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我也是視MD為我的第一個採購計畫,可惜當年還是學生,一萬多塊的MD實在是下不了手(那時還沒有iPod之類的,只有CD),但是曾聽過家人有使用過MD,音質實在是沒話說。可是種種機緣,讓這樣好音質的機器,沒落了。我去年曾到秋葉源時,還發現日本MD機器還有很多款,大約有一個橫架吧~但大部分都是以SONY為主,我想可能只有日本這樣的3C勝地才有這樣的光景吧。台灣有賣MD應該很少了。 ~這又是另外一個3C歷史吧~
這個問題每隔一陣子就會有人提出來詢問,即使MD的音質比CD差, 但是它的攜帶性在那個年代也還是比CD方便許多,[就算是隨身攜帶也要講求音質]<---我想這是SONY的堅持,就像他堅持PS3要用BD, 不管大眾的Monitor是否能跟上水準,這也是一種品牌形象, 做一些特別的東西,堅持不用Mp3卻讓SONY隨身聽市占率大降但我更相信有許多人就是不想跟大家一樣, 滿街的iPOD,只能感嘆它的特別版只有紅色跟U2(除了日本一些簽約的紀念機種以外)用MD, 雖然麻煩, 但已經表示自己態度上的某種堅持,(如果有人錄過DAT就知道錄MD算是簡單的了)幾個原因會讓我漸漸脫離聽MD,1.市面上沒有MD專輯, 轉錄過程因為軟體親和力不足, 甚為麻煩, 早期轉錄靠光纖,MP3流行後有許多音樂是下載而來, 試聽過後再去買CD, 但不可否認有些歌後來不會去買CD, 或是根本就找不到CD2.沒有後續機種的支援, 會讓許多新手卻步, 也讓老手望穿秋水3.機器的價格偏高, 學生除非零用錢夠多, 即使有薪水也會考慮一下有幾個原因會偶而拿出來聽,1.怕機器掛掉了, 偶而要拿出來把玩一下2.有朋友想參觀舊機器, 順便見光3.自己製作的MD合集有一種成就感, 從櫃子裡拿出來就像要回味當年的種種, 耐久度絕對沒話說現在手上還是有MD Player, 還有數不盡的MD空白片,不過慢慢變成收藏品了
dylan690403 wrote:最近買了新的HIMD...(恕刪) 許多人聽隨身聽不是要求音質,而是便利。而iPod極簡的同步方式與唯一的圓盤操控。成了為何它會賣出一億台的關鍵試想,大部分人聽隨身聽時,都是在大眾運輸上的吵雜環境或是在健身房,此時音質的好壞已經不重要了。
其實有東西的成功與否並不純然只是東西使用的技術或是效果較好, 還有許多的因素!例如以早期的 Windows 3.1 與 OS/2 之爭, 或是現在的 Windows 與 Linux like 系統而言, Windows 的技術或是穩定性等都可能敗給其它系統, 但是結果呢?行銷與其他因素影響有時比純技術面重要多了!我為何用 Windows ? 因為軟體來源多, 懂得人多, 出問題可以問的人也多, 一大堆的多..... 方便嘛!!!我為何用 IPod? 聽 MP3? 因為 MP3取得容易, IPod 已經成為時尚的象徵, 太多的.... 當然用嘛!!!MD 只要有廠商出, 一定會有人用, 因為會有人欣賞它的高音質, 但是更多人會用一般的MP3 Player, 因為大家都在用呀!!!
Rino wrote:我第一台MD就是Sharp的,那時候還沒有MP3這東西...12~13年前吧... 12~13年前已有MP3檔了,但那時有沒有播放MP3的隨身聽???我就不清楚了!我記得拖了很久,才有MP3隨身碟。想當初我用P-100的CPU,把CD抓音軌成WAV再轉成MP3也要轉很久....那時也只用電腦聽。
說到MD,不禁要嘆一口氣我也買了好幾台最後一台的型號應該是MH-N1的樣子我也忘記了擺在家裡被灰塵佔據幾年前還在玩樂團的時候在還沒購入錄音器材之前都是用他來暫時墊檔錄音的呢會在台灣賣不起來的原因唱片公司不支援也是其中一項吧拿來都要自己轉畢竟有點麻煩雖然他實在好用輕薄短小(是沒有比現在的MP3小啦)拿在手裡扎實的手感也不是現在的便宜機種能輕易取代的呢.....
我也覺得MD的沒落與SONY的獨占策略有關,雖然如果可以變成主流規格的話,會有相當大的獲利空間,不過在價格上的大劣勢,確實讓它沒有辦法在市場上生存。唉,我個人也買了兩個:一台n10、一台rh1,死忠了這麼久,現在還為因為要買車,而找不到車用md的套件而苦惱
mp3會流行真的很,科技在進步,人卻因為方便而走倒車,對聲音的好壞卻寧可不計較,來涂毒自己的耳朵,320kb的音質已經是我對它的最大容忍度了,除了方便它還能有什麼,但卻是它最大的優勢,有些人就是寧可花錢買機器來讓自己不方便,除了音質一切的不方便都可不在乎,但卻可獲得以往的感動,找到聽音樂的那種感覺,而不只是依賴電腦傳那般兵生硬且呆板的動作,很榮幸的,我也是其中之一,雖然我加入才一個月,但以買近五台,只希望能與周遭朋友一起分享,只是不知是否來的及,希望md雖沒落,但不要消失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