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

[開箱]「藝術無國界,音樂無貴賤」─ Sennheiser IE800專業評測

煙虫 wrote:
他都...(恕刪)


確實是這樣 畢竟每個人在古典樂領域理專精的項目不同
至於張忠謀先生算不算發燒友我是不清楚
但我倒是在電視上看過他親口講出喜歡聽貝多芬和馬勒
不過我在想他指的應該還是在交響曲的部分 這點跟我比較不一樣
我聽的是「全集」的 可以的話盡可能全部作品都要聽的人
例如我收藏的「DG貝多芬大全集」(87CD)
華納發行的「馬勒150周年紀念珍藏盒」(16CD)就是最好的證明
我不會是那種才聽幾部作品就出來講 要就是盡可能完整聽完評論才能夠全面
畢竟我是天生的古典音樂藝術愛好者 雖然人生徹底失敗
沒有一份像樣的體面工作 但或許也因為如此我可以把比較多心力
放在喜愛的音樂藝術作品上 反正已經不成功也一無事處了
但換作是那些大企業家 社會頂尖企業菁英分子 要一肩扛起這麼龐大的
對國家經濟發展有著巨大貢獻的事業 實在不太可能花太多心思在這方面
無論是玩音響或聽音樂 所以事業成功≠藝術成功
要想兩者兼顧確實不太可能 特別是藝術領域需要極大的天分和極度的狂熱才行
智智BEAR wrote:
大大要不要左轉到"音樂鑑賞室"這個子討論區呢?茶
這裡就叫"行動影音"不討論器材討論啥?
評論東西本來就主觀,要專業就不會在這發文,去雜誌編輯、音樂系寫論文啊
...(恕刪)


不同意這種看法 因為:
音樂與音響密不可分

你看國內相當資深的音響達人 劉漢盛 郭漢承等人 都是聽古典音樂的
端出來的唱片都是古典樂 甚至還辦音樂講座
講的都是古典音樂 而且人家是真的在講
先講音樂 討論音樂家作品 其次講錄音版本比較 最後才講器材
不是這邊裝古典高級講一講 然後藉機推銷的那種行銷手法...
從這裡就可看出古典音樂在音響領域理的重要性

畢竟音響器材只是機器 買來就是為了要欣賞音樂 而不是只想聽它發出的聲音
如果可以我還希望古典音樂雜誌能與音響雜誌整合
不然現在雜誌太偏重在器材介紹 討論很多都是關於機器聲音的 音質音色好不好的...
很少有人願意深入內部 去探討透過音響系統帶來的音樂藝術欣賞體驗
搞得雜誌厚厚一本都是一堆廣告 消費者買了之後 從這些浮誇的廣告詞中
根本無法獲得任何對堆器材正確的了解 所以我才建議音響雜誌應當透過古典音樂來提升整體文化素質
畢竟水平高了 口碑自然做出來 也能重新贏得消費者的肯定與贊同
連帶使銷售量增加 音響公司營收提高 雜誌社也相對獲利 可謂兩全其美的做法
實在不明白為什麼不能這樣做 更何況明明國內就有很多古典音樂相關人才

而且事實上 在音響器材討論裡 關於聲音的種種問題 很多基本是跟錄音有關
怎麼調整搭配是其次 買了很貴的音響去聽很爛的錄音
一來聽不出器材的價值 二來錄音也不會變好
花時間金錢在這上面根本毫無意義 到頭來都是一場空
只是有的人對自己比較誠實 了解自己上限在哪
有的人寧可選擇自己騙自己 甚至騙別人了
我這邊講的都很實在 對器材不滿意
先檢視自己聽什麼音樂 還有挑什麼錄音唱片真的比較實際
fyl0206 wrote:

  『英雄主題』本身有兩主題:第一主題是樂章開始後出現以撥弦奏出的簡單音型旋律,第二主題是木管加入後由雙簧管與單簧管合奏出的複雜音型旋律。在貝多芬是英雄主題鋼琴變奏曲中,這兩個主題幾乎都是獨立呈現的。而在本樂章,木管開始第二主題後,仔細聆聽,第一主題同時出現在大提琴與低音大提琴的撥弦中,這明顯的是『雙主題賦格』之作曲方法。

所以,你說得是貝氏的第三交響曲,第四樂章主題旋律是在英雄變奏曲中的第一個主題?還是第二個主題?自己搞得清楚嗎?另外貝氏為什麼要把英雄交響曲「變奏」?跟歐陸、法國當初的政治環境有沒有什麼因果關係?(拿破崙橫掃歐陸,然後登基?..)這個作曲動機應該比較重要吧?!...(恕刪)



