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

[開箱]「藝術無國界,音樂無貴賤」─ Sennheiser IE800專業評測

s803310 wrote:
...(恕刪)


感謝肯定五分奉上

確實如你講的 在行動影音板可看文章真的不多 而本棟樓雖然不是開板以來最高的 但不可否認確實是格局做最大的一篇 主要再於內容涉及極廣 從IE800一只小耳機的開箱 逐步談論到更有深度的古典音樂作品欣賞 音響及唱片錄音美學關點論述 及相關寶貴專業知識分享 乃至朝向藝術的至高理念邁進 ....確實相當不容易 並非像一般樓只在針對器材討論和相關介紹分享而已

不然板上很多文章大家看也明白 首先業配至少佔快一半 一堆寫手假開箱 大量複製貼上套格式編輯文章 內容乏善可陳 一些高階用家也寫不出更深入的器材心得 只會灌輸「以價論聲」錯誤觀念繼續誤導大眾 如最常見的 逢新手求推坑 就搬DAVE 農夫 WA5...等高單價器材出來講 還擺出一副淡定沉穩模樣 假裝高深莫測深 以為這樣別人就會當他是行家 但真要詳述聽感 還不又是"聲音很好聽" "聲音嚇死人的好" "一聽下巴掉下來"等...之類的奇奇怪怪的形容

事實上要這樣推誰不會 我也可以去隔壁發燒板逢人就推 GOLDMUND,Mark Levinson,FM Acoustics,Gryphon,Burmester....等 問題是這樣做有什麼意義? 且最讓人看不明白的是 在描述聽感的時候講很多 看起來都很有自信很肯定很厲害 自以為大師似的 搞一堆器材放桌上 結果測試曲目卻幾乎又都是一般大眾在聽的尋常流行歌曲 感覺就是文章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符 可能又是鍵盤滑鼠 把他站文章擷取複製貼上而已 要不然就是講說什麼 "隨意就好" "高興就好" "喜歡就好"的.... 那如果要這樣講 就好比吃飯一樣 既然吃飽就好那怎麼沒聽人講過"吃草就好" 或"吃飼料就好" 畢竟人往高處爬 就好比有錢會想上高級餐館吃高級料理很合常理 但為何買了高階器材的人卻不會想聽高階音樂? 很顯然的就是自我矛盾和自我設限 甚至還看過有高階用家 大言不慚說什麼..."老子什麼都聽就是不聽古典" ... 批評古典音樂 看不起古典音樂 不喜歡古典音樂都沒關係 但不用把自己講得好像很厲害吧 因為整個音響領域高階標準衡量基礎就是古典音樂 這點根本毫無爭議 可以選擇不聽 但至少不要把自己當專家去誤導他人 這點才是最重要的

總之講一堆都是不怎麼實用沒什麼參考價值 又習慣把「發燒」一詞掛嘴邊 一群高階玩家明明講不出什麼東西一天到晚看他們互捧 純粹就好像是怕人家不知道他們配備很好就是了 然而事實上真要「以價論聲」 這些耳機大師們還真沾不上邊 你說一台隨身聽 一台耳擴十幾二十萬 說真的在Hi-End領域 只不過是線材門檻而已 但這些半調子發燒友耳機玩家 唯一優勢就是 在耳機板大多數用家都是學生年輕族群 本身並沒有太好的條件去購買高階產品 所以可能一台機器 一支耳機十幾二十萬對這些耳機玩家來說根本就是非常驚人天文數字 想都不敢想 所以自然很容易在這邊可以專家大師形象自居 問題是到了人家真正Hi-End音響論壇 人家一看你玩耳機的 心裡就有點鄙視了 再看聽的就是一般尋常流行歌 甚至是西洋流行樂以下的日本流行歌 就再那邊裝模作樣的清高姿態 更是不屑一顧 所以基本上一些耳機大師級玩家也有自知之明 寧可留在耳機板繼續對這些年輕學生炫耀過過癮就好 畢竟耳機系統真想進階Hi-End領域 依現在音響界標準 至少要HE1才有資格 不然去那邊也是踢一堆鐵板鋼板 自討沒趣吧

至於廠商業配 置入性行銷 透過動漫迷對動漫女性角色的喜愛 無法抵擋的持續可愛攻勢 來達到銷售目的 但這招如果是針對高單價商品效果就真的有限 畢竟動漫迷多是學生族群 真想買也是有心無力 所以有些反應很快的生意人 就動腦筋到線材或周邊小配件上 反正買不起高階耳機 但至少換個線 貼幾張小貼紙來獲得升級改善...等做法 然後話術就是隨人編隨人講一大堆複製貼上...事實上我總是覺得如果只是要聽一些流行歌 希望聲音獲得改善 我會建議是不是聲音可以的話先調大聲一點 畢竟流行歌就是要大聲才好聽 只要大聲 什麼細節動態都會跑出來 況且流行歌本身製作就好推又不考驗系統 至於聽力受損問題我覺得是必然 畢竟對動漫迷來說這些日本女聲都是非常迷人非常令人陶醉的 就看個人怎麼取捨吧

