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大家幫我推薦超好音質的mp3

802106 wrote:
ahaur wrote:
買CD 我有沒有聽錯??
其實講究音質 預算又夠厚的人 買iRiver 799 1G就好了阿 現在8000出頭而已
你如果有去聽的話 iRiver 的音質早已不輸SONY MD
不要誤認為MP3音質就比較爛 MP3是破壞性的壓縮檔沒錯 但經過解碼晶片的處理後 音質是OK的
再配上一個好一點的耳機 不需要買個MD+CD吧
這樣真的有點本末倒置喔

開板大大只是為了音值不在乎什麼~直得敬佩
當然是PCM 音質比較好吧~取樣率1.4Mbps~
其實一般人說聽超過256kbps還是29X以上就聽不太出來跟CD有什麼差別了~
更何況大大要用320K^^~
MD耳機輸出功率不知道多少~如果以正常不標示通常都是5mw~用好耳機勢必要加耳擴才推的動~(MD耳機輸出功率我真的找不到~有錯請更正~抱歉^^")
IRIVER隨身聽耳機輸出功率~最少的也有18mw~硬碟式有20mw~IPOD好像也是20mw
我覺得其實CD隨身聽~MP3隨身聽~MD隨身聽~都有到達原本CD的水準了(以一般人來說^^")~
重點是各家廠商所修飾設定的音值~你喜不喜歡~

MD sony n10
出力端子 耳機輸出孔:3.5mm輸出端子
*出力端子兼用(本体切換式)
入力端子 :光纖輸入.類比輸入(自動切換).麥克風輸入
実用最大出力 5mW+5mW (16Ω/JEITA)

HI-md sony MZ-NH3D
()
実用最大出力 5mW+5mW (16Ω/JEITA)

要音質.....去買管機吧...

別苛責壓縮音樂了.
攝影用的是心,而不是器材。 -- [http://p.pro.club.tw/]
MP3 player音質要好沒有撇步, 就是買大廠的機器. 若要要求更高檔的音樂品質, 本來就不該用MP3作為訊源.

小弟目前做的IC就是MP3 controller. 自家產品是以低成本為目標, 音質當然談不上有多麼hi-end. 但做菜做久了, 總是吃得出別人家菜味道如何. 以一台player整體來看, 小弟認為對音質影響最大的便是MP3 decoder, DAC及headphone driver這三項關鍵. 它們可能被包在SOC裡, 也可能是獨立的元件.

MP3 decoder: 一般工程師及player製造廠沒有能力去更動這部份的設計, 在IC設計完成時都已經幾乎定型了. 這部份是純數位的電路, 所以可以經過仔細的精確驗證, 影響音質的機率不大. 但業界許多低成本設計會在decode algorithm動些手腳以降低DSP的power consumption或縮小die size, 是否會對音質造成負面影響就真的要看功力了.

DAC: 將MP3 decoder送出的16bit PCM音訊資料轉成類比訊號. 不用說, 只要有類比兩個字就與音質相關性甚高. Audio DAC學問不小, 做MP3 SOC的一般IC design house大都外購這方面的IP, 消費者無法得知這部份的性能資料. 若是獨立的元件, 當然Philips或Wolfson就是品質保證.

Headphone driver: 將DAC送出的小信號放大以推動耳機, 相當於一般音響的擴大器. 在電路上只是一個OP, 但學問還是不小, 例如電源系統與耳機阻抗匹配的問題. 耳機不像喇叭不是4歐姆就是8歐姆, 市面上耳機從16歐姆至100歐姆都有, 且阻抗對頻率響應的變化往往還不甚平直, 做得好還是不容易. 許多人不明白這方面的相關性反而一味以為低阻抗耳機就代表音質好, 換上去搞不好某些MP3根本推不動反而劣化音質.

那到底怎樣能夠判斷的MP3 player音質到底好不好呢? 現在一顆MP3 player的SOC可能不到美金4元, 包含以上所有元件. 而一顆Philip或Wolfson的audio ADC往往就要一兩塊, 即使國際大廠都未必肯花這些成本, 想要小廠多拔一毛更是不可能的. 因此某些品牌(像Apple, iRiver等)肯多花一些成本在消費者看不到的地方才是大廠風範.

其實追根究底, Audio產品的品質是一種文化問題. 工程師即使功力再強都可能做不出好的audio產品, 因為大部分的工程師(尤其是台灣工程師)沒有這方面文化背景, 沒有欣賞音樂與分辨音質的優劣的能力. 現在的工程師可能聽著MP3一路成長, 要培養這方面的素養就更困難了.
chinawawa wrote:


板橋可愛弟 wrote:
我現在就CD跟MD在選了.
如果買MD用光纖方法錄.我家光碟機好爛.音效卡又不好.如果要音質好.勢必還要在買一台CD隨身聽.這樣就直接買CD隨身聽就好了.所以光纖的方法不可行.那用NET在電腦傳.意思是說CD的檔案直接傳到MD上嗎.那就是說傳到MD上的檔案跟CD檔案是一樣的.這樣就不失真.如果不能就只能轉檔.那轉什麼檔音質最好(利如LPCM.ATRAC3plus).
如果買CD隨身聽.CD隨身聽價位從1千到1萬都有.價位不同音質會不同嗎.