1. 這題沒那麼複雜 我講的就是《普羅米修斯的生民》的終曲主題 而我要問的只是 這個主題在《英雄變奏曲》和《第三號交響曲》之前 也就是1802年時 還有哪部作品有用到而已

只是這樣如果只能回答出在《DG貝多芬大全集》裡有收錄到的那部 這題只能算簡單 畢竟書上或估狗都很容易找 若要更進階的話就是要能找出在《DG貝多芬大全集》裡沒收錄到的 也就是還有2部

而這邊很有意思的是 按理說看我好像很懂 答案應該正很確 但其實多年前我曾遇過一個很厲害的 很刁鑽的古典樂迷 可能比我年長許多 在國內或許可以排前幾名的專家 因為我只找到其中一部 而他跟說我還漏掉一部 但因為當時的我或許比較囂張一些有點盛氣凌人 所以前輩跟我講話就很不客氣 甚至幾番言語羞辱 但畢竟我是熱愛藝術的人 我不會記恨 只是這問題在我心中懸宕多年 後來回想起來花了 一點時間大概幾分鐘就找到了 畢竟有深厚古典音樂基礎 及欣賞經驗加上一套《DG貝多芬大全集》相對簡單許多


2. 看你這麼想知道答案 這題我過幾天會公佈 請您密切留意這主題
vule2011 wrote:
為什麼要買IE800 人聲不是IE800的強項。要不要把它賣掉換成Shure se535 或 se846 ?
...(恕刪)


這個我就不清楚了 但可以請教板上其他達人
雖然我曾有這樣提問 但事實上我後來確實沒這樣做
主要是我覺得這樣很不恰當
如果又是在公共場合的話 給其他人的觀感也不好
...對於未能解答您的疑問深感抱歉
之長 wrote:
某人文章看看就好
...(恕刪)


抱歉造成你的不快 不過我想你說的也沒錯
對於一個一輩子都在追求藝術的音樂戲劇鑑賞家來說確實如此

正所謂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特別是像我這樣的專業古典樂迷 高階耳機用家
更是一定要親臨現場聽個明白我才行
我承認我講話可能比較直白容易造成誤解
但之所以這麼敢講 主要還是因為天賦加經驗的累積形成的專業與自信
畢竟人對音樂藝術的欣賞能力透過後天學習培養終究是有限的
恰好我天生聽感比較好 對古典音樂感受力比較強
所以透過這個論壇提供一些意見作為參考 沒興趣者跳過便是 個人並不強求
且測試曲目全數公開的目的 無非就是希望能有人去聆聽去欣賞
聽完之後也開放討論 原則上針對網友提供的意見或疑問 我很少不回答的
在本人能力範圍內 能幫多少算多少
謝謝
aaron791022 wrote:
大大您說的太多了......
上面那一串可能又會淪為大師用來複製貼上,成為往後自己的見解汗

就直接群體回報“傳達不實訊息誤導他人,藐視其餘音樂”........

所有音樂都是MP3........(恕刪)


我想我應該沒有那個意思 但我承認我並不喜歡聽流行歌 包括所有古典音樂以外的音樂類型 這都是事實 況且現今流行音樂主要99%以上都是以歌曲的形式 通常分「快歌」 「慢歌」兩種 但不管哪一種 在我聽來都不好聽 我也不愛聽 不過我有發現到 好像大多數人又偏愛輕快電子舞曲風格 或說接受度較高 不排斥 一些鬧區商家 夜市 大賣場等...也都經常透過播放這類音樂刺激消費 而慢歌的部分大概就是一些抒情歌曲 主要就是「戀愛主題」 「失戀主題」兩大類 還要看唱的歌手是誰 及訴求對像是誰 例如那種十幾歲的 20歲左右的年輕女歌手 可能唱的戀愛情歌就會偏可愛風格 節奏也會以快歌形式呈現 內容不外乎就是: "喜歡你" "好想你" "你怎麼還不趕快告白"...之類的展現戀愛般的甜蜜滋味的 而訴求對項不外就是一些年齡相仿的 開始有情愛需求幻想的年輕男女 要不然就是些 我愛你你愛我的幸福恩愛男女對唱 對像當然就是一些熱戀中的情侶之類的

