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

[開箱]「藝術無國界,音樂無貴賤」─ Sennheiser IE800專業評測


Awgm wrote:
另外,多年前偶然聽到江惠"怎樣會堪",無論唱功,味道等都另小弟這個香港仔折服,之後台語歌就變了除古典之外的最愛,每次聽"車站"等都"目框紅紅"大哭,希望平時小聽台語歌的版友可多嘗試接觸. 在台灣版論台語歌確實"班門弄斧",小弟只想多推好音樂。

好了,最後多謝版主恩賜的娛樂。...(恕刪)



這個我就不清楚了 反正那種東西我又不可能去聽 不過在音響界普遍都有這種認知 就是老歌手=實力派=專業-發燒的概念 像國語歌壇什麼蔡琴的就常被燒友拿出來當音響測試 要換做是什麼蔡依林的我看好像就還沒見有專業燒友拿來用 或許這樣想也有道理 音響界很多燒友都是30幾 40幾的人 在社會上都從事的都是些體面工作 幾百萬的音響系統要說拿來聽什麼蔡依林的那什麼歌... 什麼我呸我呸呸呸的 還真是有些不恰當 畢竟那種小孩子歌還是比較適合一些青少年少女 年輕學生族群 真要到一定年紀還在聽那種歌總會讓人感覺有些幼稚吧

所以大部分發燒友為了和一般人做區別 即使要選用流行歌曲做測試 也盡量找西洋音樂為主 而國台語歌除了少數幾個老歌手 或是一些市場上相當罕見的不知名歌手錄音 不然在專業音響是很少見的 一些偶像歌手更是想都別想 專業發燒友才不會把他們唱得這些歌曲看在眼裡 用來做器材鑑定測試 因為在他們的標準 這種東西拿出來就是有失格調 唯一例外目前看過的就是林俊傑 原因不是很清楚 但我記得林俊傑之前好像發專輯專輯 搞了什麼活動 居然能請到音響論壇雜誌總編劉漢盛先生站台 雖然說每個人都有價碼 但身為音響界資深前輩 出席那種偶像歌手活動 無異是間接為其專輯背書 此舉確實令人費解 畢竟流行歌錄音再好 水平最多到哪 相信資深燒友們個個心知肚明

包括耳機板這些玩家 有些可能不聽動漫 J-pop的 但可惜又聽不了古典 卻還自認水準比其他聽動漫歌高一些的 就動不動要拿什麼Adele 加州旅館的出來講 想說換西洋歌等級較高 但事實上站在我古典樂迷的觀點來看 其實不必如此 流行音樂在錄音方面 對於器材評測的鑑定真的都差不多 西洋的或許會好一點 但我認為也是針對一些中低階以下系統 真要到高階領域 一定是古典樂 爵士的話最多大概到也是中階而已

所以既然普遍音響界有了這種共識 我會建議一些中低階玩家 若真的自己也不是很懂 也沒什麼自信 就不要有這種分別心了 除非業配要賣東西那當然我們沒話說 流音歌拿古典樂的標準來評測還講得頭頭是道的文章板上屢見不顯 這點我就不再贅述

至於根本問題出在哪裡 當然還是在於製作的方式 注意到幾乎所有的流行歌都是設計為低階系統 無論兩聲道或耳機 其中我認為中低階以下 附重低音的組合音響喇叭 是最適合表現大部分的流行音樂 原因在於流行樂製作動態壓縮大 不講究音質且偏重音效 節奏單調又強烈 設定上就是要開大聲要熱鬧才好聽 耳機的話就是考量到流通最廣的mp3 手機當隨身系統的大多數用家 基本上也是力求好推 不會以音質做主要考量 所以一但到了高階耳機系統 再繼續聽這些普通流行歌 還挑剔系統不夠好 整天喊著還需要做什麼調整優化顯得自己很懂的 基本上都是聽感不好或聽感有問題的人 如果是業配的話倒可以忽略 但若是正常帳號在那邊講 看他們的文章可要特別留意了

