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VE6 XC聽感文分享,歡迎用家簽到(更新VE5聽感)

nouseman wrote:
說到聲音怪,最近聽了...(恕刪)


我也有類似的經驗,大部份都是瞬間錄音電平較大的片段,跟耳機通常無關,除非同一個音域在不同歌曲都會破音。

我有一張Dianne Reeves的“Good Night, and Good Luck" 的原聲帶,Rip了好幾次,就是在幾個片段會破音,因為Dianne Reeves的中氣實在太足。

換了iPad,AK120,電腦直撥都一樣,但透過家用系統上的Olive 4HD以及現在的Aurender S10音樂伺服器以及Alpha/Hugo兩台DAC就不會有任何破音的情形。

看來隨身的訊源的動態還是有限。不然你可以試試把Michael的這首歌用比較高等級的DAC加上耳擴來播放看看,應該就不會有破音的情形。

昇頻通常是為了把噪訊比再拉高,把失真移到人耳不可聽聞的範圍,讓濾波的斜率不需太大,效果通常是高頻比較不會這麼生硬,細節會再清晰些,但有時候也不見得有可以辨認的效果,這跟執行昇頻的軟/硬體有很大的關係。一般的免費外掛播放軟體也會有昇頻的選項,但他的演算法寫得如何?只能用聽的了。

另一個例子是Hugo,Rob Watts也是昇頻的鐵粉,就算你前端沒有做昇頻,你16/44.1的檔案送給他,他也在DAC裡幫你昇頻再做轉換。效果?很好!

史丹利大Rhines 的stage4特別版跟stage5
快可以試聽了,不知道你會去試聽嗎?

期待你的德國內戰啊

lieberstanley wrote:
我也有類似的經驗,大...(恕刪)


聽到破音的時候,都是透過hugo做播放,可數手邊沒有其他器材可以測試了⋯⋯

昇頻的部分,使用iZotope RX Advance直接將從cd攝取的音樂轉為24bit/96hz,但是以史單力大大的意思來說,就算我餵hugo吃16/44.1他也會自動做昇頻嗎?這樣或許我就不需要多一個用軟體去做軟體昇頻轉檔的動作了。
nouseman wrote:
聽到破音的時候,都是...(恕刪)


Oops! 那可能是檔案的問題了。我方便跟你要其中一首的檔案嗎,我幫你聽聽看。



nouseman wrote:
就算我餵hugo吃16/44.1他也會自動做昇頻嗎?這樣或許我就不需要多一個用軟體去做軟體昇頻轉檔的動作了。 ...(恕刪)


正確,請參考Hugo大樓的連結,我有翻譯Hugo的一些技術文件,裡面很清楚的說明如果從同軸/光纖輸入的訊號,都會先被做8倍昇頻(如果是44.1kHz的檔案,就會被昇到352.8kHz),之後再進到後續的數位濾波線路,然後再被做2048倍的昇頻(是的,你沒看錯,就是2048倍)再做噪音整型(noise shaper)等的濾波,以重建最原始的暫態資訊。

因此,如果以Hugo做為DAC事實上是沒有必要先將檔案昇頻,因為昇頻的好處Hugo都幫你做到了。

對於昇頻或超取樣的好處,時間太多的人可以讀一下Daniel Weiss在Weiss INT204用家手冊裡的說明,算是相當淺顯易懂。(原廠連結,請看第12頁)

USHER-123 wrote:
史丹利大Rhines...(恕刪)


如果有,我一定找時間去聽聽看,我也很好奇Rhines的聲音。

首先先感謝 Stanley 大大出借線材

因為我比較不會用文字形容,所以直接拿幾首歌來直接講差別比較簡單
今天剛拿到線,因為好的設備都不在家裡,所以就用 Macbook Pro + iTunes 直推,明天去學校再比較整個系統的差異。線材我原本是用原廠的,run 了應該也有上千小時了(我的線從 Stage 4 時就用到現在)


首先是 May'n、中島愛 的 「ライオン」(自己 CD Rip)



原廠:歌曲結束時的尾音感覺中氣不足,人聲跟音樂完全是散開的,有點像是你吃漢堡結果菜跟肉沒夾在一起,電吉他刷弦的聲音模糊。換線之後人聲跟音樂結合在一起了,刷弦的聲音非常清楚


再來是 Nightwish 的 Nemo(自己 CD Rip)



