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803310 wrote:
...(恕刪)
感謝肯定五分奉上





確實如你講的 在行動影音板可看文章真的不多 而本棟樓雖然不是開板以來最高的 但不可否認確實是格局做最大的一篇 主要再於內容涉及極廣 從IE800一只小耳機的開箱 逐步談論到更有深度的古典音樂作品欣賞 音響及唱片錄音美學關點論述 及相關寶貴專業知識分享 乃至朝向藝術的至高理念邁進 ....確實相當不容易 並非像一般樓只在針對器材討論和相關介紹分享而已
不然板上很多文章大家看也明白 首先業配至少佔快一半 一堆寫手假開箱 大量複製貼上套格式編輯文章 內容乏善可陳 一些高階用家也寫不出更深入的器材心得 只會灌輸「以價論聲」錯誤觀念繼續誤導大眾 如最常見的 逢新手求推坑 就搬DAVE 農夫 WA5...等高單價器材出來講 還擺出一副淡定沉穩模樣 假裝高深莫測深 以為這樣別人就會當他是行家 但真要詳述聽感 還不又是"聲音很好聽" "聲音嚇死人的好" "一聽下巴掉下來"等...之類的奇奇怪怪的形容
事實上要這樣推誰不會 我也可以去隔壁發燒板逢人就推 GOLDMUND,Mark Levinson,FM Acoustics,Gryphon,Burmester....等 問題是這樣做有什麼意義? 且最讓人看不明白的是 在描述聽感的時候講很多 看起來都很有自信很肯定很厲害 自以為大師似的 搞一堆器材放桌上 結果測試曲目卻幾乎又都是一般大眾在聽的尋常流行歌曲 感覺就是文章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符 可能又是鍵盤滑鼠 把他站文章擷取複製貼上而已 要不然就是講說什麼 "隨意就好" "高興就好" "喜歡就好"的.... 那如果要這樣講 就好比吃飯一樣 既然吃飽就好那怎麼沒聽人講過"吃草就好" 或"吃飼料就好" 畢竟人往高處爬 就好比有錢會想上高級餐館吃高級料理很合常理 但為何買了高階器材的人卻不會想聽高階音樂? 很顯然的就是自我矛盾和自我設限 甚至還看過有高階用家 大言不慚說什麼..."老子什麼都聽就是不聽古典" ... 批評古典音樂 看不起古典音樂 不喜歡古典音樂都沒關係 但不用把自己講得好像很厲害吧 因為整個音響領域高階標準衡量基礎就是古典音樂 這點根本毫無爭議 可以選擇不聽 但至少不要把自己當專家去誤導他人 這點才是最重要的
總之講一堆都是不怎麼實用沒什麼參考價值 又習慣把「發燒」一詞掛嘴邊 一群高階玩家明明講不出什麼東西一天到晚看他們互捧 純粹就好像是怕人家不知道他們配備很好就是了 然而事實上真要「以價論聲」 這些耳機大師們還真沾不上邊 你說一台隨身聽 一台耳擴十幾二十萬 說真的在Hi-End領域 只不過是線材門檻而已 但這些半調子發燒友耳機玩家 唯一優勢就是 在耳機板大多數用家都是學生年輕族群 本身並沒有太好的條件去購買高階產品 所以可能一台機器 一支耳機十幾二十萬對這些耳機玩家來說根本就是非常驚人天文數字 想都不敢想 所以自然很容易在這邊可以專家大師形象自居 問題是到了人家真正Hi-End音響論壇 人家一看你玩耳機的 心裡就有點鄙視了 再看聽的就是一般尋常流行歌 甚至是西洋流行樂以下的日本流行歌 就再那邊裝模作樣的清高姿態 更是不屑一顧 所以基本上一些耳機大師級玩家也有自知之明 寧可留在耳機板繼續對這些年輕學生炫耀過過癮就好 畢竟耳機系統真想進階Hi-End領域 依現在音響界標準 至少要HE1才有資格 不然去那邊也是踢一堆鐵板鋼板 自討沒趣吧
至於廠商業配 置入性行銷 透過動漫迷對動漫女性角色的喜愛 無法抵擋的持續可愛攻勢 來達到銷售目的 但這招如果是針對高單價商品效果就真的有限 畢竟動漫迷多是學生族群 真想買也是有心無力 所以有些反應很快的生意人 就動腦筋到線材或周邊小配件上 反正買不起高階耳機 但至少換個線 貼幾張小貼紙來獲得升級改善...等做法 然後話術就是隨人編隨人講一大堆複製貼上...事實上我總是覺得如果只是要聽一些流行歌 希望聲音獲得改善 我會建議是不是聲音可以的話先調大聲一點 畢竟流行歌就是要大聲才好聽 只要大聲 什麼細節動態都會跑出來 況且流行歌本身製作就好推又不考驗系統 至於聽力受損問題我覺得是必然 畢竟對動漫迷來說這些日本女聲都是非常迷人非常令人陶醉的 就看個人怎麼取捨吧
總而言之 回歸主題 個人還是強調「 先講究音樂,再講究音響」的觀點 在音響世界要證明自己比別人好不是靠花錢 整天講說花多少時間測試調整的 問題是就聽一些流行歌是能有多少改善 又要如何改善 明明這麼多好音樂 好錄音隨手可得 卻寧可花大錢去買爛錄音的加料升頻檔 在來騙自己騙別人說這聲音很好 我是覺得這樣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