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ziLightar wrote:
azureimf大您...(恕刪)
有幾次機會和SONY和ATH的人聊過Beats現象
其實Beats的崛起,對整個耳機界其實是有助益的
就好比如果有一個人拿了3萬日圓買了Beats Studio甚至四五萬日圓買了Beats Pro
這樣的顧客當然不會是發燒玩家,也不會有像樣的DAC/AMP
但是它會自覺"我買了很貴音質很好的耳機"
他會不自覺的走到電器店的耳機賣場,去比較跟他手上價位相近的耳機
而這些耳機一攤出來
ATH-AD2000X
ATH-W1000X
MDR-Z1000
HD650
AKG Q702/K701(官方售價)
AH-D600
AH-D5000
SRH-1840
除非真的是喜歡低音到不行,不然聽了以上幾支總會有一隻被電到
然後這個人會開始覺醒,當初為什麼會花這麼多錢買這個__(自行填空)__的耳機
這種人不要太多,10個有1個就足以讓高階耳機的市場大幅成長
而且他下一次跳其他大廠就不會從低階中階開始買了,至少會買跟Beats Pro同價位的旗艦或是次旗艦
所以我並不討厭Beats所造成的市場改變,但我不會昧著良心說話
但看到Studio很適合聽XXX類型的音樂,這樣的論調我其實是有點看不下去
因為有更多大廠的更多商品,能夠提供強勁,高動態且高解析度的低音外,同時也兼顧音場,人聲與中高頻的表現
雖然這樣說很主觀,但我覺得不斷堅持Beats音質很棒就是他們要的我就是要聽HIP POP夜店歌--這樣論調的使用者,我會覺得他們的眼界太狹隘了一點,我幾乎聽過所有款式的Beats數次,但是他們認真聽過其他各大廠高階耳機幾次?
如果把Beats的調音當作一是一種特殊的音染也未嘗不可
但是耳機還是存在著各種客觀的性能指標,當所有性能指標都嚴重落後還不斷堅持"我就是喜歡這味"的時候,會讓我覺得爭的到底是面子,自我堅持還是不願意面對殘酷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