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差不多的一筆錢要換什麼類型的體驗,消費者本來就可以同時檢討
還有,一部分混亂其實是sony的行銷所造成
1000X本來的定位是旗艦降噪系列,標榜不管降噪,音質都是業界最巔峰!
那降噪只有平walkman,或低於walkman水平的WF
放在1000X系列裡當然會有落差
WF-1000X在年初CES拿出來展示時
應該還沒有敲定放入1000X系列 (但當時WI樣機已經有型號了)
是後來sony有人決定為了行銷方便(?)
以"在真無線當中降噪第一"這種頭銜合理化,放入1000X陣容
變成蘋果是1000X,橘子也是1000X
但一方面,重視主動降噪的族群,看到WF的性能會失望
就好像降噪款前幾年,因為音質因素,必須從MDR-1系列剝離出來
或者Bose也不會把有無降噪放在同一系列一樣
而許多一般消費者,尤其真無線,連開放式耳機airpods都考慮的人群,並不在乎降噪
sony若給他們五小時續航可能比降噪更有訴求力
另一方面,WF是sony在影音領域好久不見,簡單易懂的明星商品
更好的行銷方法也許不是併入其他系列
說不定是單獨取個好記的名字,比如復活80年代的h.air,stella等名稱
也可能是放在h.ear系列而非1000X
期待WF的M2和未來新品
"耳機其實對我可有可無,但我一買就買了一萬多塊的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