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

[開箱]「藝術無國界,音樂無貴賤」─ Sennheiser IE800專業評測

煙虫 wrote:
每次都千篇一律的回文在刷存在感,始終針對這個毒、那個毒,這裡Q彈、那裡Q彈,對於別人的意見或推薦都酸溜溜回文,然後又啪啦啪啦的毒來毒去!....(恕刪)


其實所謂的「Q彈」 也可以倒過來變成「彈Q」 「滑順」 則可以變成「順滑」
甚至就字面上看「Q」就是「彈」「彈」就是「Q」「滑」就會「順」 「順」就會「滑」
意思都是一樣的 這就是中文的奧妙之處
所以從這裡也可以發現到這些廠家業配文寫手的操作模式
很多就是在玩文字遊戲 湊字數交差而已

至於「Q彈滑順」 這形容從何而來 我個人是覺得可能是來自一些美食節目 食尚玩家之類的
「Q彈」 通常是用在形容麵包 饅頭 包子等麵粉類製成的食物 經過發酵後的口感
或是一些海鮮肉類等...
「滑順」 可能是指麵條 冬粉 飲料 湯品類的 取其 「絲"滑順"口」中的「滑順」 吧
總而言之這些形容詞 都是裝模作樣 故弄玄虛 一點專業也沒有

真正的專業是在於 既然要講 敢講 首先就要提供測試曲目 並且要說「Q彈滑順」
就要很明確的說出哪一首歌的哪一段 第幾分第幾秒聽到所謂的「Q彈滑順」 的感覺
而不是什麼都含含糊糊帶過 況且很多業配文往往就自相矛盾狀況一堆
舉例來講 可能一個賣線材的 他首先會強調線材有「方向性」
藉此以突顯專業之處 畢竟不同那種一條幾十塊的便宜貨
但一方面又描述其線材「低頻Q彈」 「高頻滑順」
那如果按照這邏輯 因為線材本身的「方向性」
所以把它倒過來接 是不是就變成「低頻滑順」 「高頻Q彈」?
...我覺得這點廠商很難自圓其說 也是自相矛盾的最好證明
更何況 歸根究柢 所謂的「Q彈滑順」
對於欣賞者 音樂和器材之間又有什麼樣的差別和影響嗎?

華華 ~ 華起來 @_@ 讓我們一起華
aaron791022 wrote:
建議各位前輩們不要再添磚了,就讓此篇沉下去吧,雖然滑大師現在天天自添磚維持就是......(畢竟從沒有蓋過如此高的樓,難得出現生涯代表作,就算整棟樓都是罵聲,在滑大師眼中應該還是覺得非常有成就感...(恕刪)



不能完全認同你的看法 每位網友都有表達意見的權力 這裡無所謂對與錯
只要秉持理性溝通原則 相信不論你我都能從中學習獲得經驗
無論是在音響還是音樂方面 一點意見給您參考了
ace1718 wrote:
看來你沒做到你的偶像真正想要你做的事.......(恕刪)



抱歉讓您失望 有機會我會盡力改善
謝謝
man59 wrote:
TAS推薦就買? TAS創辦人HARRY PEARSON你先去搞清楚再說
我一直強調用耳機聽大編制只能感受不能全部拿大編制來評鑑, 沒想到你還敢買這張大笑大笑
你用耳機聽羅伯蕭馬勒八會比蕭提馬勒八更慘, 羅伯蕭這張編製更大低頻更多
等級不夠高的喇叭都很慘了更何況耳機聽起來根本是擠成一團,
用喇叭聽主唱人聲是在喇叭前方合唱在喇叭後面排排站, 耳機拉不開通通擠在一起好好的"想"受

電腦光碟機和高階CDP比已經差一截了
若你又用電腦轉檔, 會聽到細節少了一截, 不信你自己用光碟機直接撥放和用檔案聽看看
而且DVD和BD這兩台聽起來絕對不會一樣, 除非你耳朵有問題
你用耳機和電腦檔聽這張馬勒八連6成威力都感受不到, 你還能寫出心得...(恕刪)



1.以價論聲為之劣! 以貌取人為之拙!
不清楚你想表達什麼 怎麼說我也是聲海旗艦HD800與IE800用家裡
少數能真正掌握古典音樂精髓的使用者
要不然一般人拿來也是聽流行歌 講究一點的也聽爵士 電影配樂 西洋流行....
差不多就這樣了更何況你也不是HD800用家 怎麼會知道實際聽感會如何

