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3

Chord Hugo聽感搭配暨技術資訊分享(更新TT初步聽感)

Puppet Master wrote:
lieberstan...(恕刪)


那應該就是Zingali的影響了。話說Zingali也是被低估的好喇叭,我先前有機會試聽過Overture系列的書架喇叭,它的聲線是溫暖龐大的,音場定位也很有水準,做工更是義大利精品傢俱的等級。雅士曾經很用力的推,無奈台灣好像不太能接受這種半號角式的喇叭。

看起來Chord的器材應該都是中性路線,搭配Magico感覺上也是相當速配的選項(就是價格吞不太下去...)。

Chord的DAC64或QBD76基本上聲音應該都會比Hugo再好,不是在核心的部分。Hugo的核心,也就是濾波演算的字串長度(Tap Lenth),是DAC64 MKII與QBD76那時的技術所無法達到的,然而後兩者同樣還是根植於Rob Watts堅持的高昇頻倍數,WTA濾波與Pulse Array DAC,且於分砌的Pulse Array DAC線路部分更是比Hugo的龐大許多,更別說Chord拿手的快速交換式電源,以及更高等級的數位/類比輸出級。

然而,以Hugo的體積,售價,功能性等方面來考量,我想Hugo是一個很好重新認識Chord產品(特別是Rob Watts所設計的數類轉換產品)的敲門磚。



ar3a wrote:
Hugo目前唯一覺得雞肋的只有crossfeed了
不知道什麼情況下會需要使用他


Crossfeed我聽是有差,開的越強,音場就越往前方移動,而非只在兩耳邊散開,而且對音質沒什麼可聽聞的影響。

但是這個功能就看人,喜歡的就用,覺得不適應的就別開了。
Weiss INT204 音悅公司貨 2014.06購買 使用不到一個月 與系統不搭出售

今天有人po.有興趣的搜尋一下
j49409 wrote:
Weiss INT2...(恕刪)


看了一下價格,沒有非常動心的感覺,不像去年年底My AV的那部,價格很佛心。

話說外加DDC這個選項這陣子在Head Fi的Hugo串上掀起了小小的波瀾,有些人被誤導以為DDC可以從外部來影響Hugo電池供電的特性,這是完全錯誤的想法。

Hugo不論如何,皆是由電池供電,外加DDC主要的用意還是爲了阻絕電腦訊源端透過USB滲出的射頻雜訊。如果前端訊源的USB輸出部分針對雜訊的隔離或是電源的供應皆有處理過(如Aurender的W20、X100系列),事實上是可以安心直接以USB接駁。並且,如果加了DDC到訊號路徑中,那麼前面的USB線,以及後端的同軸數位線所扮演的角色就更加吃重了;跟據AQ原廠的說法,任何位於訊號傳遞路線上的線材都是在減損訊號的傳真度,好的線材意謂著減損較少,因此如果要加DDC,讓訊號走更長的路線,那麼這居中的兩條線的影響就不言可喻。

幸賴Gadgetman兄介紹了BlackCat的平價高CP值USB線,看了看製線者的背景,我決定投一票信賴票,跟了團購,順便帶了一條Reference 808的數位線。這樣一來手上就有各3條不同價位的USB線以及數位線。待後續收到線後,再來更新聽感。

lieberstanley wrote:
看了一下價格,沒有非常動心的感覺,不像去年年底My AV的那部,價格很佛心

他還有附一條可搭配DC-116的Telos DC線.這線最少3000.還可議價


lieberstanley wrote:
幸賴Gadgetman兄介紹了BlackCat的平價高CP值USB線,看了看製線者的背景,我決定投一票信賴票,跟了團購,順便帶了一條Reference 808的數位線

