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shop5555 wrote:如題,想問一下版上大...(恕刪) 手機聽串流音樂,還是輕便為主,如fiio btr5等,就算聽藍牙也不錯,還有2.5平衡端,聽過海貝R6,我還比較喜歡btr5,個人聽感
如果初燒入耳式我會想推SHURE AONIC 4,雖然近九千,但是圈鐵高低音都有一定水準,就算不上擴也是有一定水平,之後隨著DAC+耳擴水平提升也會有更好的表現雖然帶點音染調味,但對於剛入門的來說應該是比較輕鬆的聲音吧我也是與其一開始用普通的耳機,倒不如初燒就是接近萬元等級耳機這派的畢竟這個層級的耳機素質都已經有很不錯的水準搭上好一點的音源就有水準以上的表現了等到越陷越深DAC&耳擴上了,因為本身素質不錯,每次升級前端也還能跟著解放之前被限制的部分一直到真的上不去了再更換更好的耳機這樣才不會在過程中浪費太多金錢在耳機上
Bishop5555 wrote:想請問,會推薦手機的小尾巴附平衡嗎 自己是先耳罩+台機聽了好幾年才開始聽IEM入耳式的.耳罩目前只留HD660S 與 B&W P7,其他都送人了.只能說數位進步的太快,以前買的FIIO X5 II 都已經比不上新的4.4平衡小尾巴了. 音響工程 在(發聲單元/腔體結構/音響心理學)各方面,每年都有相當大幅的躍進,舊晶片機種/耳機很快就被比下去了 就像防潮箱滿滿的單眼相機與鏡頭,出門卻只有帶小無反一樣,過往浪費的錢(都能買台車了)只能當作付學費了.像樓主目前若只有手機+TRN V90, 旁人很難告訴你再多花個3~5萬會有多大的差距,更別提耳罩與耳塞的先天巨大差異.我的建議是先用最接近的系統(手機+小尾巴+"夠好"的IEM耳機),才能知道自己面臨的天花板與投資報酬率.DAP 太貴,附加的WIFI/BT功能還不如用淘汰手機+好的平衡小尾巴. 也千萬別再去選2~3000元附近的平價CHI-FI耳機了,那些堆料出來的電子儀器實在多半都與真實樂器的tonality有很大的差異. 連我的final E4000沒換線前都被收在抽屜好一陣了,偏偏它這幾年都還是VGP(~2021)的受賞者!! 當然很多人是追求刺激的"數碼味",但私人認為,系統是要能久聽不膩甚至小小感動,就像是以前的LP+真空管晶體機.就像在聽"羅伊・奧比森 (Roy Orbison)與朋友:黑白之夜"中的"Pretty Woman", 從系統中可以聽到Bruce Springsteen 彈吉他的屌樣, 或者可以辨識出Tom Waits ,Jackson Browne, Bonnie Raitt, K.D. Lang與Jennifer Warnes在Back Vocals 時的聲音與位置(對比BD DTS 家庭劇院系統),就會有相當程度的滿足.樓主可以去蝦皮 key 一下 "IE800S" (不建議IE800,吃前端), 加條4.4mm平衡耳放小尾巴. 如果有常去Live house 或自己玩BAND的人,應該可以體會出"發聲器"與"樂器"的差異有多巨大. 而"真"這個字是這套小系統所能得到的最好回饋.[平衡下的沈穩德國之聲] Sennheiser IE800S動圈之王 <------Recorded in 1987
愛迪5438 wrote:自己是先耳罩+台機聽...(恕刪) 只是,叫一個初燒的人一下子就入手2萬多可以初燒即退燒的Hi-End耳機…加上16股銀線跟平衡頭…這副耳機加一加至少4萬…這也太推坑了吧話說…您的兩支耳罩各自價位都還比這IE800s還便宜耶個人想法,初燒還不用一次就那麼高檔的設備啦,除非樓主本身是預算無上限的人(不過看留言好像也不是),不然一步一步來,一萬左右的耳機說真的就可以玩好一陣子了但是關於DAP個人反而持反對意見,DAP的功用說白了也是播放器跟簡易隨身dac合在一起,以前手機還不這麼發達的時候DAP或許有它的必要性,現在隨著晶片技術的演進,跟手機的發展,基本上手機輸出的訊源加上好的小尾巴,輸出的音質就不輸市面上等同於小尾巴價位的DAP了不信?我們來看看市面上有多少DAP的音質能屌打手機接藍蜻蜓吧?有藍蜻蜓音質的DAP大概都是兩倍價位了為什麼?螢幕、記憶體、電池、外殼沖模都需要成本的啊…與其出門還要帶著手機加一個跟手機差不多大的DAP還有耳機(我甚至還看過很多人的DAP還會再捆一台隨身耳擴)倒不如手機加一般隨身碟大小的小尾巴加耳機來的輕巧,不然就是手機加隨身帶電池和多插孔的DAC耳擴一體機(同價位下純粹的一定比複合的強)加耳機…個人是覺得DAP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