總而言之 回歸主題 個人還是強調「 先講究音樂,再講究音響」的觀點 在音響世界要證明自己比別人好不是靠花錢 整天講說花多少時間測試調整的 問題是就聽一些流行歌是能有多少改善 又要如何改善 明明這麼多好音樂 好錄音隨手可得 卻寧可花大錢去買爛錄音的加料升頻檔 在來騙自己騙別人說這聲音很好 我是覺得這樣很不好



各位好!

被標題吸引想看ie800評測。小弟愛聽古典音樂(馬勒是最愛)及臺語歌(江惠,阿吉仔等)
本身用ie800+ak320+ak380amp(之前用ak120+mojo及Sony A865推).
版主-些言論小弟不敢認同,以見各版友發文表達意見,所以亦吾打算再討論。
在此只想分享小弟對ie800聽感.
1. Ie800對播放器要求極高,推力及分析力由重要。基本要求有大推力,沒有amp的情況不能把音塲推開。

2. Ak播放器分析力好但推力不足.ak120+mojo推得吃力免強,ak320+ak amp好多了,volume 開到77已經差不多.
用akg k3003 ab test 比較,ie800在音塲,bass,樂器分離感,優於k3

用JH ROSIE, 3.5mm ,小弟覺得ie800勝. 2.5 Rosie小勝。但係Rosie比ie800 易很推多!聽交響曲或大扁制音樂,ie800/Rosie難分高下。多類型音樂會見義Rosie,k3會適合室樂/vocal
所以看版友手上有那些器材,聽甚麼類型音樂才能考慮那個合適。

3. 小弟做耳機測試會用吾同類型音樂,jazz,流行曲等,也會用Mahler, Wagner (但係吾會用整套opera). 其實除了上述兩位經常給版主"提及"的大師,小弟推介以下幾位給版友
Carl Nielsen,Shostakovich,Penderecki,Villa Lobos

聽感非常個人亦冇對錯,敬請各版友指點,感謝!

Awgm wrote:
各位好!

被標題吸引想看ie800評測。小弟愛聽古典音樂(馬勒是最愛)及臺語歌(江惠,阿吉仔等)
本身用ie800+ak320+ak380amp(之前用ak120+mojo及Sony A865推).
版主-些言論小弟不敢認同淚,以見各版友發文表達意見,所以亦吾打算再討論。...(恕刪)



謝謝 感謝您分享意見並特地註冊發文 也很難得看到愛樂同好提供專業見解 心裡真得很開心 只是既然提到馬勒就先跟您講一下 事實上馬勒的交響曲我剛開始聽古典樂沒多久就在聽了 不過當初聽的就是幾首樂章選曲 都不是完整作品 後來會想買全集 主要也是為了想聽第八號 而個人研究最深的就是這首 自認已達大師級水平 能做到逐句解析的程度 光完整聽就超過一百遍 目前累計共收藏有14個版本:

1. 蕭提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1971年錄音 DECCA
2. 海汀克指揮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1971年錄音 PentaTone (SACD)
3. 鄧許泰德指揮倫敦愛樂管弦樂團1986年錄音 【Warner馬勒150周年紀念珍藏盒】
4. 鄧許泰德指揮倫敦愛樂管弦樂團1991年live LPO
5. 羅伯.蕭指揮亞特蘭大交響樂團1991年錄音 Telarc
6. 辛諾波里指揮愛樂管弦樂團1992年錄音 DG
7. 阿巴多指揮柏林愛樂1994年live DG (全集)
8. 夏伊指揮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2000年錄音 DECCA
9. 拉圖指揮伯明罕交響樂團2004年錄音 EMI
10. 布列茲指揮柏林國立管弦樂團2007年錄音 DG
11. 辛曼指揮蘇黎世市政廳管弦樂團2009年錄音 RCA (SACD)
12. 諾特指揮邦貝格交響樂團2010年錄音 TUDOR (SACD) (全集)
13. 楊頌斯指揮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2011年live RCO LIVE (SACD)
14. 馬捷爾指揮愛樂管弦樂團 2011年錄音 signum (全集)


