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efalcon wrote:
為什麼聽力損傷的原因少較去探討到鼓膜?
因為鼓膜是可以復原或手術修補的, 修補過後的聽力與之前不會有明顯差距....(恕刪)
你先去買一台Audio-technica AE6100的動圈旗艦麥克風
然後我負責把拿牙籤把振膜戳幾個洞,順便把幾個地方弄凹
然後你再拿膠水還是什麼補修材質的把他補起來
然後在這個狀態下去測一下這個麥克風的頻率響應圖會不會跟之前一樣
這樣問題不就很簡單易懂了?
firefalcon wrote:
就像中耳炎, 會不會影響聽力? 會, 給予即時適當的治療會不會有後遺症? 不會.....(恕刪)
所以你覺得中耳炎內耳化膿甚至耳膜穿孔的情況下痊癒,耳膜表面的形狀/頻率響應能力是否會跟原始一模一樣? 醫學中的不影響聽力僅止於對於日常生活中沒有影響,沒有人會管你在7KHz 10KHz有沒有凹陷或是突出,但這部分卻會影響到音響中的鑑賞能力
我右耳平常聽起來並沒有任何難聽問題,但確實在7KHz以上部分較不敏感,而且我記憶深刻就是因為那次飛機降落後變成這樣的,對於日常生活有無影響?沒有,但對於音響鑑賞來說我覺得一直是一個缺憾
傳導性障礙和神經性障礙同樣會造成聽力減退,但我覺得兩者同樣都是覆水難收
另外醫學中+-20dB都是輕微差距,但音響中頻率響應高低頻差20dB就足以是非常巨大的差別
另外人腦也有EQ,110dB的50Hz低音和110dB的10KHz高音在人腦的判斷中不會造成相同的響度,但我想同樣會傷害聽覺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