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o9s wrote:版大~~我剛好也是GRADO...(恕刪) 225沒聽過, 但和RS1i的感覺, 個人是覺得不是很搭, 這個HD-DAC1主要特色就是突出人聲, 聲場變小, 低頻變得收斂一些.Grado的耳機本身就貼耳了, 這一突出齿音就變得滿明顯. 另T90也是這樣.目前覺得最搭的耳機是pro900和AKG K702 65th. 尤其是pro900,居然推得頗有女毒的感覺. 人聲居然相當好聽
spartamimi wrote:225沒聽過, 但...(恕刪) 音場小可以試試看換換不同電源線,個人覺得變化滿明顯。平常有接M2來聽,覺得滿搭的Alessandro M2不過Grado大部份的耳機都是音場偏小,感覺接不同機器並不會擴大多少音場。
分享一下入手hd dac1日版一星期的個人心得,系統如下MACBOOK PRO > Wireworld Starlight > HD DAC1 > shark藍海訊號線 >SOLO SLEE ULITER Linear > HD600 / DT880 / SR225音頻的分佈是 高音3 中音4 低音3 ,中頻有些染色,不是那麼透明hd dac1的耳擴,我的三支耳機都還推的不錯,與SOLO SLEE ULITER Linear相比如果SOLO SLEE ULITER Linear 90分,那hd dac1約有70-75分主要的差異在,hd dac1的耳擴在 定位 / 形體(聲線) / 高低頻延伸 / 對比 / 瞬態 / 透明度 都差SOLO SLEE ULITER Linear 1-2個檔次而這反映在 古典音樂、大場面的電影原聲帶、或是錄音良好的jazz音樂上,尤其明顯。如果你有聽純音樂的需求,最好是再添購一台耳擴。但如果你僅限於聽流行音樂,或是一些比較聽味道的歌曲類型,那hd dac1的耳擴是足夠的。我覺得hd dac1的耳擴約是1萬上下耳擴的等級。輸入的部分,我常用的為面版前端的usb,使用iphone輸入。以及如果需要聽高品質的純音樂,則會使用後端usb dac輸入。這邊要特別提的,usb dac的部分,中間如果有透過像是SUPPLIER USB電源淨化 或是 hub,hd dac1的usb dac是不會工作的。iphone輸入的訊號,還不錯,細節滿多的,比之前我使用iphone > hp p1 > 光纖 > northstar dac32 來的細節還多,只能怪透過光纖就會吃掉很多細節...usb dac,換usb線對於聲音的影響明顯,手中有supra 跟 Wireworld Starlight ,我覺得Wireworld Starlight較適合hd dac1的走向,能提升各個層面的表現。supra 的中低頻較肥厚,配上hd dac1,聲音會比較慵懶,聽了會睡著。音源的部分,這是令我較驚訝的,驚訝的點是這價位(入手價20k..)有這樣的聲音表現,當然要跟mytek 192 或是 benchmark dac2比,是不同檔次的,無法越級打怪。以前我曾使用audiolab m-dac 以及north star essensio一段時間,hd dac1的解析明顯好過上述兩台,這發生在當我餵食差一些的mp3或是spotify給hd dac1時,錄音不好或是轉檔不好,hd dac1都能明顯聽出瑕疵,且會覺得難以入耳。同樣的曲子改用flac,那提昇是很顯著的。在買hd dac1之前,看過許多網友的推薦文。老實說我覺得很像打手文,是不是大家都收了廠商的好處。直到相處了一週後,以這價錢它給你東西,我覺得cp值頗高的(日本入手那cp值更高到爆表) ^^"推薦給大家囉
MooreYen/ wrote: 分享一下入手hd dac1日版一星...(恕刪) 日圓7萬左右強敵很多啊,Teac UD-501, Pioneer U-05, Fortex HP-A8日本真是個對錢包殘忍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