Gadgetman兄帶頭衝.大家跟著跳水

高價的Reference 808數位線.大概都是這棟樓貢獻的

看了這個價格
再加送這條線
真的沒有很心動的感覺+1
昨天將新買的 B&W MM-1 主動喇叭(500鎂)接上Hugo

結果聲音粗(比原本的Bose computer musicmonitor 主動喇叭 300鎂).看來有得run了

還破音.只好Hugo輸出轉成開機模式(綠色).讓進入B&W MM-1的訊號電壓降低

原本的Bose都直開最大模式(淡紫白色)也不會破音

將B&W MM-1改接DC-116線性電源(調成16V).還差的蠻多的

原本的Bose改接DC-116線性電源(調成17V).只差一些

表示B&W MM-1放大部份對電源比較敏感


B&W MM-1 主動喇叭右聲道(內建放大)頂蓋好熱.太熱時有熱雜音

開太大聲時會共振.影響聲音的表現.這兩個問題要處理一下



買了一些東西:

黑金石 10cmx10cmx3cmx 4片 倒角0.5cm.水磨,底部乾磨(1片約800g)

H48-6G 高效能導熱矽膠片(100X100X2mm)雙面無背膠(導熱係數 6.0 W/m.k)
這個比較貴.要用在右聲道(內建放大)頂蓋幫助導熱

L37-5-2 100X145X2mm導熱矽膠(雙面無背膠)(導熱係數 1.6 W/m.k)
這個用在左聲道上方黑金石與底部兩塊黑金石下面
有類似吸盤作用.勞勞的吸附桌面.不易移動

3M導熱雙面膠 寬10CM 散熱片用雙面膠(導熱係數 0.55 W/m.k)
黑金石底部是粗面.需要3M導熱雙面膠黏住導熱矽膠片




開機半小時後.右聲道(內建放大)頂蓋黑金石溫溫的

左聲道頂蓋黑金石是冰冰的

有效的將熱導至頂蓋黑金石.幫助散熱

開太大聲時也不會與桌面發生共振








上二個星期重感冒,耳朵塞得很嚴重所以停機了許久。期間鼻水流個不停,衛生紙都用掉三四包去了,深怕一直擤鼻涕會造成聽力永久的傷害。好不容易昨天漸漸好了,趕緊拿起耳機播放熟悉的音樂,看看耳朵有無受到嚴重的損傷。還好,一切似乎都恢復差不多了,對音樂的感受好像沒有太多的變化,貝多芬還是貝多芬,沒有變成巴哈。咻!好家在。

確認聽力沒問題之後突然有個瘋狂的想法,記得Weiss DAC202U有AES輸出,心裡想說不定可以將DAC202U當成DDC轉出SPDIF給Hugo然後跟Yellowtec PUC2比個上下。這下可真的是歌利亞與大衛的決鬥了。

決鬥分成二部曲:
1. DAC202U vs PUC2 only(不慣驅動程式)
2. DAC202U vs PUC2+驅動程式

決鬥一部曲可說各有擅場,DAC202U聽起來比較柔和也比較有韻味;PUC2 only就比較清亮。二者在音場寬度與深度上相差無幾。整體而言是有比直接USB入Hugo來的好,請參考前述PUC2的聽感。

決鬥二部曲則是由PUC2 K.O.了DAC202U。PUC2+驅動程式之後如虎添翼,音場寬度及深度都提升了一個等級,確實可以感受到如絲質般的小提琴高音。相對的此時就感覺DAC202U似乎軟了一點點,整體的氣勢就弱了。

這實在讓人非常的懊惱,比USB DAC - Hugo 贏過 DAC202U,比DDC - PUC2 又贏過 DAC202U!哎!不如歸去兮。真如聖經所言,大衛必勝歌利亞!!!
Gadgetman wrote:
上二個星期重感冒,耳朵塞得很嚴重所以停機了許久

有年紀了.身體要保重

要多運動.增強自身的免疫系統功能


j49409 wrote:
昨天將新買的 B&W MM-1 主動喇叭(500鎂)接上Hugo

結果聲音粗(比原本的Bose computer musicmonitor 主動喇叭 300鎂).看來有得run了

...(恕刪)


j大, 請問從Bose換成B&W的原因是什麼呢?

我記得這兩對應該算是同等級對手

另外, 你應該有拆過Hugo主板, 請問可以分享一下訣竅嗎?

我目前只有用目視的, 兩邊端子互相卡在洞裡, 應該是無法拆掉主板螺絲後就直接拿起

只是還想不到訣竅會是什麼

謝啦^^
未來有個人會需要你
  • 16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