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7980 wrote:
詢問幾個問題
1. 最常聽的古典類型是?
2. 同問題1.您最喜歡的作品/專輯是?
2. 承問題2. 第幾首/章/節
4. 欣賞的部份是?
5. 除了上述音樂外,有其它喜歡的類型嗎?
6. 承問題5. 作品名 / 作品中的_部份 / 原因 ...(恕刪)
1. 最常聽的古典類型是?
主要是歌劇 大型聲樂作品 及大編制管弦樂等大型作品為主 內容越複雜越有深度越好 畢竟好作品要有一定規模 才能表現足夠的深度 力度 廣度 而一些小品類型 如一般非古典樂迷只能聽的簡單古典小曲 或所謂的初級入門曲目 感覺就是聽輕鬆聽好玩的那種我都不愛聽
另外若以時期區分的話 主要偏重在浪漫樂派 和少量巴洛克 古典 現代 至於巴洛克以前的早期音樂 和一些當代音樂 因個人不認為屬古典音樂範圍 故幾乎不聽 還有個人也很排斥一些片段精選類的古典專輯 也不喜歡人家拿那些來跟我講 我在這邊一再強調「專業古典」的觀念 最基本的 麻煩一部作品請"全部完整聽完"再來講 例如一首交響四個樂章 那就四個樂章全聽完 一部歌劇四小時 那就四小時全聽完 我最不想看到就是那種什麼詠嘆調精選集 highlight版之類的... 那種感覺都很不專業
2. 同問題1.您最喜歡的作品/專輯是?
聽古典音樂是一輩子的事 像我們這種資深的古典樂迷都知道 可能每個時期心境不同 或是依當時欣賞能力的強弱 聽的作曲家和作品類型都會不同 像我知道許多樂迷也是隨著年齡增長 聆樂經驗累積 才開始聽懂像馬勒 布魯克納等一些高深的 篇幅較大作品 而我個人倒是沒有那種經驗資歷的問題 我是生來就要聽古典音樂的人 沒有經歷過什麼入門的成長的階段 古典樂對我來說就是想聽什麼就聽 完全就是依個人心情 喜好相當隨性的 樂在其中的那樣 這點是跟大部分古典樂迷不太一樣的 舉例來講 像我個人有一段時期很愛聽捷克音樂 收了許多史麥塔納 德弗札克 楊納傑克的作品 以史麥塔納的《我的祖國》為例 就密集收藏了10個版本 分別是:
1. 塔利希指揮捷克愛樂1954年錄音(單聲道) Supraphon
2. 庫貝力克指揮維也納愛樂1959年錄音 DECCA國際中文版
3. 庫貝力克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1971年錄音 DG
4. 威勒指揮以色列愛樂1978年錄音 DECCA國際中文版
5. 庫貝力克指揮捷克愛樂1990年live Supraphon日版
6. 梅塔指揮以色列愛樂1994年錄音 SONY
7. 諾靈頓指揮倫敦古樂家樂團1996年錄音 Virgin日版
8. 孟德指揮京都交響樂團1999年錄音 Arte Nova
9. 馬克拉斯指揮捷克愛樂1999年live Supraphon
10. 戴維士指揮倫敦交響樂團2005年live LSO
...推薦版本3,9
而歌劇部分 單一作品收藏最多的是華格納《紐倫堡的名歌手》 CD的部分 今年又多一套 合計11個版本:
1. 福特萬格勒指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與合唱團1943live(單聲道) Grammofono 2000
2. 貝姆指揮維也納國立歌劇院1944年廣播錄音(單聲道) Preiser
3. 卡拉揚指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與合唱團1951年live(單聲道) Documents
4. 克納佩茲布許指揮維也納愛樂與維也納國立歌劇院1952年錄音(單聲道) Eloquence
5. 克納佩茲布許指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與合唱團1960年live(單聲道) Golden Melodram
6. 凱爾伯特指揮巴伐利亞國立管弦樂團1964年live SONY
7. 庫貝利克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1967年錄音 MYTO
8. 卡拉揚指揮德勒斯登國立管弦樂團1970年錄音 EMI
9. 約夫姆指揮柏林德意志歌劇院管弦樂團1976錄音 【DG華格納歌劇大全】
10. 薩瓦利許指揮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管絃樂團1993年錄音 Warner
11. 蕭提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1995年錄音 DECCA
