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3

Chord Hugo聽感搭配暨技術資訊分享(更新TT初步聽感)

Gadgetman wrote:
恭喜入手了漂亮的黑色...(恕刪)

感謝您提供寶貴的經驗讓小弟我參考。。。
小弟我看了許多篇高手的開釋,知道HD800以隨身設備實在難以駕馭,
所以也想多聽各專家們對hugo搭配的見解。
另外,hugo黑雖訂了,有些私人因素卻要再等約一個月時間才能把玩(嘆)。。。

ar3a wrote:
可惜我沒聽過HUGO...(恕刪)

請問這款是不是很好推呢?(阻抗:32ohms)與hugo隨身看來是不錯的搭配。
如您所言,一切都要等hugo到手才能多聽聽不同款的耳機。
Gadgetman wrote:
j49409兄,不用...(恕刪)

今天繼續向Gadgetman兄請益.回文與大家分享

如有不妥.請Gadgetman兄告知刪除回文


Gadgetman:
==============================================================================
如果不外加電源也是可以,但旁路電容就很重要了。最好直接銲在OSC的Vcc腳,再跳線到Gnd腳。

雖然OSC是22.5792M與24.576M,但是在訊號的上昇與下降緣都會造成電流突波,因此電壓/電流擾動會變成二倍頻,也就是大約45M與49M,旁路電容就得依此考量,旁路電容數值的選擇可以參考TI的文章,http://www.ti.com/lit/an/scaa045/scaa045.pdf 在第12頁的table 2。建議用0.033uF或0.047uF再加一顆0.001uF,以消除連波。
==============================================================================


下午跑去光華商場"源達"買SMD積層陶瓷電容(MLCC)X7R 0805 +-10% 50V

一顆不到壹元.但是裝上.效果好的讓人驚訝.小兵立大功



先在SMD電容銲上一條引線.先接22.5792M.比較0.033uF與0.047uF...結果0.047uF比較厚聲

再比較 OSC Gnd腳與電路板地 何種下地為優...結果由電路板下地較優

再加併一顆0.001uF來試....哇!效果好棒.背景變的更黑更乾淨

電容組合(0.047uF+0.001uF)確定.下地方式確定.引線換成Mundorf 1.0mm純銀含金單蕊線

電容組合一端直接銲在OSC的Vcc腳.另一端Mundorf引線1.5公分由電路板下地...聲音稍好一點

同樣方式再接 OSC 24.576M.....聲音有比較好一點
(昨天有試切斷 OSC 24.576M 的供電.想降低干擾.結果電腦會抓不到DDC裝置)

同樣方式再接USB接收的 OSC 13.0000M....結果比接 OSC 24.576M效果要好不止一些
(本以為此OSC與聲音無關.應該沒效果.大概此OSC相噪雜訊較大.借高頻旁路電容下地)

千萬不要去買貴森森的發燒電容.我之前就是這樣

積層陶瓷電容(MLCC)的特性在高頻時阻抗最低.射頻的干擾雜訊會旁路下地.效果最好


SMD積層陶瓷電容(MLCC) X7R 0805 跟芝麻一樣大小.實在不好施工.傷眼力
這次併3組共6顆SMD積層陶瓷電容(MLCC)於3顆OSC的Vcc腳與Gnd腳(高頻旁路作用)

個人認為提昇的效果.不輸換 Crystek CCHD-957-25 22.5792M與24.576M 這2顆晶振

音響聲音的進步是越到後面提昇越困難.有時多花十幾萬.只進步了3%-5%

有時只差一口氣.音樂聽起來就有味道.有感情.所以常常無故的發燒花錢昇級

這次只花併幾顆電容的材料費與自己的工.不用改線路.昇級CP值非常的高.效果也非常好




3顆晶振 13.0000M與22.5792M與24.576M 是共用一組3.3V的穩壓電源

3顆OSC的Vcc腳與Gnd腳是相通的(同電位).是在相同處併3組共6顆電容.只是遠近有一點點差別

但是確有相加的效果.難怪Gadgetman兄說.....最好直接銲在OSC的Vcc腳

每顆OSC的高頻雜訊干擾.在最短路徑.通過旁路電容下地




不過因為 0805 SMD積層陶瓷電容體積太小

施工時要注意不要讓Vcc+腳與Gnd短路

送電時.要先用電錶量.正負電源是否有短路

短路送電.可能晶振3.3V穩壓部份電路會燒掉
想diy壹條USB線.搜尋到有款USB接頭還不錯.可對應較粗的線材

一款可容納單線徑:8.0mm

一款可容納雙線徑:6.0mm+6.0mm(可電源與訊號分離走双條線)



右圖為雙線徑:6.0mm+6.0mm

j49409 wrote:
想diy壹條USB線...(恕刪)

DIY的USB線要符合USB 2.0的規範幾乎不可能吧

yope wrote:
DIY的USB線要符合USB 2.0的規範幾乎不可能吧

嗯! 是有這樣的顧慮

看國內.外 ......坊間.小廠製作的USB線也大行其道.有的甚至無屏蔽

也想自己實驗做做看.失敗就當做學習

yope wrote:
DIY的USB線要符...(恕刪)


請問怎麼能測有沒有達到規範呢?
請教一下版上前輩~
近日希望為HUGO配一台還不錯的DDC~
現在正瞄準audiophilleo 1 SE 或 audiobyte hydra z其中一台~
兩者價格都差不多~

可能兩台都太新了.....網上搜到的資料都不多~
若果兩台單以上一代的印象去判斷....大家會比較推那一台呢??

所處的地方很難試聽....
都要直接郵購....求大家指教~!

an6550696 wrote:
請教一下版上前輩~近...(恕刪)

audiobyte hydra z 的世代較新.有i2s輸出口.可接有i2s輸入口的DAC.所用的核心原件較好

如果要外出攜帶是Audiophilleo較方便

放圖讓您比較下內在



audiobyte hydra z



Audiophilleo

看來Hydra Z是比較好的選擇....
未知體積大小如何....始終桌面位置有限...

但電供上AP 1 SE好像比較方便...
電源充飽就可以使用了~

hydra Z還要為找線性電源煩惱...
  • 16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