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如何無痛快速備份 SonicStage 曲庫至新電腦

  從以前到現在,相信許多 SonicStage 的使用者,當面臨電腦出大問題時,都對於要如何備份歌曲資料庫這件事情傷透腦筋。而 SonicStage 內建的備份還原精靈又頗為雞肋,只能用於將系統還原後使用而已。但殊不知,有許多問題是無法以系統還原即可解決的,碰到此類問題必重灌而後快,若真碰到如此情形,那麼內建的備份還原精靈就無用武之地了。且有時候內建之備份還原功能還可能因為各種因素導致無法還原先前備份的曲庫,以致使用者長期的心血結晶付之闕如。故在此,我也不向各位推薦使用其內建之備份、還原功能。

  以往曾經歷過電腦重灌的 SonicStage 使用者,在重新建立曲庫時,必曾經歷過以下所述之問題:
  
  ●重新加入舊曲庫後,如圖中綠色問號所示,原先編輯過之各專輯的發行年份資料已遺失,原先依照發行年份排序整齊之各專輯目前只依專輯名稱排列。
  

  ●各專輯內的專輯封面也失連,需手動重新加入。
  

  ●但進入各專輯後,專輯中之曲目又保有先前遺失之資訊
  

  ●檢視歌曲內容後會發現,專輯封面及發行日期資訊皆健在,唯有光碟編號及評等遺失,但若直接在專輯中拖入專輯封面,歌曲這邊又會有兩張一模一樣的封面。(圖中所示之作曲欄空白是因為我平常就沒有記錄作曲者的習慣)
  

  
  以上的問題,相信各位曾經重灌過電腦的 SonicStage 用戶絕對不陌生,若是只有幾十首歌那就算了,但會對備份曲庫斤斤計較的人,相信都是擁有至少超過3000首甚至上萬首歌的使用者。如果每次重灌後,都要那麼辛苦地手動重新加入曲庫,那真是一件累人也曠日費時的大工程。因此,接下來,我就要告訴大家如何只需按幾下滑鼠便可快速完整無痛地重整您的 SonicStage 曲庫,往後若碰到電腦問題,請大膽重灌吧!(以下教學以 Windows 7 為例,XP 及 Vista 之用戶應大同小異,請自行判斷。)

  步驟一、開啟我的電腦,在「組合管理」的下拉式選單中點選「資料夾和搜尋選項」。
  

  步驟二、上圖為原始設定,請將設定變更為如下圖星號所示。
  
  

  步驟三、請至 C:\ProgramData\Sony Corporation\ 底下找到如下圖所示之「SonicStage」及「OpenMG」兩個資料夾。
  

  步驟四、複製以上兩個資料夾至自行命名之資料夾內,再將此資料夾備份多份至您的隨身碟、網路硬碟、行動硬碟等地,以防備份遺失。(可依喜好自行設定名稱,我都是設定為 SonicStage Database Backup。)
  

  補充:建議勿複製 Sony Corporation 這個資料夾,因為如果你的電腦跟我的一樣是 SONY VAIO 筆電的話,可能會複製到許多軟體的設定值。
  

  以上所作之動作,為複製 SonicStage 的曲庫資料庫記錄檔,請注意,以上動作務必關閉 SonicStage 操作,否則容易出錯。

  步驟五、將原電腦之 SonicStage的曲庫複製至行動硬碟中。(圖中之 Packages 資料夾為上次重灌後之餘孽,裡面還有五萬多首歌尚未重新被加入 SonicStage 中,請各位版友在面臨重灌前就學會我的方法,不要步我的後塵,在自己摸索過後只能對先前所浪費之時間徒呼負負。)
  

  步驟六、重灌電腦或換新電腦並安裝好 SonicStage 後,請將您於步驟五備份之曲庫放至新電腦中與舊電腦相同的路徑下。因為是完整備份先前的曲庫,故是採用舊電腦中 SonicStage 的所有設定,像我習慣把所有歌曲皆存放於 D 槽中,那麼我在重灌後,便必須把備份之曲庫放至 D 槽中與舊電腦的曲庫相同的路徑,如此在進行步驟七時才不會出錯。(像我這樣子有更動過 SonicStage 曲庫路徑的使用者,請在安裝好 SonicStage 後,至「工具」→「選項」→「儲存匯入檔案的位置」中將路徑改成與舊電腦相同。)