至於失戀情歌 可能唱一些: "我好喜歡你...好愛你...你怎麼不喜歡我"...之類的 聽的人可能就是失戀了 或是被拒絕了 或暗戀的對象喜歡別人 心裡想起某人之類的...然後一邊聽一邊一個人獨自悲傷失意的 當然這些歌的歌詞內容就要依演唱者和訴求對象做調整 通常就是依年齡層來區分 總之題材大同小異 風格不外乎就是戀愛歌偏輕鬆 失戀歌就偏嚴肅

然而隨著年齡增長 人的思想逐漸成熟 也會漸漸不信這套 一方面也是沒了戀愛需求和相對的苦惱 可能就會轉向去聽一些有點深度內含的歌曲 大部分是一些年長資深歌手 演唱的歌就比較不會那麼單純的只在描述一個戀愛或失戀情景 更多是在歌唱方面的表現 例如歌聲 唱腔之類的 或是透過音樂內容表述人生經驗等等...但不管怎樣 在我感覺都還是缺乏深度 詩意 也總有種"為賦新辭強說愁"的感覺 所以我常覺得流行歌很沒意思的地方就在這邊 創作者再會寫 也離不開這框架

另外就音樂欣賞者的習慣來看 確實大部分的人都喜歡聽輕鬆簡單的音樂 而有深度的音樂欣賞難度較高 真有心嘗試也未必能懂 但這對一個音響玩家和音響廠商而言卻是一種不利的情況 因為流行音樂的製作方式會限制音響系統的發揮 如果消費者都只愛聽流行歌 只會聽流行歌 本身也夠聰明的話 那一些高單價的系統根本難以推販 顯而易見的道理: 差異比不上差價 在家電腦桌上幾千元藍芽喇叭聽聽就很不錯了 何必多花好幾萬又是擴大機 訊源 喇叭 線材....一整套的 更何況空間也是一大因素 所以一些中高價音響市場相當有限 廠家能夠做的無非是聯合經銷體系 各大通路商家 配合雜誌網路共同聯合洗腦大眾 使願者上鉤了 常見的幾種做法 例如對象是耳機玩家的話 可能就是結合動漫 電玩 J-pop女聲及可愛動漫美少女等形象 在音響系統的領域 多聲道就朝高規格影音多媒體家庭劇院 兩聲道就是古典 爵士等..嚴肅 純粹 高水準音樂 與時下熱門流行音樂做區隔 以便能突顯產品價值 襯托出購買者的個人不凡品味

所以你看為何到了音響展 會看到劉漢盛在那邊講古典樂 明明展場周圍一堆廠商在賣器材 那種場合又不是古典音樂教室 或是像郭漢承直接就在音響店家內視聽室辦講座 也是講古典音樂 為什麼要這樣做? 很顯然的 音響界需要古典樂 因為沒有古典樂 不管器材等級再高 就憑這些熱門流行歌曲 是絕對聽不出價值的 即「差異」與「差價」的比較 在音響展放熱門流行歌 放街頭電子舞曲 開的大大聲 經過的人都嫌吵 絕對不會有人上門跟你買 畢竟消費者都是聰明人 更何況都到了會去參加音響展的年紀 有豐富的社會經驗 客戶層級可不是像耳機展那樣 隨便用幾個動漫美少女圖片 模型出來就可以搞定的

總之 我認為最好的情況是有目標的 為了古典音樂而追求音響 或者次一點 因為音響而間接喜歡古典音樂 而最壞的情況當然就是被誤導 花了大把鈔票搞到最後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聽什麼 要聽什麼了 這跟什麼音樂本身好壞是完全無關的


pariah.T wrote:
我想我應該沒有那個意...(恕刪)

想說華大師,看您對古典音樂的先天聰敏加上後天努力,在此有一事請教:日本作曲家 久石 讓的作品在古典音樂領域是歸類在哪個樂派呢?
文字潔癖症患者 「索尼大法」基本教義派 「松下科技」堅貞信仰者。

zhang230631 wrote:
想說華大師,看您對古...(恕刪)



小弟我在這一棟樓的調教之下。。
我想我可以代為回答了。。。

如果是5月要來演奏的類型

http://www.ticket.com.tw/dm.asp?P1=0000017919

這是古典。。

那又如果是指揮宮崎駿"卡通"
的音樂的話。。

最後還不是又由一些娃娃音的動漫歌手唱歌。。

這些就跟屁沒什麼兩樣。。
Mr.SHADOW wrote:
你在問什麼鬼問題

另外,出這種花燈猜謎般的問題真的很無聊,
照你這種出法,我是不是也能這樣出:...(恕刪)


1.巴哈:布蘭登堡協奏曲(一~六)其中的旋律,出現在他其它的哪些作品裡,又或哪些作品旋律用於布蘭登堡協奏曲中?