2. 雖然錄音本身就有極限 但使用大編制樂曲才能真正考驗系統能耐
個人也是透過HD800的犀利還原解析能力 作為研究古典音樂作品與錄音之家用器材
再輔以IE800+ZX100隨身系統組合參考 隨時隨地一有機會就聆聽古典音樂作品維持優異聽感
也才有機會在近日完成馬勒《第八號交響曲》的相關研究
這可比台灣各大學學術研究機關論文都還早發表
有機會可以參考一下ptt古典樂板 所以並不像你想的只是聽個氣氛這麼單純
況且要比版本我多的是 無論是要針對作品本身 錄音 詮釋等...也都歡迎隨時提問 謝謝

Hight~你好 wrote:
這張有「千人」交響曲之稱的張輯真的是氣勢滂勃。。
男高音。女高音。合唱者皆為德文~~

聽到最後是蠻壓迫的~~

我聽完了。。就這樣~~為什麼~~

不是器材不夠的原因。。
而是。。為什麼製做此交響樂。。作者的心聲。。
作者要表達的情感與內容~~
指揮家的帶動與熱情~~
還有現場的畫面。。演奏者的表情與情境。。
這些有的是是要翻書來研究一下。。還有看個畫面來感動
聲音是無畫面的影像~~
所以如果沒有辦法融入情境是無法令自己很享受在音樂裡~~
...(恕刪)



抱歉現在才回
關於馬勒《第八號交響曲》的分析 已經發表在ptt古典音樂版
https://www.ptt.cc/bbs/clmusic/M.1491152990.A.B8D.html
https://www.ptt.cc/bbs/clmusic/M.1490468411.A.939.html

基本上90%以上的樂句都可以解 有任何疑惑請隨時提出
「有問必答 保證免費」 真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換作是其他人什麼專業人士的 你去問他們 要不是不理你 就是跟你說不會

畢竟古典樂不同流行樂 裡頭很多學問
對一般人來講因為陌生 會感覺有難度
而國內舉辦的一些古典音樂講座 又通通都是要錢的
且一年也沒幾場 又未必會講到馬勒《第八號交響曲》
目前台灣的碩博士論文裡也沒有相關文章

而我個人是因為沒有這些專業包袱
所以能夠透過深入淺出 淺顯易懂的方式來讓樂友理解
分享個人聆賞經驗 無論專業與否 經驗程度 聽我解釋一遍就一定明白
除非是個人因素 不想學或真的學不來 當然那也沒辦法






pariah.T wrote:
1.以價論聲為之劣...(恕刪)


我說滑大阿
你要討論專業無所謂
但要評論器材至少也先把資源補足再說吧
ZX100推力比ZX1還差,走向又偏流行
你跟我說推IE800來聽古典會好聽?????
直接跟您說,ZX100推IE800齒音多到可怕...

再來...HD800是好物沒錯,但您手上的WA7d連他的40%都發揮不出來
這樣您說要討論耳機性能....恩
試問您是否聽過100%發揮的HD800??

再補一個
論古典您有專業,但論器材版上比你強的人隨處可見
HD800/IE800真的不是什麼稀世珍品,請您發言尊重一下他人專業
論壇的精隨在於互動,不是聽您單方面吹捧自己+否定別人的地方


發完這篇我看我可能要被黑單了...
莫辰 wrote:
女毒也可以戰那也是醉了…這詞是人發明的誰說一定是你描述的那樣汗喜歡聽歐美那種的女聲大有人在啊 還不是一樣說是女毒 自己反對人家說女毒又自以為是的定義一堆女毒應該是怎樣的
還真很少看到自我感覺那麼良好的人呢 嘴上說不評判還真是什麼都判了

這又不是音樂版 何苦打上那一大堆不必要論定的話? 你這樣講只會讓別人更反感而已 講得好像大家以多欺少以偏概全一樣 也不想想是你自己一開始就言語失當(恕刪)



1. 我想您可能有些誤會了 "女毒"的發明是來自動漫衍生出的音樂 而動漫的靈魂就是動漫美少女 所以導果為因 "女毒"就是動漫美少女的最終型態 也就是如果沒有動漫美少女 "女毒"一詞將永遠不會出現在這世界上

問題是 動漫美少女的概念幾十年前的動畫片就有 但為何當時沒人講"女毒"? 很顯然的跟後來的耳機 3C等產業的興盛發展有關 畢竟早期沒有這些多媒體播放工具 音響界也不太重視隨身耳機這領域 但隨著電子產品技術進步 開始有了大容量USB 智慧型手機 隨身播放器之後 動漫商便乘勢而起 聯合耳機廠家(特別是日系廠) 透過網路媒體 持續營造一種動漫美少女與耳機間的關聯 繪製大量動漫美少女頭戴耳機的插畫 這就是一種行銷手法的操作 請留意 從來沒有兩聲道或多聲道的動漫美少女廣告 所有的動漫美少女宣傳海報插圖 動漫裡的置入性行銷 全部都是耳機 這導致動漫迷在潛意識裡就會以為 耳機是與動漫美少女溝通的橋梁 只要戴上耳機聽著動漫音樂 就等於享受動漫美少女歌唱的個人專屬音樂空間 加上耳機廠商在技術上進行的調音工程 更能表現女聲特性 久而久之 越聽越入迷 就會產生一些奇特的想法 感覺自己好像"中毒"了 無法自拔 於是就有了"女毒"一詞 所以你仔細去觀察 凡是講"女毒"的 正宗"女毒"的 絕對是動漫迷或少部分受其影響的J-pop迷 正常清醒的人 了解前因後果的人 是不會講這種話的