其中全集有四套 包括最近才購入的signum發行的售價27.3美元的馬捷爾指揮愛樂管弦樂團(15CD)超低價版



所以說 厲害到什麼程度一般人真的無法想像 整首曲子可以做到讓人隨便問 問免驚 問免錢 隨便哪一段都行 甚至什麼都不懂的 隨便聽一聽 就想要隨便問一問 存心來亂的都沒關係 反正我都能大概猜到在講什麼 且保證有問必答 並解釋到滿意為止 這點真的很不容易 不然你看到一般那種開班教學的講座 都是要先收錢 而且絕對不讓你發問 且通常也不會有人問 因為可能也都聽不懂 所以我這邊才會提供我的方法 採用時間標記的方式 也上傳第二部的教學影片至Youtube

另外再跟你報告一個好消息 第一部的解說其實也差不多完成 目前已在校對編輯階段 預計過幾天就會發表 如有什麼需要加強改進的地方都歡迎提出討論


其實馬勒《第八號交響曲》在我看來就是世俗化的清唱劇交響曲 整部作品大多數段落都是充滿陽光燦爛色彩 採用的皆為平易近人的曲調 沒有太多抽象思考的空間 可以說是馬勒創作中最簡單的一部作品 最佳欣賞方式就是跟著聽跟著唱就對了 例如第一部的終曲: 《榮耀歸於上帝》("Gloria Patri Domino") 注意到這曲子包含前奏可分四段 像文章的起承轉合一樣 本身設計就是相當簡單的 我第一次聽就對這段很有印象 後來也常單獨只聽這首 可以先參考看看:

23:33 前奏
[1]
23:52 Gloria Patri Domino,
[2]
24:15 Gloria sit gloria
24:26 Natoque qui a mortuis
24:43 Deo sit gloria
[3]
25:05 sit gloria Patri Filio Paraclito,
25:47 Gloria in saeculorum saecula Patri


留意到這首曲子裡 用的都是新主題新樂句子 我聽大概有兩句會重複 不曉得你聽不聽的出來 像25:05 這句 其實就是參照22:17 第二合唱隊唱的 "pacem dones hostem repellas" 而25:47 童聲唱的這句 "Gloria in saeculorum saecula Patri" 就是第二部的其中兩個主題 但其實這個主題又可說是來自第一部的 14:10 "Accende lumen sensibus" 只是關於這點 未來會花非常非常多的時間去解釋 總之這研究都會繼續進行 不過不會發表在這邊就是了 但你既然有興趣又很喜歡 會建議可以密切關注 遇有任何問題也請儘管提出 謝謝






pariah.T wrote:
1. 謝謝 感謝...(恕刪)


1. 小弟是被標題吸引,希望討論ie800聽感.如要討論音樂欣賞等,建議版主可改標題或到音樂鑑賞室發表.

2. Mahler 8 不是我最愛也不需要進行研究,蕭提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單錄音而言個人覺得-般,hi fi 味重,音感比較扁前(就像樂團等都放到你耳邊)不竟以接近50年前科技錄製,我比較喜歡羅伯.蕭指揮的清晰,bass又不會太重的錄音(當然樂團,soloist等都不能比較)

3. 回想小第早年初'聽懂'古典音樂,也有-種高人-等感覺,後想通了,其實古典樂跟其它音樂-樣,喜歡的當它是寳,不喜歡的....既然像版主自覺很懂又何不放下扁見,努力把好音樂介紹給別人呢?回頭是岸呀!

4. 另外想請教台灣的版友,以前在台北誠品書店有整層古典音樂cd買塲,但幾年前象沒有了,請問各位在那裡買古典音樂cd?

感謝!

Awgm wrote:
1. 小弟是被標題...(恕刪)


古典樂CD喔

五大唱片的官網

或是直接去五大唱片總店(台南北門路),貨最齊全

冷門唱片可去38度C唱片行找找看,他賣很多冷門古典CD跟古典套裝

R式分享 wrote:
古典樂CD喔五大唱...(恕刪)


感謝Rex兄,請問38度C唱片行在那裡?台北嗎?麻煩請給地址,抱歉小弟係香港人,台北可能吾太熟,感謝版友指點!!
38度C唱片行: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二段90之1號
五大唱片行:台北市中正區許昌街34號
大眾唱片行:台北市中正區許昌街24-1號2樓

都可逛逛

R式分享 wrote:
38度C唱片行:台...(恕刪)

感謝!!!

R式分享 wrote:
38度C唱片行:台...(恕刪)


大眾似乎搬家了喔!

LearChewn wrote:
大眾似乎搬家了喔!...(恕刪)

感謝LearChewn 兄,下次來台灣,一定去尋寶。
  • 9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