總而言之 在音響界 講流行歌差不多適可而止就好 不清楚標準在哪 跟著劉漢盛主筆推薦的會相對安全一些 但要靠這個把自己講的多厲害 能把系統推的飛天遁地的 這點我是堅持不信的 至於感動與否也是看人 我個人對那些歌確實沒什麼感觸 這並不是說我瞧不起流行樂之類 很多人誤解也是在這 我對流行樂沒感覺是我個人的問題 我是天生就適合聽古典樂的人 原因我也不清楚 但不能因為這樣就認定我一定瞧不起流行樂 事實上我必須憑良心講 音樂就是選擇而已 它並不代表一個人身分的貴賤 更何況在資訊發達的今日 網路古典樂隨手可得的資源 即便出身清寒家庭 只要有電腦 上網一樣可以欣賞到許多免費的古典音樂作品 門檻已經相當低了 也並不一定要買得起高級音響 和唱片 甚至要聽現場的話 一般國內音樂會票價都相當便宜 要輕鬆欣賞古典樂根本不是什麼大問題 且我覺對相信大部分的古典樂迷都不會瞧不起聽流行樂的人 除了極少極少的例外 那種一聽到流行歌就把耳朵摀起來 就臉上一副痛苦表情快跑離開的 基本上都已經是精神狀態有問題才會了
Awgm wrote:
同意,所以買耳機前要帶自己的播放器/記憶卡去試清楚,包配帶是否舒適等,量力而,貴價耳機的聽感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的。...(恕刪)



1. 雖然如此 不過耳機版本來就以學生年輕族群為主 大部份預算都很有限 少數能買高價耳機的 應該都是跟家裡拿 要不自己打工賺 也沒有什麼量力而為的問題 更多的是有心無力 一些廠商匪夷所思的訂價 找寫手來看了也很頭痛 不知該怎麼寫 一台隨身聽十幾萬 要怎麼掰才能掰出其中價值 雖然耳機板也偶爾會看到高價耳機或隨身播放器的非業配真開箱 不過心得當然是沒幾個字 反正十之八九就是衝著動漫來的吧 畢竟每個人喜好不同 要說這些日本女歌手 日本歌 動漫歌到底哪裡會讓動漫迷覺得好聽 說真的我也說不明確 但有趣的是 包括很多動漫迷自己也說不清會這麼喜愛動漫歌的原因 我個人認為是唱片後製的調音為主的可能性較大 還有歌手本身的獨特嗓音 及廠商置入性行銷手法

要知道音樂本身就是商品 讓商品出現在影片中 就是達成一種廣告效果 假設片子本身成功受到歡迎 愛好者自然很有可能去選購相關商品 間接帶動市場相關附屬項目 也就是說 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 裡頭很多細節環環相扣 彼此互相影響 歸根究柢它們之間的關係 耳機-動漫 還是非常牢固的 也就是說 耳機市場雖然很大 但多數人在用的不過就是些低價雜牌超商貨 而那些會去留意耳機新品情報 對音質 對格式 對聽感...很講究的 至少在台灣我們看到的就是AGC J-pop迷在主導沒錯 問題是這些人 講都很會講 意見都很多 但大多數配備其實都很普通 有些聽感很奇特的 還常發表文章 寫一堆莫名其妙的 說真的很難不讓人有業配之感 還有一些寫耳機店試聽心得的 我都認為是店家請的寫手或店家代表的可能性較高

因為這點我很確定 只要在耳機板看到是由動漫體系那邊連結過來的 就以平常愛聽得這些動漫歌來試聽心得分享 絕對寫不出太多切實際的心得 本來動漫電玩這種東西再怎麼沉迷都有時間性 那種為聽動漫歌而買耳機的 這行為算不上是發燒 況且也絕對玩不久 他們之中也有些人以為"初燒"就是"發燒"的開始 以為自己到了耳機板就是入坑的開始 動不動就說自己中毒了...事實上根本不是這樣講 很多耳機玩家自認的發燒 入坑 中毒等....其實應該說是這些動漫商設計的這些動漫人物給迷惑了 喪失理智 一時情緒興奮 產生的衝動消費行為 雖然對花錢都有不捨但卻總覺得值得 因為透過音樂帶來的甜蜜幸福之感 至少在當下不是金錢可以衡量 但隨著年齡增長 漸漸的可能不再喜愛 不再沉迷在這些幻想世界 虛擬人物後 就開始一一出清相關用品 然後再來編一堆理由 說什麼從此退燒的 所以這些用家的心得 從頭到尾都是沒有說服力的