  步驟七、請至 C:\ProgramData\Sony Corporation\ 底下將重灌前備份的「SonicStage」及「OpenMG」兩個資料夾覆蓋掉現有的「SonicStage」及「OpenMG」資料夾便大功告成。

  結果檢驗:

  ●備份完成後會發現原有的歌曲都回來了,且專輯發行年份資訊皆未遺失
  

  ●以剛剛的專輯為例,發現都已按照專輯發行年份排好且專輯內容之封面及發行年月日之資訊皆已被完整備份。
  
  
  

  ●歌曲內容中之匯入日期及光碟編號也與重灌前相同
  

  ●因那張專輯是近期才加的,故無播放資訊等,所以我找了一張加入日期較久,聽過較多次的專輯來做示範。瞧!連專輯評等及播放次數皆被保留下來了!
  

  後記:也許這個方法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了,我只是在野人獻曝而已,但還是請各位不吝讓小弟占版面發這篇教學,以讓其他許多不知道的新手可增長技術。同時,相信在複製曲庫記錄檔的動作時,聰明的版友們應該會發現到,其實在 SonicStage 那個資料夾中藏著很多 SonicStage 程式的設定值、圖片、音效等,若有效地善用備份資料庫的功能及其他理論,其實各位進階使用者之後可以進一步地嘗試打造出專屬於自己的 SonicStage,相信這並不是什麼難事

  而有效地利用備份軟體的增量備份及資料比對功能,除了可將每次重灌電腦或換新電腦的曲庫損失降到最小外,更可將戶外使用的筆電改裝成與家中電腦相同的行動音樂平台。最後,希望各位小眾的 SonicStage 的使用者都可以得到更美妙的使用經驗,藉此篇文章與各位共勉之!
2011-03-11 1:00 發佈
圖文詳細的文章,
雖然小弟沒用過SonicStage
但還是會把文章網址記下,
難保日後不會使用到sony的產品,
感謝板大分享心得

yokim wrote:
圖文詳細的文章,雖然...(恕刪)


  其實現在 SONY 出品的隨身聽,都支援 MP3 D&D (Drag & Drop) 了,會弄這篇主要是針對像我這樣子的 ATRAC3 格式的忠實擁護者、新版 Walkman 水貨使用者或舊時代的 Network Walkman、MD Walkman 使用者,上述所提及的使用者們,仍然無法從 SonicStage 跳脫啊!

  至於往後計畫購入台版公司貨 Walkman 的使用者,其實可以不用太重視這篇教學,因為從現在開始買到的機種將不再支援 ATRAC3 格式,除非您真的很想用 SonicStage 來管理您的音樂,不然 SonicStage 4.3 & 5.2 版在這新時代將是英雄無用武之地了。
死生莫可知,勿笑采靈芝。 起死能得驗,仙人無鶴騎。 蟲沙如盡化,海水有枯期。 種豆還收豆,常言不我欺
早些年前我也是ATRAC3的愛好使用者,SonicStage也蠻不錯用的.
不過各位音樂愛好者也應該了解,現在除了買日本國內板的mp3有支援ATRAC3 其他國際版得應該都沒辦法吧.更麻煩的是 這些ATRAC3的新版音樂管理軟體很難安裝在非日文OS的電腦中,真是雙重 慘念.
結論是我已經放棄ATRAC3+.
感謝i大詳細的圖文教學
我在換到iPT以前也是用sonicstage(X appli)來管理我的音樂資料庫
也為每次重灌和換電腦後資料庫的問題花了很多時間
目前主要使用iTunes,X appli則是用來搜尋歌曲tag資料用的

雖然現在主要的資料庫管理軟體不是X appli
但是說不定以後還會用到
先加到書籤囉~
謝謝i大的教學
我就是我
AlgerChen wrote:
早些年前我也是ATR...(恕刪)


