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

[4/12更新]才買10天的Sony MDR-1000X斷裂問題 原廠拒絕保固

oldcaptain wrote:
1/24更新:Sony...(恕刪)


差不多啊,之前sennheiser hd600/650頭帶支架斷裂事件,換頭帶支架的價格也差不多是半支耳機的價格。如果是hd800的頭帶支架,又更多錢了,hd800頭帶支架可以買一支hd600。

看樓主你自己願不願意換囉...
碰到這種問題,消費者心裡一定會覺得不高興,這是人之常情...只是這樣的
問題有時確實很難去界定到底問題出在哪裡...自己身邊就有兩個例子...

1.目前用的手機是LG G3,之前網路上討論很多,很多人碰到麥克風那邊的殼
會裂,並指出說用久了一定會裂....但我的用了至今超過一年半了,但都沒碰
到這樣的情況,或許跟我用的保護殼有關....當然可以認為說是原廠的設計
不良,材質強度不夠,所以有些人的殼會裂....但從另一角度講,這也是跟使
用習慣有關...

2.太座前陣子換了新的手機,過年前到公司時發現貼的玻璃保護貼破了一角,
但太座表示手機放在包包裡,包包沒摔到也沒撞到,怎麼可能會裂,一度懷疑
是小朋友前晚有去弄她的手機....但常識判斷玻璃保護貼會裂,一定是有撞
擊或是擠壓到,否則怎麼可能會自行爆裂....把太太裝手機的小包包裡的東
西整個翻出來,找到兇手了....原來是小包包有個提繩,上面有個方形的金屬
裝飾,太座覺得那根提繩在外礙事,所以把提繩塞進包包裡,結果就....

SONY願意負責當然很好,但若不願意負責,樓主就想開點,生活中還有很多值
得去做的事情,為了這種事一直去糾結在那,就不值得了....

MarcusMa wrote:
SONY願意負責當然很好,但若不願意負責,樓主就想開點,生活中還有很多值
得去做的事情,為了這種事一直去糾結在那,就不值得了.......(恕刪)


我也算想開了,也沒什麼糾結

但這並不表示沈默,所以才把這狀況公布給大眾評斷

hk2010june wrote:
應該是產品設計出了基本問題。
之前已經有貼文關於使用中有產品自身磨擦聲音。...(恕刪)

找了一下,沒找到之前的貼文

我後來有參考國外網友的方式,在關節處抹上一點點的嬰兒油及爽身粉,摩擦聲可減掉大半

oldcaptain wrote:
消保官程序還在進行中,等候公文

如果SONY凡事都可以用這種「自行解釋」的方式來決定是否提供保固,完全不想檢視調查消費者提出的證據,那乾脆都不要保就好了,反正我們也無法奈他何啊...(恕刪)


消保官對於廠商能有強制力嗎?
新購Quest VR頭盔前用我的推介連結可領30鎂喔
3/6更新:

經投訴消保官,案轉至北市府。北市府已於日前通知,近日將邀集兩造至市府召開協調會。Sony並與本人聯繫尋求解決方式,但Sony只願改成減免收費為3500,本人仍然無法接受,因為我就是以完全正常的方式使用:「抓著耳罩、張開、戴上、取下」,我不懂我的責任何在,為何要我付3500去當Sony的品管員?

待協調會結束後再來跟大家報告
前幾天至北市府參加「消費爭議協商會議」,會議中SONY代表說了半天,說真的我聽不懂她到底在說什麼,直到她白紙黑字寫下(見下圖被申訴人說明),我才算明白她的意思:

耳機架非屬保固範圍

意思是說,SONY認為此款「耳機架」是絕對不會壞,也不該斷裂的,會裂開一定是消費者的不當使用

(原協商被申訴人說明內容影本暫時撤除)

在協商會議中,也提出我的理論:

外側塑膠組件與內側塑膠組件之間的黏合不確實(黃色區),導致張開耳機時,形成蹺蹺板狀態,受力點集中在粉紅色圈,導致斷裂


如果黏合確實,受力會平均分佈在弧形的塑膠組件上,就不至於發生斷裂的狀況

市府的協調承辦人都認為這屬產品瑕疵,但SONY說什麼就是不予採信,以致於協商不成立,本案移送消保官

SONY在第二點說明提到的「維修優惠價」是3500,但個人是完全正常使用,明明是品管瑕疵,為何要我出3500去修?
oldcaptain wrote:
前幾天至北市府參加...(恕刪)


這種頭帶不能拉太寬,它不是像akg的金屬條頭帶,稍微拉一下有戴到頭上就好。akg雖然設計有點俗,但是很耐用。

Sony的耳機有前例,之前sa3000也是有人拉一個剛好耳機毀損的。
如果這支耳機的特性是如此,
還沒斷裂的人可能要先「預防性」加強,
就是在容易斷裂處先做處理.(貼膠帶或是綁束線帶)
  • 3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