2. 還有店家也是會看人 一般就是直接問預算才給推薦 不過就算沒錢想試聽高價耳機 若有拆封的或廠家提供的展示機 應該還是沒問題的 但如果讓店家發覺到好像預算很足夠 且願意消費 必然都會主動推薦相關配件 譬如最常見的搭配線材等等 所以說為什麼板上常有線材商大力業配原因就在這邊 因為線材是附屬品 附屬項目的市場要拓展 得依附在主項目上 簡單講就有點夾縫中求生存的感覺 所以為引起注意 一些奇怪誇張的形容話術特別多 原因就是在此
Tonyli181 wrote:
豬腳麵線現在一碗到底要多少錢?
...(恕刪)



1. 這部分我就不清楚了 抱歉

不過就我所知現在賣小吃的都不好賺 做的都很辛苦 其實各行各業基本上大至如此 耳機商也不例外 現在商品推販都要靠業代話術靠包裝 不然很難賣 畢竟耳機市場雖大 但一般人大多還是選擇賣場超商千元以下產品 要跟這些人說一副耳機要價好幾萬 大部分都以為那是職業歌手在用的 可事實上也卻是如此 在我看來很多高階耳機用家配備都太好了 不過是聽些製作粗糙隨便的流行樂 根本用不著這麼好 問題是那些流行歌手為何都用這麼好 還特別客制製化? 原因在於專業歌手耳機都是監聽用的 因為流行歌演唱會現場多半相當吵雜 一些電子樂器 大功率擴大機加大喇叭音量這樣猛摧 歌手不戴耳機根本無法歌唱 結果有些高階耳機用家不懂 以為客製耳機多屌多稀奇 還聽得津津有味 要說真有本事站在舞台上表演 或從事相關工作 那也沒話講 問題是聽那什麼歌拜託好不好 那種等級錄音是能聽出什麼碗糕 自己不懂就算了別老用受店家話術「以價論聲」觀點來誤導他人 畢竟幫這些店家宣傳是能得到什麼好處 人家店家做生意要生存 當然盡可能朝高價商品去賣獲利才高 人家會管你聽什麼音樂

且所謂的「建議」 「推薦」都是根據「預算」 跟一個人的音樂鑑賞力和聽感能力是完全無關的 我也絕不相信有任何一個店家會得知客戶只聽一般流行歌時 會說出建議幾百塊耳機聽聽就好的話 可是事實上真的憑良心講 如果真的就是只能聽一般流行樂 就喜歡聽一般流行樂 耳機真的不用太好 我反而建議走組合音響較佳 最好是附重低音的那種 也沒必要買太貴 約2-5千上限 試聽時以能開大聲 重低音夠強 能表達熱鬧氣氛為最佳 原因為何我告訴大家 因為流行歌曲 絕大部分在設計上就是為親友歡聚唱卡拉ok KTV 或歌手在大型戶外表演空間使用 流行歌手也很難見到有在室內小空間清唱演出的 所以在音質上細節上都不會講究 且必定使用大量電子樂器合成音效 及動態大壓縮 所以在這前提下 我一再強調不適合做為器材鑑定依據的原因就是在此 更何況很多人真的聽感並不好 就聽些流行音樂而已 我實在看不懂那麼講究是在講究什麼 明明就聽不出其中差異 也不可能聽得出來 就應要在那邊胡扯 講到最後還不是一堆商家話術 重複的「以價論聲」錯誤觀點再來誤導他人 我認為這點真得很不好

2. 還有一點就是 耳機市場出現的比較特殊的現象 也就是動漫相關音樂的高度發展 使得耳機商特別是日系的 不得不去注意 甚至把這族群列為重點銷售對象和市場基本盤 於是相關搭配組合商品 及大量的畫作插圖相繼出現


