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oge wrote:
感謝k大大.現在只怕我的zx1不知能不能接了!
ZX1是行動用.高音質還是電腦USB A>USB 方B到AP1
這條線影響聲音蠻大的.看前面的大大.一個買6W.一個買15W(二手價)
既然這條USB A>USB 方B線一定要買.不要考慮非原廠的OTG轉接線
還是直接買SONY WMC-NWH10 USB轉接線 for ZX1比較穩當
等級已經用到AP1+PP+Hugo.還是買條好一點的USB A>USB 方B線
才能發揮器材效果
ajoge wrote:
感謝k大大.現在只怕...(恕刪)
我對這方面有信心,皆因官方對 Android 的支援十分妥善:
http://www.audiophilleo.com/docs/manual_ap1ap2.pdf
Windows XP/Vista/7/8, Apple OSX 10.5+, Linux Ubuntu 9+, iPad iOS 4.2 or above, and Android tablets/phones with USB Audio support built into the Kernel.
http://www.audiophilleo.com/support.aspx
Can I use an Android tablet with the Audiophilleo?
Yes. Android uses the Linux kernel which is supported. You just have to make sure that the Android version you are using has USB Audio capabilities built into the Kernel. All newer Samsung tablets and phones have this capability built-in.
ZX1 的 kernel 必定有加入 USB Audio 功能,因為 Hugo/nano iDSD/PHA-2 的成功例子早已證實了那是可行的,還有軟件和硬件也支援 USB OTG 功能。
而且 AP1 會向 PP 取電,那 +5V 電的功用極其量只是 handshake 罷了。
j49409 wrote:
ZX1是行動用.高音...(恕刪)
對啊,那是最可靠和正宗的方式。日後還可以拿原廠 WMC-NWH10 給龐大改為子勻 USB 的線基,靈感是源自這一位同時擁有 AP1SE 和 AP2SE 的 Hugo 用家:
http://www.head-fi.org/t/702787/chord-hugo/1275#post_10405795
http://www.head-fi.org/t/702787/chord-hugo/1530#post_10429225
http://www.head-fi.org/t/702787/chord-hugo/5505#post_10656985
CCAD 二手價大約是 10.5W,希望不要把大家嚇倒。

除了USB線之外還有一個變壓器,輸出是直流大約34V;二個筆蓋形狀頭頂有一個藍色LED的是主動式雜訊濾波器,灰色的頭聲音較為中性,銀色的頭則可以增加音樂的解析,原廠稱之為UEF(Uniform Energy Field);最後還有一個漏斗狀的小圓柱體ECT(Electronic Circuit Transducer)要放在電腦端的接頭上面,據原廠說明可以增加音場。
廢話不多說趕緊接上Hugo試聽,馬上就感受到非常豐富的音樂,確實如Audiostream的評語所描述的音場既寬且深,細節非常豐富,各個樂器的定位明確,聲音非常的光滑平順,更重要的是讓人完全沈浸在音樂之中,完全可以感受到什麼叫做『跳躍的音符』,享受著在整個頭裏面前後左右的音樂SPA。
換回原來的Wireworld Platinum Starlight立刻覺得嘈雜難聽,尤其在一些小提琴的高音處就會有一種耳朵被咬刺的感覺。再改用Yellowtec PUC2時雖然小提琴變得滑順了,音場也比用WWPS時稍為寬深但細節比之Galileo LE就少了一些,滑順感也差了一些,各個樂器之間的距離也縮小了一些。
總結,就不到2000鎂的價位來說SR Galileo LE USB線不僅是我所聽過最棒的USB線,更厲害的是它還可以勝過評價相當好的DDC,確實值得大力推薦。如果有考慮要購買DDC的朋友請三思,DDC+USB線+同軸線+電源處理的總價很可能與SR Galileo LE USB差不多甚至更貴了。
j49409 wrote:
...話說SR Galileo LE USB再加頂級DDC.豈不表現更好...(恕刪)
這一點我在購買之前就有想過了,到手之後除了與原來的器材做比較,當然也要試試我一開始的想法是否正確的,結果請容我稍待再說,先說明我為何會如此衝動,在只看了網站評語之後就立刻下手。
當初的考慮點如下:
1. Hugo本身已是參考等級的產品,其內部的運作超過80%是由一顆FPGA在處理,這當中包括了與音樂息息相關的正確的時脈。我們也看過一些高級的DDC或DAC或music server如lieberstanley兄所使用的Aurender S10,其內部也都用了一顆FPGA來降低時基的誤差。
2. 透過USB傳輸可以很容易的達到bit perfect,這都要拜非同步傳輸USB通訊協定之賜,只要是Async mode,所有由電腦傳至USB DAC的訊號都可以經由優化電腦程式來達成bit perfect。
3. Hugo之所以會USB不夠好聲原因之一是因為電腦的各種雜訊經由USB線對Hugo產生了許多干擾,以致聲音變得乾,硬,毛躁,背景噪音高過許多細節,音場寬度深度降低,甚至樂器糊成一團等等。經過DDC可以大幅降低來自電腦USB的雜訊干擾,這也是為什麼Hugo設計者Mr. Robert Watts喜歡由光纎輸入來聽音樂,就是因為光纎可以完全排除來自訊源的干擾。
4. 這一點就因人而異了。經由DDC到Hugo不管是同軸或是光纎其工作時脈是由DDC所主控的(這是SPDIF/Toslink/AES的規範),因此DDC的時脈就變得非常非常重要。我是使用Yellowtec PUC2來當作DDC,雖然具有上述第3點的優勢但卻缺少了更重要的第一點的功能。PUC2的運作是由二顆高品質的石英振蕩器當作44.1K/48K與其倍數的時脈,內部並沒有FPGA,雖然也不錯但我想應該會略差於Hugo自己的;如果是Weiss Int204那就難說了。但除非DDC內部用上了如Aurender S10所使用的OCXO,時基誤差是以femtosecond計的(10的-15次方),不然的話是不容易比Hugo好到哪裡去的。
基於以上的考量,唯一要賭一把的就是Galileo LE USB的降地RFI/EMI干擾的能力了。結果是不負所望的極為優異,此USB線可以完全取代我的DDC。事實上將Galileo LE USB接到Yellowtec PUC2再到Hugo與由WWPS到PUC2到Hugo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唯一要擔心的是必須使用USB B轉USB micro B的轉接頭,粗重的USB線很容易將Hugo脆弱的micro USB接頭給扯下來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