換了 TWau Reference 之後,跟上一首相反,原廠線反而會有低頻跟人聲混在一起轟轟的壓迫感,TWau則很好地把低頻跟人聲分開,聲音變得更立體了。
鋼琴聲更亮更透,X1 低頻量雖然比原廠線更多,但是仍然不會有整塊在一起的壓迫感。


最後是 Coldplay 的 Viva la Vida (iTunes 商店,256kbps AAC)

這首副歌部分一樣會有人聲跟音樂壓在一塊的問題,開 X1 更慘,低頻一片糊糊的壓過人聲,換線有比較好,但是沒有到滿意的程度,可能是檔案本身比較差。
不過一開始的大提琴在換線之後,感覺中氣十足,餘音飽滿。X1 在換線之後,分離度提升比較大。

另外我也有聽這首的 Live 版(CD Rip 音質),Live 版換線之後就不會有上面提到的問題,不過因為原始錄音就不一樣,所以不另外比較。




以上簡單聽感,結果我聽完這三首之後立馬下單了...



補充:我聽到嘴巴好痠... 因為每換一首歌,聽到這條線的表現就又傻笑出來...
lieberstanley大您好.
不知道VE2跟VE3在聽女聲跟鋼琴的表現如何?
可以再說一下兩者之間各方面的差異嗎?
皮樂 wrote:
首先先感謝 Stan...(恕刪)


皮樂兄,你果然抵抗力不足啊。這條線讓X1/X2蛻化成兩組成就很高的調音,一首歌可以有兩種詮釋方式,而且都很完整。

以這個角度來看,這個投資是相當划算的。

也謝謝你『大俠愛吃漢堡包』的比喻,非常生動。

Eric說預計星期五會到貨,那這樣比自己去官網上購買速度快了許多,有代理商還是蠻好的,不需像我一樣自己去跟Craig周旋。

倒是後續要有點耐心,這條線剛開聲不是普通的恐怖,Miro現正奮戰中。


NIVEBL wrote:
lieberstan...(恕刪)


抱歉,試聽VE2/VE3有點久遠了,我只能說個大概。

原則上,兩副耳機音色的濃淡是差許多的,VE2是相當濃厚,低頻量多,重,中頻濃郁,高音延伸保守的,聽女生口型會比較大,會比較嫵媚點。聽鋼琴則是木頭味重點,但音粒可能不甚明顯。簡單來說,VE2是聽氣氛的。

VE3是VE家最接近中性的調音,纖細平衡,音色乾淨,低頻量在VE家最少,屬於骨感型。中頻清麗集中,前傾,高頻清亮。空間感比VE2好很多,分離度也更好。女聲聽起來就是知性大於感性,可能稍會有唇齒音。鋼琴敲擊清脆,有大小珠落玉盤的feel。

簡單的說明一下。有回國再親自去聽聽比較準。

lieberstanley wrote:
皮樂兄,你果然抵抗力...(恕刪)

真的是好線一條~但是開聲真的…………有點慘………真的會像Stanley大說的一樣,會想把它拿去填海,但是有先聽過Stanley大的線,就會知道自己等待的時間是值得的!所以皮樂大大!耐心的等吧!
今天換用整組系統來聽

iPod -> 管迷iPod to USB -> HP-P1 -> WL-01 萬隆單晶銅 3.5轉RCA線 -> EX3 Pro -> 萬隆單晶銅阻線 -> TWau Reference -> VE6 XC

因為 EX3Pro 不接阻線推力台大底噪非常明顯,所以接了 75歐姆 的阻線,多少對聲音表現會有影響。


首先是 Zelda 25週年紀念交響樂的「大妖精のテーマ」 ,
換線之後,背景感覺更黑了,可以清楚聽到指頭碰到豎琴造成弦停止震動的效果,樂器的聲音更浮凸,笛子聲音韻味更濃。




閃靈「武德」的「New Republic」(英文版)

原本人聲有點遠,低頻微微蓋過人聲,換線之後鼓聲低頻更有力,鼓聲拳拳到肉,但是人聲也變近了。同樣地,雖然低頻更有力,但是不會蓋到人聲,讓我感到非常驚訝。




FictionJunction LIVE 的「everytime you kissed me」

原本人聲像有一層薄紗一樣,跟 Miro 大大的聽感類似,換線之後薄紗沒了,純音樂部分背景可以聽出來也更黑了,聲音更純淨




現在就慢慢等線到之後,撐過「想要把它拿去填海」的時期吧XDDDD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