其意圖都相當明確 鎖定的當然還是這些年輕學生動漫電玩愛好者 透過動漫人物的種種代言方式 和置入性行銷手法 但問題是這些日系動漫歷史少說也幾十年了 那為何早期的日系動漫 例如什麼多拉A夢 豆豆龍的 就沒聽說有什麼動漫美少女 校園戀愛主題的 當年的ACG音樂流傳下來的 感覺也是偏兒歌風格 並非現在的J-pop日本流行女聲 更遑論什麼 "女毒"的 探究其原因 我認為是跟「3C科技」發展及所謂的「宅文化」有關

因為這世界上有些人 就是會很容易沉迷這些動漫電玩虛擬世界 確切原因真的說不清楚 反正就是看到這些動漫人物女性角色就是..."唉呀 好可愛 好可愛 好喜歡好喜歡的 喜歡的不得了啊"......但我覺得這是個人興趣喜好 任何人都不要去批判和嘲笑 只是這種容易沉迷的性格 屬於意志力比較薄弱的 相對的就很容易被這些惡質業者商家給操弄 而早期由於沒有3C科技發展 及網路世界的年代 相關訊息的傳遞力道和速度都有限 所以導致某些人 可能本身也原屬於是對這些虛擬世界人物沒有「抵抗力」的一類 只不過因為沒接觸到相關訊息 導致潛藏在內心裡的對動漫人物可能產生的迷戀情節沒有被「觸發」 就跟傳染病的原裡一樣 有些人有抗體 有些沒有 沒抗體的人不被感染自然沒事 但現在隨著網路世界的發展 資訊流通越來越快 現代人幾乎很少有人能完全不接觸到動漫電玩等訊息 這其中當然就有我講的 對動漫人物沒有「抗體」的人 相對的就很容易被「感染」 然後依據「物以類聚」的原則 同好間相互影響 從動漫連結到耳機 之後會發生什麼樣故事 什麼樣的劇本 我之前都推導過很多遍 也講得很詳細 這邊就不再重複 總而言之就是 只要在耳機板看倒是動漫體系那邊過來的 相關文章閱讀時稍微斟酌一下 沒意外的話八成就是被那些惡質廠商置入性行銷手法給迷惑 而我個人這類文章是不屬於音響專業討論領域的


R式分享 wrote:
真正達到Hi-end門檻的HE1 目前台灣還沒人開箱 可是它實售應該也才一百多而已orz

大師,是新台幣200多萬元....你lag了

您德高望重,古典聽到飛天,快開箱吧!我等您的Sennheiser HE1開箱文~~~~

提問:請問《馬勒第八號交響曲》第一樂章之動機、曲式分析暨配器理論與應用,以及對現代音樂之影響,謝謝。...(恕刪)


1. 感謝您提供正確資訊 不過個人覺得 HE1 的主要訴求還是在於建立品牌形象 因為平心而論 耳機系統本身就有其先天限制 更何況這些參與試聽者 平時聽的也都是一般尋常音樂的錄音而已 且一般人其實也多半不懂 很容易受「以價論聲」的錯誤觀念影響 以為在音響領域裡 售價越高的聲音一定越好 去看當初HE1發表受邀人士就知道 根本全都是一些外行 試聽過後也是講一堆莫名其妙的話 這些人的意見根本不足參考 其實在精品的世界裡就是如此 很多都是品牌形象而已 畢竟不懂的人還是佔多數


2. 關於馬勒《第八號交響曲》的主導動機 其實主要就是兩個:

第一是"Accende(點燃)"主題


其中這主題裡 前面下行的四度音程 合唱團唱的 "cen-de" 就是樂曲一開頭和合唱團唱的 "Veni"



