機固定的很穩固

下方的線材部分

附贈了共五組10顆矽膠材質耳塞,一般的耳塞式耳機頂多送兩組
UE真大方,一口氣送你5組不同Size的耳塞,光耳塞就價值兩三百了

主打運動風,線的材質類似橡膠的感覺,但有做了防汙處理,不容易糾結在一起
而且附贈了一組夾線器,可以夾在衣領或口袋
不會在那邊甩啊甩,跑沒幾步就要重新戴上耳機

線的長度足夠把iPod or Phone放在口袋或包包,插著就聽

攜行盒是橘色霧面塑膠材質,上面放了Logitech的商標

翻開來

上蓋的標誌頗有趣味
告訴你要用手指纏繞線,才能剛好把耳機收納進去

下面也放置了正宗UE的商標....UE魂

收納的樣子,小小的不佔空間

避免3.5接頭氧化,也附贈了一個橡膠套

耳機的部分採用雙色彩殼設計
上端有個小孔,是重低音的出氣孔



而線材特別之處,採用可彎曲的記憶性材質,可以依照每個人的耳朵形狀掛上
不過應該沒人耳朵長這樣吧...哈哈哈

你可以這樣戴

也可以把它環繞在耳朵上,增加穩定性,讓正在健身的你可以舒服地伸展
不用煩惱耳機會突然脫落

平時我會使用耳機的三種裝置如下
iPod Touch4

Google Nexus S

SONY BT-60
這個我都是拿來聽FM,線越長收訊越好,所以OK! 線夠長

實際換上Ultimate Ears 300時,會馬上感受到價格上帶來的品質差異
首先5種耳塞,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耳朵配戴,洞塞緊了,聲音自然就緊實,也不容易聽到外界的雜音
而利用記憶性的線材掛上耳朵,最大的好處是不容易脫落,衣領夾也分攤了一些風險,像我做事常動來動去,一個不小心就把耳機整個掉到地上,以前還不小心掉到牛肉麵裡...整個冏
外型與實用性沒什麼好挑剔的,來看看聲音
雖然年紀稍長,都當爸了,可我都還是聽一些流行樂,例如黑眼豆豆
一開始進的高音明顯感到音場擴大,類似SRS的低音效果,幾秒後節奏開始,可以感受到重低音蹦蹦蹦的感覺,人聲開始Boom Boom Boom,可以感受每個聲部的層次
進入Fergi的女聲,就覺得高音部分有些圓潤,但不會破,此時整首舞曲還是包在環境音場內
聽得出來Ultimate Ears 300對於舞曲的特性做了重點加強,也就是自動EQ調教
但提到女聲,怎麼不提甜美女聲的代表-陳綺貞
從開場緩緩的鋼琴過場,直到綺貞唱出
我坐在椅子上 看日出復活;我坐在夕陽裡 看城市的衰弱
驚訝於聲音的甜美,似乎看到了聲音從喉嚨到鼻腔,又從鼻腔回到嘴唇。又彷彿聽到綺貞換氣時的情緒起伏
閉上眼睛,幻想著綺貞在鋼琴前自彈自唱
進入第二次的副歌
帶不走的 留不下的 我全都交付他
讓他捧著我在手掌 自由自在揮灑
如果有一個世界渾濁的不像話
原諒我飛 曾經眷戀太陽
從一開始的鋼琴漸入、小提琴、到爵士鼓的伴隨,和音於副歌前吟唱,電吉他出現,濃烈的情感層層交疊,一直到大提琴出現達到高潮,過癮!
最後又回到鋼琴與綺貞的呢喃而漸漸把情緒收起
朋友說這耳機不錯,但叫我去試聽看看其他更高檔位的耳機
耳機...是個坑,我很慶幸我能夠滿足於這個價位的耳機,一個好的耳機對我而言,除了外型之外
重要的是能夠隔絕外界聲音,尤其是騎車或運動時的大量噪音
好推動也是一個重點,更高價位的耳機通常都需要搭配耳擴才能發揮實力,但我只是用手機,這樣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