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請益】耳機初燒新手,先入手小系統比較好嗎?

桃枝夭夭 wrote:
只是,叫一個初燒的人(恕刪)


桃大好久沒去戰NBA版啦
關於DAP,我的意見跟您一樣呀!

耳機跟鏡頭很像的一點是,物理上一個是聲學,一個是光學.本質不好,後續再怎麼調(或LR)都不容易滿意.但是好的體質,用個5~10年都還是有感情. 相機機身或DAP/DAC 就是電子產品,日新月異的速度太快. 就像因為處理器的速度與演算法進步快,大家都帶手機拍照而少帶相機了. 但是不論是SONY E-Mount, Nikon Z-Mount, Canon-RF...基本焦段(ex. 24-70)的鏡頭通常都會直上頂級,因為最常用而且一用就是10年,分攤下來,比年年換副廠的頂級鏡來的划算(SIGMA 特例).

所以初燒即退燒也不是壞事啦,可以聽個5年不膩,說不定還省了很多煲機時間和換機/換線的金錢....
更何況樓主已經有TRN V90當作地板的體驗了.
畢竟耳機會不斷有新創意/新材質出來(但不代表可以適合所有音樂, i.e.壓電, 複合金屬振膜.....),但是不論是聽80~90的Fleetwood Mac,Pat Benatar, Eagles(HFO), Gun N' Roses, Santana or Queen(re-mastered) 還是2000年後的Maroon 5, Bruno Mars,Adele....到Ed Sheeran,Billie Eilish,就算是冷門的Rag'n'Bone Man,幾十年過去了, 好的錄音本身也不會飛天遁地, 林俊傑的假人頭錄音也是要聽眾體會單純地聽音樂. 特一耳機的細節再多,人聲再抓耳,低頻再強,如果不是錄音師原先的本意,聽久了也會膩. 就像[24/96] 是我最常聽的格式,細節與音場的自然可以保持平衡,只是一味地追求更高的DSD性能,基本上就與我的錄音收集原意違背了.

電影"進擊的鼓手(Whiplash)" 最後的一幕在Duke Ellington的"Caravan"演奏中結束,原聲帶中就是很棒的打擊樂器表現,人家常說不好的圈鐵會像是在敲鐵皮(Harsh/Spiking). 要建立一個系統至少不能有那麼大的失真.


耳罩不貴,但是背後的DAC/前級/耳擴也不少錢呀!
廢話一堆,只是從享受音樂的角度來看(就像用大光圈中長焦鏡頭拍出來的美是很難模擬的).不過如果是器材控的,就請無視吧~~
Bishop5555 wrote:
如題,想問一下版上大...(恕刪)


我覺得與其繞很多彎路不如就直上畢竟一分錢 一分貨不是沒道理的   追求到極致的聲音 其實是你耳朵日常聽到的 是否值得入坑走這一回可以想一想
我覺得直接第一套就幾萬塊錢的買下來,除非是本來就有那閒錢,基準就是萬元起跳,不然想要初燒就退燒,還是有風險。

一個從來沒有聽過 Hi-Fi 耳機的人,要如何光靠短時間試聽(甚至是盲狙)就找到自己喜歡的聲音?太難了吧。不如先從平價的入門級耳機去試出自己喜歡的聲音,還有配戴感,甚至是升級線、升級耳墊等等,至少試個三、四支耳機,抓到喜歡的方向之後再一次到位,應該會是比較實際的做法吧。

畢竟這種玩興趣的東西,說穿了最終都是看荷包說話。有多少錢玩多少等級。一秒鐘幾十萬上下的可以玩一支五萬起跳的耳機,但月薪 22k 的就玩一支五千就好,量力而為。

而且音響和耳機這種東西有很明顯的邊際效應。一千升三千讓人耳朵一亮,再升五千到一萬上下,會有發現新世界的感覺,但再下去兩萬、三萬、五萬,提升的程度就未必有如同三千升一萬那麼明顯,甚至可能因為品味的關係覺得某些高階旗艦耳機反而難聽。

像我目前就是先買了幾支網路上口碑很好的:Sundara、HD6xx、HD560S、DT770 Pro 和 X2HR,都是萬元內的強力產品,預計聽個一、兩年的時間,培養一下耳力,才不會到時跑去試聽一支三萬的時候,每支都差不多聽不出個所以然,最後白花冤枉錢。

當然,如果原本就是買東西五位數起跳不看標價的,那入門款就是別人的終局款也很合理;一切都看口袋有多深。XD
Agree to diagree. 真的還是要有多少錢辦多少事,不過錢坑這種事就是要吃土存錢呀
(很多十幾歲年輕人都用iPhone 11/12了,我還在用ZF5 打line,ZF3 + iBASSO聽音樂 .....)

不知道有多少有些年紀的人,在窮學生時代是從雅瑟那不起眼的S-520 喇叭開始的?? 當年3000多元的喇叭(賣了幾十萬對),沒有下半截卻聽得很開心.然後下一步卻咬牙捏著上了二手的LS3/5A...

聽音樂的配置大概都是從0->A->B->C->D.......然後退燒了. 幾百張專輯常聽的也不過那幾十張.跟相機一樣,帶得出門才是好相機,自己最常掛上的耳機也就是好耳機. 中間浪費不少錢也很難避免.

舉例來說,不少燒友應該都有的"Jazz on the Corner", 人聲加簡單的樂器,1000多元的耳塞(爛大街的石墨烯動圈)都可以聽得很舒服.

但是如果我拿CCA CA16(類似樓主的V90) 來聽 Maroon 5 的 "Maps", 原本的爽歌,卻會在耳機聆聽中,因為Adam Levine偏尖的聲音與許多樂器擠在一起,而變成無法忍受的噪音......

星際異攻隊原聲帶中,Fleetwood mac 的 "the chain", 最後一段在吉他狂飆後,又加入人聲,打擊樂器與鈴鼓(啥? 沒聽到嗎?),在不好的系統中根本就是要你命3000~


就像近視要配眼鏡一樣,讓視神經知道正確的對焦位置與清晰影像,避免眼球進一步變形. 沒在合格的二聲道系統先熟聽過的錄音,也很難拿來判斷耳機的表現是否正確.

不過就算我喜歡IE800S的香醇細緻,也不代表我就不常聽KXXS的乾淨與穿透力呀!!一個當現場版,一個當錄音室版
我是個低俗的人,沒有甚麼高尚的嗜好.
現在便宜的耳機選項很多,光是水月雨的貓餅就做得很不錯了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