而後面上行的音型更是貫穿整個第二部 成為全曲的重要核心 在第二部中很多重要的樂句都有用到


第二是"Ewig(永恆)" 主題



它第一次出現是在第二部大約中段的時候 57:27
之後經過幾次變化 1:06:52
1:13:06
最後再透過這主題使樂曲迎向最大高潮 1:20:03


所以你看我這樣分析好像聽起來很簡單 事實上也卻是如此 是你們都把它想的太困難 好像只要牽扯到古典音樂就一定要講出什麼深奧的理論才是 包括一些學者研究感覺也是過度解釋 這對一般民眾或初接古典樂迷想要學習欣賞這部作品 講一堆有的沒的真的幫助不大 所以目前來看確實還是以影片或音樂檔用時間標記的方式 逐段導聆重點提示的方式還是最好 且我會建議先不用特別去理解歌詞 畢竟要針對歌詞部分去理解是屬於進階領域 單純想要聆聽欣賞應該不需要

還有我這邊是全國唯一 針對馬勒《第八號交響曲》提供免費諮詢提問服務的 換做是別家辦的那些講座 全部都是要收錢 且通常不給人提問 但說也奇怪 我很早以前 包括在古典樂板 就已經講得非常明確 針對馬勒《第八號交響曲》在作品欣賞 理解上的任何問題 保證問不用錢 問不用怕 且有問必答 絕不裝傻 可是還真沒遇到有認真提問的 寧可花錢去聽聽講座

要說當我外行隨便講講的 不能信任 問題是不問問看怎麼知道 反正又沒損失 況且本人都有過承諾 任何人只要提問 不滿意本人的答覆 或是沒有得到感覺有幫助的回答 都可以直接批評指責 甚至也不排斥欣然接受對本人進行人身攻擊 就實在不明白 已經提供這麼好的服務 加這麼謙卑的態度了 還真的沒有人來問 實在令人百思不解 我個人的解讀是 大部分的樂迷可能對這作品興趣不高 也聽不太懂 所以沒有想要深入了解 連聽都不太愛聽的作品 相對的要找出問題來詢問也很困難

不過從這裡也另外可以發現 古典音樂確實是相當唬人的 真要從中隨便學個一招半式 在音響圈到哪都佔便宜 包括一些要做業配寫手的 我想多少學一點 相對廠商邀約機會也多一些 畢竟在音響界 耳機板給人感覺專業度就是不夠 一堆業配又長期占據版面 商家代表持續以價論聲觀點散播 成員又多是年輕學生族群 大部分又是從動漫或動漫音樂板連結過來的 要跟人談論音響 淨拿一些 動漫歌 日本流行歌的 只會講什麼"女毒"的 拿動漫人物圖片 公仔出來擺的 說服力都很弱 且我總得這招實在沒什麼效用 你說一個動漫迷再怎麼狂熱 也不是三歲小孩了 怎麼可能說你拿一個動漫人物圖片 旁邊放著要販售的隨身聽或耳機 人家就傻傻跟你買 像我去過的一些耳機店 人家店內擺設也不是什麼動漫人物貼滿整片牆壁 桌上擺滿動漫人物公仔的 可見得喜歡動漫人物是一回事 真的要推銷商品還是要拿出一點專業 譬如一對耳機 適合動漫日系女聲 那至少分析介紹一下我想消費者也比較能接受 不然光擺一堆模型公仔出來幹嘛我實在是看不懂 還是乾脆去賣公仔算了不要來賣耳機



pariah.T wrote:
1. 感謝您提供正...(恕刪)


到底Bellavita裡面的蘆筍賣多少錢一斤?

pariah.T wrote:
1. 感謝您提供正...(恕刪)


我人現在在仁愛圓環,到底怎樣坐船去台北101 ?

a26490541 wrote:
...(恕刪)


「以價論聲為之劣! 以貌取人為之拙!」

更何況什麼幾%幾%實力的 講得那麼厲害 那麼有把握 怎麼不去聽古典音樂? 難道說光憑幾首流行歌 就能了解器材實力在哪? 所以說到底 在音響界 耳機板 不了解自己的 不願面對自己的還是佔多數