...其中個人推薦入門選8 錄音最好是11 個人最喜愛的版本是3,6 至於單聲道的版本較不建議 當然如果可以的話 欣賞演出的版本是最好 像現在藍光越來越普遍 不僅畫質佳 音質更是好 且入門系統門檻又低 相當值得推薦
在交響樂的部分 個人最近就特別鑽研馬勒《第八號交響曲》並大量收購 並以較近年的錄音為主要考量 目前已累計有12個版本:
1. 蕭提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1971年錄音 DECCA
2. 海汀克指揮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1971年錄音 PentaTone (SACD)
3. 鄧許泰德指揮倫敦愛樂管弦樂團1986年錄音 【Warner馬勒150周年紀念珍藏盒】
4. 鄧許泰德指揮倫敦愛樂管弦樂團1991年live LPO
5. 羅伯.蕭指揮亞特蘭大交響樂團1991年錄音 Telarc
6. 阿巴多指揮柏林愛樂1994年live DG (選自全集)
7. 夏伊指揮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2000年錄音 DECCA
8. 拉圖指揮伯明罕交響樂團2004年錄音 EMI
9. 布列茲指揮柏林國立管弦樂團2007年錄音 DG
10. 辛曼指揮蘇黎世市政廳管弦樂團2009年錄音 RCA (SACD)
11. 諾特指揮邦貝格交響樂團2010年錄音 TUDOR (SACD) (選自全集)
12. 楊頌斯指揮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2011年live RCO LIVE (SACD)
...錄音比較好的目前看是2,5, 6,11 詮釋的話各有特色 看個人喜好 並無太差的版本 但鄧許泰德版比較有特色
其它如鋼琴作品部分 個人比較喜歡的是 舒伯特《第20號鋼琴奏鳴曲》D959 與《第21號鋼琴奏鳴曲》D960
室內樂部分則是貝多芬《第13號弦樂四重奏》Op.130與《第14號弦樂四重奏》Op.131 版本是塔利希四重奏團
3. 承問題2. 第幾首/章/節
4. 欣賞的部份是?
《我的祖國》前四首:《高堡》《莫爾道河》《莎爾卡》《波希米亞的森林和原野》 另外要注意到史麥塔納《我的祖國》是六首交響詩合稱 所以實際是六首各自獨立不同時期完成的作品 並非一首交響詩分六個樂章 其次一般人 包含初級古典樂迷 很多都只知道《莫爾道河》 也因為最常被單獨演出 所以常會誤以為《我的祖國》=《莫爾道河》 這點也是不對的
《紐倫堡的名歌手》建議真的全劇無法一次聽完的 可以聽完第一幕前奏曲後 直接跳第三幕第五景 也是全劇最精彩的一段 音樂史上對這部劇這一段評價極高 無論是音樂與戲劇間的連接都到了極其流暢的程度 堪稱喜劇作品之最高典範 可先參考第三幕終曲 薩克斯獨唱及合唱 當然如果可以全劇從頭到尾 認真聽著音樂 看著劇本欣賞完是最好 華格納的歌劇常會讓人感覺看似冗長累墜 其實仔細觀其內容 無論音樂或劇本都具有相當有深度哲理 絕對不是這麼單純就表面看到的意思
至於馬勒《第八號交響曲》.... 你知道嗎? 這部作品可以讓你聽到 「宇宙間太陽運行的聲音」 你聽過太陽運行的聲音嗎? 你想聽太陽運行的聲音嗎? 是的話 那這輩子絕對不能錯過這部堪稱交響曲史上最偉大的篇章
如果說 交響曲是以海頓開始確認形式 貝多芬承先啟後 那馬勒《第八號交響曲》無疑就是交響曲之「終結」 強烈建議一生至少要完整聽過一次 畢竟台灣有人懂這部作品 而且願意免費給予指導 相信在欣賞方面應該有不會再有什麼問題了 這邊舉個簡單的教學例子 《第八號交響曲》第二部的終曲 所包含的幾個主題 其實在整個第二部中就陸續出現 所以想聽懂這首交響曲的第二部 最快的方式就是先把終曲聽熟 有興趣你可以參考看看 總之聽過以後哪一段 哪一句不懂 請儘管提問
以上先大致講到這邊 但其實還有很多作品也算很喜歡 只是可能比較冷門 錄音版本也不多就暫不介紹 因為你給我感覺好像是古典初學 或剛入門那類的 暫時看不出程度在哪 有興趣進一步討論再深入說明
5. 除了上述音樂外,有其它喜歡的類型嗎?
6. 承問題5. 作品名 / 作品中的_部份 / 原因
不清楚你問這什麼意思 是問我除了古典以外 還有喜歡其它的音樂類型嗎? ...這樣講好了 我的音樂世界很簡單 只有古典/非古典 二分法 不是「古典」就是「非古典」其它怎樣的我才不管
我知道音樂類型眾多 光流行還可以分什麼抒情 搖滾 電音 嘻哈 饒舌 鄉村 藍調什麼有的沒得一堆 其它還有什麼爵士啦 跨界啦 配樂啦...哩哩叩叩的... 說真的實在不想去深入了解 反正又不愛聽 我天生古典樂迷就是要聽古典音樂 我活著不為別的 就為這個 這樣講應該很明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