這個真的沒研究 巴哈的作品我聽過稍有印象的就《馬太受難曲》《b小調彌撒曲》《郭德堡變奏曲》《平均律鋼琴曲》《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無伴奏小提琴組曲》及一兩部清唱劇而已 而你說的《布蘭登堡協奏曲》我從沒有仔細聽過的經驗 事實上巴洛克時期的音樂我聽的就不多 所以這題很抱歉無法回答你


2.李斯特改編過哪些人的作品?

我個人是有一套2011年發行的李斯特兩百周年紀念套裝全集 -- 《DG李斯特典藏大全輯》(34CD) 不過李斯特很多作品並無錄音 所以這套收錄的其實並不完整 只能算"小全集" 從內容來看 有 巴哈 莫札特 貝多芬 帕格尼尼 舒伯特 威爾第 華格納...收錄 其他還有很多 可能要自己估狗了


3.拉赫曼尼諾夫改編過哪些人的作品?

個人是有一套Decca發行的《拉赫曼尼諾夫作品全集》(32CD) 我沒仔細去比對 不過作曲家作品數量不算非常多 所以這部收錄的作品似乎比較完整 其中CD 6就有收錄一些改編作品 有巴哈 舒伯特 孟德爾頌 比才 穆索斯基 李姆斯基-高沙可夫 柴可夫斯基 克萊斯勒及約翰·斯塔福德·史密斯的作品


4.馬勒曾經改編過哪些人的作品?其中改編過誰的曲子,讓人充分了解到馬勒配器的精妙之處, 然而相行之下馬勒自身許多作品,就顯得虛華而又黯淡無光?

馬勒有一部分是針對樂器特性修改一些作曲家原本的編製 比較有名的就是針對貝多芬的交響曲 還有就是續完韋伯的歌劇《三個品托》 至於黯淡無光的說法就不知從何而來了

不過我個人則是非常推薦欣賞《第八號交響曲》的 真得非常好聽的 非常震撼人心的 一部偉大的交響曲類型史上最登峰造極之作 且按照作曲家的說法 這部作品可以讓你聽到宇宙中太陽運行的聲音 只是因為作品本身結構龐大複雜 讓許多愛樂者望而卻步 事實上這些都已經不是問題了 透過本人專業古典音樂素養 在完全沒學過樂理不懂樂譜的條件下 全憑個人天賦和對旋律的記憶力 經由反復聆聽專研 現在整部作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樂句都能確實掌握

其實欣賞古典音樂就是這樣 方法一定要對 找到關鍵句 加上個人天賦足夠的話自然簡單 舉例來講 「Part2第一主題」的完整呈現要到最後終曲才聽的到(59:49 - 1:00:00) 然而事實上這主題在最初前奏的時候就已經隱隱約約出現 可以仔細聽 (0:08)時大提琴聲部的撥奏 更有趣的是 注意到結尾「Part2第一主題」結束後 緊接著就是「Part1第一主題」從 (1:00:08)開始陸續出現三次 可參考 (0:10) 由此可見 馬勒是以一種文學式的音樂創作方式 使主題首尾相連呼應來達到一種戲劇性歷程 因此以這兩個主題非常重要 欣賞前務必熟記 如果實在覺得一次聽完真的負擔太大 建議可以先聽第二部的終曲 "神秘的合唱(Chorus Mysticus)" 其他地方因為對各位而言可能太過困難複雜 有興趣深入可以再提出來討論

所以從這裡就可以發現到欣賞古典音樂的樂趣在哪 這跟一般人平常愛聽的那些流行歌絕對不同 今天不是說聽古典了不起高高在上 而是站在專業的角度和關懷的立場 會建議既然花了那麼多錢 怎麼不考慮聽一些平常不容易聽到的 比較有深度的音樂作品呢? 或許有人會想 這邊是行動影音板 講這些跟音響有什麼關係 這問題問得很好 有機會到音響展 看到劉漢盛又在那邊講古典樂時 同樣的問題你可問他 我的回答跟他一樣


5.

這個問題我不回答
這位大大,論壇上各位前輩都已經跟他談過許多了........可他就是說不通(無解的拉~
板上的各位前輩都已經講到不想講了說都已經說到鬍鬚都打結了.
最後還是感謝您專業的說明拉
  • 9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