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唯一讓我覺得詬病的是買之前沒試聽而已...
1.我相信第一次聽到的音感... RUN IN前後有沒有差... 這我不敢直接否定...但是我覺得有改進... 或許覺得這種改進"是耳朵連續聽這款耳機->已經習慣了" SO... RUN了100小時... 再拿來跟你最常用的耳機做比較比較準^^
2.要RUN耳機這種東西可以算常識啦... 因為不管哪家音響店家老闆都會跟你說明的事項 >..< 也許這是表現不如預期的一種藉口吧~
不過樓上有位大大拿車子的磨合來比較耳機的RUN IN我覺得不太妥當....
家中有E280和馬3各一... 未磨合前光輕踩油門你就會發現有多大的不同.... 我想樓主要表達的意思大概是這樣~
sendox wrote:
我的看法是跟樓主差不...(恕刪)
我倒覺得汽車磨合來比喻耳機run in蠻適切的,
sendox大說的踩下油門就知道有多大的不同,
那些不同不就來自馬力、扭力輸出、懸吊軟硬、底盤設計等等,
(馬3跟E280的差距坐進去就知道,也不用等踩油門了...)

這些性質也就類比到耳機的頻率響應、音場、隔音、舒適性等等,
是最初設計時就已經定下的方向。
耳機run in前後,
聲音走向其實都一樣,(原po跟sendox大指的其實就是"走向")
um2的中性不可能run成Grado清亮,
就像馬3怎麼磨也不會磨成E280一樣...,
只不過聲音會更開以及紮實,
高低頻延伸會好一些,
至於幅度會不會大到聽得出來,
我覺得中高端的耳機run in後音質改善的幅度還蠻大的,
聽不聽得出來又是個人差異問題了。
買了好耳機,
其實也不用刻意run in,
聆聽的過程自然就在run in了,
慢慢感受它聲音的變化其實也是一種不錯的經驗;
最後,
雖然run in的效果和重要性在音響或耳機系統上都被廣泛認同的,
但也別對run in存著過多的期待與幻想,
音質會有所提升,
但聲音的走向是不會改變的,
所以大家才會不斷提醒試聽耳機的重要性~

當時我還在當兵,有一次跟學弟留守時聊到耳機
他說他用的耳機大概要9k多,我聽到愣住於是就凹他...
不對,是請他下禮拜收假帶來借我聽聽看
訊源是nano當時我的耳機是ck5
在聽過um2後我有好一陣子不想再碰我的ck5
就在聽過um2的下個月我自己也敗了
剛到手時感覺很怪,中頻跟低頻都不錯跟ck5比起來乾淨很多細節也變多了唯一不舒服的就是高頻很刺耳
看討論區的前輩說um2使用半年跟一年後都會有新的發現
本來不相信,後來um2的表現讓我相信了這點,run過之後整個聲音乾淨很多本來毛的刺的地方都沒了
"每一次的寧聽都是新的感動"這是我對um2的評語
um2是我踏入這無境深淵的耳機
到現在我還是很喜歡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