買CD 我有沒有聽錯??
其實講究音質 預算又夠厚的人 買iRiver 799 1G就好了阿 現在8000出頭而已
你如果有去聽的話 iRiver 的音質早已不輸SONY MD
不要誤認為MP3音質就比較爛 MP3是破壞性的壓縮檔沒錯 但經過解碼晶片的處理後 音質是OK的
再配上一個好一點的耳機 不需要買個MD+CD吧
這樣真的有點本末倒置喔


CD隨身聽音質落差還蠻大的,喜歡新機味道的可以選松下CT810或SONY NE900。若喜歡老機,就有不少可選擇,以攜帶性作取捨,可以選SONY D777。CD隨身聽的豐富感還是壓縮過的MP3或MD無法比擬的。

MP3壓縮過就是壓縮過,那種悶的感覺避免不了。MD所用的壓縮方式還沒那麼悶。
還有細節表現上某些MD、MP3都有能超越某些CD隨身聽的。

iRiver聲音不錯但修飾感很重;SONY MD有偏向流行的音染還有低頻不足(中高頻還算很不錯)。建議試聽看看吧。個人很討厭修飾感強烈的聲音,還是覺得SONY MD的聲音比較好。預算到萬元可以考慮HI-MD。HIMD的PCM就沒有失真的。如果外出聽的話可以轉ATRAC3plus。

如果要選NETMD,不可不考慮SHARP 1-bit系列。1-bit特色:清冷、高解析、乾淨。加上SHARP一貫飽滿的BASS表現,整體水準很是不錯。

另外說到本末倒置....我為了自己喜歡的聲音,買了NE900拿來光纖轉給NETMD N910然後用單放SHARP DS77聽....

cosmoscross wrote:
另外說到本末倒置....我為了自己喜歡的聲音,買了NE900拿來光纖轉給NETMD N910然後用單放SHARP DS77聽....

大大您真是太強了
我原本也想買DS77
可是沒有錢再加買一台NET-MD來錄音
只好買DR80了>"<(不過還沒到貨...)
癩蝦蟆愛上天鵝
回應一下高功率...

基本上如果樓主是用隨身小耳機居多..
那高功率輸出對樓主來說可能是個浪費
高工率是用來對付大耳機的..
不過用大耳機好像都會接耳擴..
那要高工率幹麻....(陷入了矛盾的地方..)

請問以下哪一種裝置以光纖輸出效果最好?

1. CD player

2. DVD player

3. PS2

4. Desktop

謝謝

iassp wrote:
請問以下哪一種裝置以光纖輸出效果最好?
1. CD player
2. DVD player
3. PS2
4. Desktop
謝謝

看您覺得那個聲音聽起最好,那光纖輸出後的聲音也會是最好的!

如果電腦用的聲卡是較高水準的如0404m或1212m,那會是聲卡較好。

其實影響起來的程度到不是什麼天差地遠的,如果兩台聲音表現都不錯但風格有差的CD隨身聽(SONY新機中還算不錯的NE900與松下銘機之一的CT570)用光纖轉,最後用MD聽起來大概只有5%左右的差異吧!如果你耳朵很好就當10%,大致上NE900轉出來的人聲比較有感情(因為音染的關係),而CT570轉出來解析略高且較為清冷一點點。不過都是在安靜時認真比對才聽得出來的。

因為自己用的DS77解析已經夠高了,本身也是清冷的味道,所以是喜歡用NE900轉,人聲會比較有味道些~

另外DR80的推力是8mw(32Ω),DS77是5mw(32Ω),一般SONY的MD只有5mw(16Ω)。

目前只感覺很難推好的小耳機需要高功率,如B&O A8,不只需要推力較足的,還需要配合老機較暖的味道。如此修正聲音乾且尖的問題,加上層次改善與低頻被推出來的變化,才真正值得它的價錢。

一般隨身用耳機大都很好推,功率問題不需在意。
請問一下,cd player的好幾子是哪幾台,可否請大哥幫我介紹...

最近還想收台cdplayer...

謝謝cosmoscross的資訊

我比較家中的DVD player與PS2(皆用光纖輸出) 錄製Hi MD的結果, 發現PS2的效果好像比DVD player還要好, 不過我家的DVD player是雜牌的, 應該會有影響.

還有, 用DVD player錄製時會將一首專輯中許多首歌錄成同一首, 這應該是DVD的問題吧, 不知到各位伙伴有沒有遇到同樣的狀況.

另外, 請問PCM格式是要將CD放進電腦用USB錄嗎?因為用光纖錄製的格式皆為Hi-SP, 如果是這樣的話PCM的品質會比Hi-SP好嗎?

感恩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