日本國內版:ATRAC3   (O)
      多國語言介面 (X)

海 外 版:ATRAC3   (X)
      多國語言介面 (O)

  對不起,我沒有在用 MP3 這個格式的,所以對 MP3 的支援完整度不列入討論,但就以上我所提及的兩個問題來看,就夠讓許多 walkman 的發燒友頭痛了!我平常聽的歌曲種類很繁多,所以歌名中除了中文、英文、假名及漢字外,還會有許多的歐洲語系字母,例如:áéñä 等,所以沒有多國語言介面的話,對我來說確實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

  其實前陣子差點手癢敗入 NW-A857,還好後來去 SONY 日方官網仔細看過規格後有忍住...目前就只能靠服役三年多的 NW-HD3 國際版苦撐中,換個角度想...至少 NW-HD3 後面有 Made In Japan 的加持,還能勉強維持自己那微薄的爽度。不然,其實我也很想要彩色螢幕、專輯封面、藍芽等先進功能啊!

  最後,其實裝 SonicStage V 並不很難,善用版上的搜尋功能其實都有很詳盡的教學,希望您能再給 SonicStage 及 walkman 一次感動您的機會



exe3black wrote:
感謝i大詳細的圖文...(恕刪)


  我的日文並沒有很好,所以我當初就不打算自找麻煩去裝 X-アプリ。而且雖然說我也知道它有支援 Unicode,可是我的 MZ-N710、MZ-RH1 及 NW-HD3 都還需要 SonicStage 4.3 來匯入並管理歌曲,因此,在這 Windows 7 滿街跑的時代,我還是得在最先進的作業系統上裝載著老舊的 Unicode 補完計畫,並用著過時的 SonicStage 4.3 來讓我的小玩具們苟延殘喘。

  iPX 系列的大軍已經壓境隨身聽界很久了,曾幾何時,我也有想換成 iPod Classic 160GB 的念頭,那超大的螢幕、海量的儲存空間及多國語言介面,真的是十分誘人的鮮肉,在在讓 SONY walkman 的使用者望機興嘆,仰望 iPC 的同時再看看手中的 walkman,還是只能恨得牙癢癢的。但是自從試聽過強者我同學花了打工三個月的積蓄省吃儉用買下的 iPC 160GB 後,我還是在心中暗暗做了決定,那就是:今生只用 SONY walkman 的頂級機種!

  以下為當時本人的不負責測試內容:
    
    測試曲目:平原綾香 - Jupiter 320kbps mp3 format
    測試環境:四機(iPC 160GB、MZ-N710、RH1 及 NW-HD3)上聆聽相同設定的 EQ 及 non-EQ
    使用耳機:SONY MDR-EX70LP

  我不確定耳機的因素是否佔絕大多數,至少我知道自己不是那種超級金耳朵,也可能是 SONY 的耳機比較偏袒自家的機器吧...經過我和我同學的反覆聆聽後,我們還是覺得,無論是有開 EQ 還是沒開 EQ 的狀態下,SONY 三機無論在高中低音及使用時間上,都完勝 iPC 160GB......若說有 vpt 音效晶片加持的 MD 機種比 iPC 優異那應屬意料之中的事實,但真正讓我想不到的是,連當初純粹以大容量為賣點,而捨棄 vpt 音效晶片的 NW-HD3 表現都比 iPC 160GB 優異、精實許多,而在轉成 ATRAC3 plus 256kbps 後,感覺 SONY 的機種表現起來更是如魚得水般。

  以上可能只是我一廂情願的說法,但若您手中還有可聆聽的 SONY 機種,不妨可以拿來與 iPT 比較把玩看看,希望您也能在其中找到您對某機種或某品牌的感動與震撼。
死生莫可知,勿笑采靈芝。 起死能得驗,仙人無鶴騎。 蟲沙如盡化,海水有枯期。 種豆還收豆,常言不我欺
假如Sony願意出英文版的 x-アプリ 音樂管理程式,我一定會再給他一次機會的.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