尤其是在耳機板一些高階用家 意見特別多的 自以為是的 明明外行還一臉自信的 動不動就要給建議的 給推薦的...要說是廠家或店家派來的代表 那我沒意見 但如果又是那些 不過就是聽著普通音樂的一般玩家 只不過家裡有點錢買好一點配備的 來這邊就要充內行的 那不是我要講 這些人真的沒自知之明 說穿了真的連唬爛的能力都沒有 去看My-hiend那些高階燒友 其實大部分聽感能力並沒有比這些耳機板用家好 那為何給人的感覺就是比較專業 很簡單 就是因為古典樂 所以我在這邊也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 一直在闡述這樣的道理 只是很多人到現在還沒看明白

畢竟在音響界就是有這樣的傳統 要證明專業 要發揮器材實力 主要就是要靠古典音樂 跟個人喜好音樂類型是無關的 看最近音響展就知道 有哪家廠商幾百萬的系統 在展示間播放一般大眾平時在聽的那些尋常流行歌曲? 也就是說這事沒有商量的餘地 要專業請拿古典音樂 並不是說不能聽流行音樂 或流行音樂不好 而是我們端出來給人看的 要能說服別人的就必須如此 換言之 即便是要「以價論聲」 回過頭來也是得靠古典樂

而為何My-HiEnd明白的道理 耳機板就是會意不過來 往往長篇大論講一堆 什麼高音質 高解析 音樂檔案格式升級優化的 結果音樂一打開畫面出現的又是動畫人物唱著日文流行歌曲 那我就實在不明白前面一大段理論意義何在 既然那麼懂 懂那麼多 什麼都會 什麼都知道 又那麼會講 但卻就是不聽古典樂? ...很明顯的就是一種自我矛盾現象 這比起一些專業音響網站 如My-Hiend 普洛影音網 U-Audio等... 人家至少不會犯這種邏輯上的錯誤

當然我們可以理解 耳機板許多用家都是年輕學生 音響這一領域本來就不是很懂 也不太發表意見 很多都只是很單純 很老實的 純粹就是喜歡看動漫片 喜歡動漫人物 受廠商置入性行銷手法的影響 想買好一點的耳機欣賞喜愛的動漫音樂而已 問題是出在少數幾個喜歡強出頭的 以為自己為很行的 老是在誤導他人 還發明什麼「女毒」的 很明顯的 講的人自己也不好意思 畢竟這些動漫人物都太可愛 看起來像小孩子一樣 一點專業都沒有 還容易給人一種幼稚感覺 以為是在聽什麼兒童歌曲的 所以就只有依靠什麼「女毒」的 這種略帶懸疑性 模糊性的詞語 企圖誤導大眾 讓人以為這個不是幼稚園不是兒歌 是跟音響發燒友聽的實力派老歌手江蕙 蔡琴一類的....實際上說到底根本都是在自欺欺人


pariah.T wrote:
「以價論聲為之劣!...(恕刪)


華先生既然對古典樂那麼有愛

尤其是馬勒交響曲

那小弟建議您可以轉攻二聲道

氣勢更磅礡、聆聽更輕鬆~~~~

推薦清單:
喇叭:USHER Mini-One
後級:USHER R1.5
前級:ASUS Essence III(兼DAC、HD800耳擴)
CD player:USHER CD7

整套約15萬,祝您有個美好的夜晚~~。
Tonyli181 wrote:
從淡水走路到西門町到底多少時間,20分鐘可以走完嗎?

從西門町坐飛機到松山機場多久才有一班飛機?...(恕刪)



1. 你可能是要到音響街吧 如果是從淡水到西門町 騎車的話至少40分至1小時 開車可能會更慢一些 或者也考慮坐捷運 走路的話應該不太可能 因為淡水連外道路就那幾條 往台北一般就是走大度路 還有一條山路可通北投 但要往西門町的話就不適合走這條

2. 西門町並沒有機場 雖然從西門町到松山也有點距離 且台北市交通平時尖峰也塞車 但就便利性來講 還是比淡水好多了 但騎車的話 遇到這種大熱天還要長途騎乘 通常都會搞得灰頭土臉的 若遇上下雨模樣更是狼狽

推薦清單:
喇叭:USHER Mini-One
後級:USHER R1.5
前級:ASUS Essence III(兼DAC、HD800耳擴)
CD player:USHER CD7
  • 9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