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

[4/12更新]才買10天的Sony MDR-1000X斷裂問題 原廠拒絕保固


min0825 wrote:
要看是不是個案吧, 都用了半個月才出事, 那品管應該也攔不下來; 只能先觀察還有沒有災情傳出, 不然也很難確認原因...(恕刪)

懷疑是生產線沾黏不確實,但就如您所說,只能看看還有沒其他類似案例了

oldcaptain wrote:
原本只有黏左耳裂開處(垂直鋸齒紅線),黏好試用後,才發現其兩側的「邊緣」有很大的縫隙
但未斷裂的右耳則完全密合毫無縫隙
假設,外側塑料件與內側塑料件之間是以膠黏合,則懷疑是否是因為黏合不確實,在多次使用施力下,內、外塑料件分離,受力不均,故而被「槓桿作用」導致內側塑料件斷裂?
斷裂側的外側兩邊的銀黑色處也發現有裂痕


恩,我必須說,
就這兩張圖片看起來,
外力的可能性滿大的。
首先,
你斷的位置剛好是在內部的金屬卡榫的地方,
會斷在這,
我猜測是因為取下耳機的動作施力方式造成,
因為你斷裂的地方剛好在"銳角處",
這裡在受到外力的時候會有很強的應力集中效應,
所以你黏回去後,
會從斷裂點處有空隙,
這個空隙應該不是一開始就黏不牢,
而是在斷掉的過程被"扯開"的,
證據就是越接近斷裂處的地方縫隙越大,
而遠離斷裂處的地方則是密合的。
這證明那邊斷掉是因為外力,
而不是因為材料本身內部的缺陷問題。
因為如果是材料本身內部缺陷,
不會有這種"把黏膠扯開"的情況發生,
而如果是黏膠一開始就沒黏好,
也不太會是這種"越接近斷裂處縫隙越大"的情況。

當然,我說這是外力,
不代表就一定應該判定是人為因素,
因為產品在設計過程一定會考慮到強度問題,
也就是說,這個外力有沒有超過當初產品設計時所考慮到的應力強度。
如果超過了,那判定是人為因素應該是跑不掉,
但是如果沒有超過,那就有機會是可以爭取保固的。
就像我買根繩子,廠商跟我說這繩子可以承受20公斤重的拉力不會斷,
結果我把他拉斷了,找廠商理論,
這時候,繩子為什麼斷?當然是因為外力!
但是這個外力有沒有超過廠商提供的標準,也就是20公斤重,
如果超過了,那當然是使用者的問題,
但是如果我只是拿來掛一個5公斤重的東西它卻斷給我看,
那我當然找廠商負責。

vivian93 wrote:
也就是說,這個外力有沒有超過當初產品設計時所考慮到的應力強度。
如果超過了,那判定是人為因素應該是跑不掉,
但是如果沒有超過,那就有機會是可以爭取保固的。
就像我買根繩子...(恕刪)

您說的很有道理
但Sony是絲毫未調查、檢視證據,所以根本無從爭取起
鴨唬雞摸爛到爆 wrote:
Sony在耳機裡偷埋...(恕刪)

別扯了,XB90EX這種耳機如果會單邊無聲,絕對是平時收線不良,使用習慣不佳。
鴨唬雞摸爛到爆 wrote:
Sony在耳機裡偷...(恕刪)

XB90EX有藏TIMER如此高科技的東西,我一定買

斗膽問一下,TIMER可以藏在XB90EX的哪裡
請問樓主是否有最新的進度呢?

本來過年期間上網看到Bose QC35與Sony 1000x的評測被Sony點燃想買的火焰...

結果看到這篇害我有點害怕...麻煩有最新進度更新一下,感謝。
國外Youtube頻道主都是這樣測試耳機耐折度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rCnF7YyRhs

正常配戴拿上拿下會斷,肯定是品質有問題
不過代理商肯定是不會認帳的,樓主自認倒楣吧
如果去找原廠可能還有點希望
應該是產品設計出了基本問題。
之前已經有貼文關於使用中有產品自身磨擦聲音。

TylerJan wrote:
請問樓主是否有最新的進度呢?

本來過年期間上網看到Bose QC35與Sony 1000x的評測被Sony點燃想買的火焰...

結果看到這篇害我有點害怕...麻煩有最新進度更新一下,感謝。
...(恕刪)


過年前SONY原廠就已告知:此乃人為因素不在保固範圍內

於是取回自己用膠黏

消保官程序還在進行中,等候公文

如果SONY凡事都可以用這種「自行解釋」的方式來決定是否提供保固,完全不想檢視調查消費者提出的證據,那乾脆都不要保就好了,反正我們也無法奈他何啊

很想走法律程序,爭一口氣

不完全是錢的問題,不是我的錯誤,為何要我出維修的費用?

peterlin777 wrote:
正常配戴拿上拿下會斷,肯定是品質有問題
不過代理商肯定是不會認帳的,樓主自認倒楣吧
如果去找原廠可能還有點希望...(恕刪)


您誤會了,我是買公司貨,不是平輸貨,就是因為原廠不處理才令人不平啊
  • 3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