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

[4/12更新]才買10天的Sony MDR-1000X斷裂問題 原廠拒絕保固

mvp168ks wrote:
這種情形算很常見嗎?(耳罩耳機)
有點好奇~

在都會區是蠻常見的, 比例雖然不高, 但偶爾會在戶外看到有人戴著耳罩邊走邊聽.
台灣天氣算溫和, 不像國外冬天時戶外冰天雪地, 進出室內外溫差大, 材質容易裂化.
就算是國外, 也常有人把耳機耳罩當成保暖耳罩來保護耳朵避冷風.

以樓主的斷裂情形, 如果是受到不當外力擠壓而破裂, 外框應該會有受壓痕跡.
代理商若無合理的分析, 直接判定是人為, 這是很不負責任的.
耳機只要是自費維修,應該都不會便宜.....我的SONY 1ABT,買過原廠的
耳罩,一邊就1000,兩耳就是2000,耳罩本身也不是真皮的.....很多電子
產品的維修價格都是這樣的....

oldcaptain wrote:
如果我是來導風向的,應該一開始就直接公布廠牌型號了
沒廠牌型號,請問這風要往哪吹?...(恕刪)


如果樓主描述的是事實, 我不太懂不說明廠牌型號的顧慮點在哪裡?

是擔心廠商信譽受損? 除非樓主是公眾名人, 不然這種個案還替廠商擔心? 你真的想太太太多了

三星手機自燃案件關係人會用"某牌某型號"手機使用自燃來分享經驗嗎?

當然不會, 就描述事實而已, 用什麼發生什麼狀況, 何必隱瞞


樓主講的"公布時機", 這句話也很奧妙

如果想要以"公布品牌型號"為籌碼來跟原廠談賠償

如一開始講的, 除非樓主是公眾名人, 不然這種個案...原廠會怎麼處理跟你公布不公布無關

你有影片有證據, 原廠不處理或消極, 就拿你的證據據理以爭, 跟討論區上講不講品牌型號無關

如果每篇產品問題經驗分享都來 "某大廠" "某品牌" "某型號"

這裡就不是討論區了, 而是幻想俱樂部
未來有個人會需要你

挖洗不良中年 wrote:
以樓主的斷裂情形, 如果是受到不當外力擠壓而破裂, 外框應該會有受壓痕跡.
代理商若無合理的分析, 直接判定是人為, 這是很不負責任的....(恕刪)


維修單上也註明無其他任何變形外傷,實在無法接受什麼「人為」的單方面無根據判定

ar3a wrote:
如果樓主描述的是事實, 我不太懂不說明廠牌型號的顧慮點在哪裡?

是擔心廠商信譽受損? 除非樓主是公眾名人, 不然這種個案還替廠商擔心? 你真的想太太太多了...(恕刪)


其實在一開始就有說了,原本主要是想請教各位:『由於這是我的第一隻頭戴耳機,想請問各位,耳機這樣的正常使用下骨折,是很常見的現象嗎?難道戴上取下頭戴式耳機,都要以如履薄冰的方式進行?』

但後來引來很多的質疑,故只好盡量說明

至於公布與否及時機,只是我個人的作法與選擇,公布了就收不回,沒公布則可以隨時公布,也許原廠會怎麼處理跟我公布不公布無關,但反正各樣證據都已齊備,甚至中英文的說明都已備妥,如果原廠的處理方式令人無法接受,自然就會公布,甚至貼在Amazon上

oldcaptain wrote:
Sony總公司已告知認定此斷裂狀況為人為因素,也不看任何證據,直接認為不可能是材質或品管問題,要我自費5750維修...(恕刪)


連基本的調查都沒,就球員兼裁判的斷定,這樣誰還敢買Sony的東西......
新購Quest VR頭盔前用我的推介連結可領30鎂喔
我相信SONY會發生這樣的事,小弟2010年時購買當時SONY所推出的一台10吋 小筆電VAIO W系列,買沒到兩個星期螢幕左下角的轉摺軸旁的螢幕上下蓋在鎖接合螺絲包覆銅柱的塑膠座整個脆化斷裂導致上下蓋左下角在開闔螢幕時會自動分離~~~~ 老實說這現象小弟早在1998年時購買的一台藍天筆記型電腦上發生過,那台筆電後來整台都是好的沒有問題...但機身上下蓋所有螺絲鎖點的塑膠全部裂開,小弟從沒拆機也沒有摔過~~~它就這樣自動分解了,2010年小弟發生VAIO 塑膠自動裂開時就意識到SONY的品質已經大大出現問題~~~~所以從那次事件後就改買別家從此不碰SONY了.....這是小弟的遭遇~~~親身遇到才會相信一家廠商的嚴謹度是否已經出現問題 以前的SONY回不去了~~~~~
感覺Sony的客服和維修不在意品質的問題
武斷的把問題推到消費者頭上很不負責
3C大廠的壞毛病
SONY王國能走到今天這地步不是沒有原因~~~~~想當年他的ES系列環擴如何稱霸劇院市場 如今~~~~連劇院市場旁嘎嘎角都還沒地方站更別談兩聲道!!別以為貼個HiRes就可以東山再起~~~想太多
原來是sony喔,那應該是沒救了

這個品牌是不會在乎小客戶感受的

一開始根本不用藏的那麼神秘

因為不會有妳想要的好結果
  • 3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