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3a wrote:
這篇看到後面, 有討論到是否要學音樂懂樂器才可以評論
我覺得也是滿主觀的事情, 如果玩音響是想原音重現, 那這個論述就是正確的
如果是想當一個音色音準評論家, 這論述也是必要的
但如果玩音響單純只是想欣賞音樂, 那就不是必要的
就像品嘗美食不需要會煮菜一樣
像樓主分享各個耳機的特色跟走向就不需要一定要會玩音樂或聽過現場之類的
器材夠多聽得夠多就可以評論
還原聲音的音響器材製造的初衷, 但音響好玩的就是"調音"跟"音染"
沒有人規定音響器材一定要調的原音重現才行
想把用了十多年的Grado SR80便宜貨換掉,四處找耳機評論,發現到這串舊討論,樓主的器材很驚人,但不知道樓主平常是否有在聽古典音樂會?還是只沉浸在自己的耳機世界之中?
確實聽音樂會或是在家聽音樂,不一定要懂得樂理或是學過樂器,不過是現場聽過幾場,大約能知道小、中、大、低音提琴、長、短笛、豎笛、雙簧管、黑管、小號、長號、(低音)法國號、小軍鼓、定音鼓、三角鐵、木琴、豎琴、鋼琴、管風琴與其他比較少見沒列出,連我都不知道叫甚麼的樂器發出的聲音。有學過音樂的人,大多可聽出(看)演奏技巧,樂團的協調性。
簡單來說,知道前一段提到的樂器真正發出的聲音怎樣甚至有學過音樂,絕對會對用音響聽音樂有幫助,所以我並不贊同紅字圈起來你說的那句話。如果一個人不知道樂器怎麼發聲,不知道樂團位置怎麼擺(而且同樣的曲子每一場、每一團擺設都會有點變動,錄音起來後,定位也會不同),對這些不夠了解,甚至都沒聽(看)過,怎麼能判斷換了一個器材後聽到的聲音是正確的?前面有人提了Gorden Ramsay這個米其林廚師,類似的道理,廚師一定要知道新鮮的食物原味是怎樣,美食家或許不會烹飪,但是最好也知道食物原味是怎樣,不然每次都是人家調味好的,哪能知道哪個才叫好?搞不好統一化工廠的產品還吃的津津有味,真正用天然食材如香草製作的還說裡面有黑點點髒東西是不是發霉。
錄音不管再怎樣高級的器材錄製,錄製的時候已經失真,再加上錄音師個人的喜好去調整,最後做成母片去壓制CD,都不會是原音重現,但音響應該還是要以接近原音呈現為佳,渲染不可太過,評論音響者也該有基本的音樂素養(最好常去聽音樂會),否則就只是在評論調音師調味料加得好不好,是不是符合評論者的口味,而不是真實呈現,這樣就會變成台南人說台南食物每一樣都好吃,北部人一吃只覺得都是甜味。
最後,高雄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音響設計非常棒,上周末我去聽鹿特丹交響樂團演出,是在台灣聽過最舒服的演出,不管是獨奏還是樂團用力演奏都能清楚分辨樂器位置與音色,在台北聽柏林愛樂演出都沒這麼好,我買的還只是450元背對樂團的座位。喜歡聽古典音樂的人,非常推薦多多去聽,把買器材的錢拿一些來聽音樂會,絕對會對器材好壞判斷與調整更有幫助,而不是役於物買了一堆東西,卻在追求一個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