2. "女毒"一詞因為我認為有物化 歧視女性的意思 也就是把女聲當成是取悅聽感的工具 我認為這對女性是有些不尊重的 不適合在開放式論壇討論 但畢竟我身為一個藝術愛好者 本來對這些倫理道德 是非善惡就沒有什麼成見 只是提出個人看法 和解釋而已 並沒有批判的意思 若有在言詞上過於強硬的部分也可以提出來 本人會視情況做修正和檢討 謝謝

3. 不太懂你的意思 我之所以一再強音樂與音響間的關係密不可分 就是要求談音響就不可避談音樂 否則評論只會淪為空洞和形式 而這音樂當然是以古典音樂為主 就算要流行最低標準也是西洋流行 音響世界就是如此 要講專業就只有選擇古典 不信有機會到音響論壇雜誌總編 劉漢盛先生家訪 帶著唱片一群笑嘻嘻動漫美少女封面的 你教人家心裡會怎麼想? 誠然沒錯 有錢花得起 到了音響店 音響展 聽什麼人家都說好 可是一旦涉及專業 很抱歉 有些時候是沒得妥協的

man59 wrote:
別人分享Sennheiser HE1大奧靜電耳機系統聽感
用形容詞下巴掉下來你也要說嘴, 聽到太驚訝嘴張太大下巴脫臼是會發生的
人家下巴掉到地上也是可能的, 就不能跪地上膜拜嗎?

你文章內的驚天地、泣鬼神;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才叫做誇張? 誇張到極點完全不可能發生
只有可能天打雷地震動去驚你, 你想驚天地? 這個絕對不可能發生, 文章亂用詞你更會亂用
真的有鬼神會出現你不但泣會嚇到下巴都脫臼, 想泣鬼神? 這個也絕對不可能發生
前無古人可能大部分古典愛好者同意, 後無來者? 百年千年萬年後誰敢保證無來者?
要數落他人前先回去想想自己發的文章, 自己打自己臉就屬你最瞎
...(恕刪)




1. 這只是我個人看法 畢竟要能鑑賞到傳說級耳機Sennheiser HE1是很不容易的機會 但今天如果已經是身為受邀的商家代表 結果還把那種平時在社群網站 嘻嘻鬧鬧的不正經態度帶到展場 聽完以後講不出感想 就開始胡言亂語 無聊當有趣 自以為幽默的這種行為 我認為很不可取 相信廠商也不樂見 是以提出批判 且記得之前HE1剛推出時 很多名人也受邀參與評測 但這些人可能就高級音響用家 平時也是聽些簡單小曲 既沒有音響專業 也沒有音樂專業 就是有錢炫耀慣了 根本就很少在使用耳機 聽過的器材也不多 還講得頭頭是道 深得其味的模樣 還有一些號稱製作人 音樂人的 平時寫的也就是一些電子合成的音樂歌曲 他們的專業主要是在軟體方面的操作 耳機或喇叭的專業則是在監聽方面 評論未必準確 剩下一些可能就是耳機相關的網路紅人 平時可能就透過youtube等平台發表評論視頻 一樣都是講得好像很懂很厲害 但看那樣子就是聽流行歌 電子舞曲 街頭搖滾的 這樣的人也來評論 說真的我個人不以為然 但這些純粹對事不對人 若有冒犯之處請見諒

2.這個不會 一點都不誇張 音樂史資料確有記載 馬勒在1906年8月16日致信指揮家孟根保(Willem Mengelberg 1871-1951)時寫道:「...這是我有史以來最龐大的作品。不論內容或形式,都極其獨特,獨特到難以言述的程度。你不妨想像宇宙震天價響的那種情況。納以不是塵世凡人的聲音了,而是一種繞行天體的行星,是一種恆星呢。」...

另外 個人對馬勒的《第八號交響曲》研究報告前不久也已發表 有興趣可以參考 欣賞過程中遇任何問題也可以提出 本人所有音樂諮詢完全免費 有問必答 並保證解釋到明白為止 機會難得 敬請把握 謝謝


pariah.T wrote:
1. 這只是我個人...(恕刪)


你的馬勒第八號交響曲心得我讀過了

心得是:請充實發言內容,加油,好嗎?
  • 9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