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開箱] 頂級音樂戲劇藝術終極饗宴--Sennheiser HD800

pariah.T wrote:
聽感本來就會改變 也無所謂矛盾的問題

我就在等你這句話,通常人都是會這樣講。

長得不好看的 太老的 身材不好的 看起來像路人甲乙丙的那種我都不聽

我個人 反而長得不好看的 太老的 身材不好的 一定聽.....畢竟我不太愛看外表。
推薦及介紹是好意,本人沒有義務去背書或是保證內容百分百無誤
實在看不下去了,忍不住要再更正兩句:

原po本人如何,和Richard Wagner根本無關,和所有的Wagnerianer也毫無干係!

原本『Wagnerianer』這個詞,意思就根本不是這裡所謂的『華格納之徒』!這個德語詞如果一定要翻譯,就是 people who like Wagner's composition. 或者簡單講就是『華格納作品的 supporter or follower』。

只覺得好奇怪,在德國本土Wagnerianer很多,各國社會階層都有,沒什麼高低貴賤可分。可是怎麼到了東土之後,這個詞義不僅變了,還成了"狂妄傲慢者"或"被攻擊對象"的代名詞了?Wagner若地下有知,不知要作何感想?!
Lindwurm wrote:
實在看不下去了,忍...(恕刪)


Hi Lindwurm
我能夠理解你看不下去的原因,
版上的幾位發燒友們所發表的言論我想並不是針對『Wagnerianer』這個詞
不過事出必有因啊,我們來看看華格納之徒是怎麼變成「狂妄」的代名詞

先從2014講起,不過這個華格納之徒是他自己幫自己冠的稱號
[聯合開箱] Woo Audio WA7d & Grado RS1e

pariah.T wrote:
[後記]
最後我要再次強調,我本身是一個擅長欣賞古典音樂,特別是歌劇聲樂類型作品
的專業愛樂人,尤其是我非常懂華格納的歌劇,是台灣少數有資格被稱為「華格
納之徒」(Wagnerian)的人
,也是少數唯一完整聽過並收藏華格納全部13部歌
劇從《小仙子》到《帕西法爾》的人。所以像我這麼懂歌劇懂古典音樂,使用這
些好的高階器材理所當然,即使不必親赴拜魯特朝聖,在家也能體驗到華格納偉
大戲劇藝術的至高境界。透過HI-END等級器材Woo Audio WA7d與Grado RS1e
,打造屬於自己的拜魯特歌劇院與拜魯特音樂節,這對於一個真正理解華格納藝術
的人自是必須。總不能說,花了大錢搞了一堆高階配備器材,放著這些古典音樂不
欣賞,拿來聽什麼少女時代吧。


我們再看AA版他怎麼被版主舉黃牌警告發言不當
AA版傳送門
以下我取AA版主的回覆
謝謝你發表的評測文章, 但不需要這麼酸.
也不要涉及影射攻擊, 謝謝


1. 沒有適不適合聽古典音樂的耳機,只有適不適合聽古典音樂的人。
太低階的還是不行, 各種樂器分離度太差, 音場混在一起. 聽起來很痛苦.

2. 不要忽略任何耳機本身的可塑性。
幾年前, 比較過一只聽了快十年的耳機, 與一只新品聽了半年左右的同型號耳機.
表現差異很大, 談不上好壞. 只是耳機長期聽特定音樂類型, 的確會造成表現的差異.

3. 好耳機也得要有好主人。
標題是對的, 但是裡面言詞我就不敢苟同了.
一些聽障音盲"、"可以去搞女人不要來搞音響"這幾句話, 麻煩你修改一下. 不然我就幫你整篇收一收.

4. 高階器材不是用來羞辱人的工具。_
標題是對的, 但是裡面言詞我就不敢苟同了. 麻煩你修改一下. 不然我就幫你整篇收一收.


再來pariah.T對於他人的分享的文章充滿個人的偏見,對於他類型音樂什麼叫做尊重、包容、友善 從他身上完全找不到

傳送門
我其實很好奇 看閣下古典音樂聽得不多也不專
怎麼去評斷哪一隻耳機適合聽古典音樂? 以什麼做標準?

我個人認為應該先以現場音樂會的實際聆聽經驗為主要參考
了解各聲部在空間中的傳遞過程 及各樂器該有的真實聲音是如何
其次是耳機的解析能力 使能夠正確傳達唱片製作時 錄音師收音錄製過程中的成果
最後是高頻不失真 低頻厚重飽滿 也就是說
越能接近現場演出的一定越好 對不對?

我不願意見到的是 為了追求所謂的"女毒"而購買大量器材
如現今音響耳機各大討論版上常見的 為特定女歌手 女聲優所做的評測報告
這問題出在哪我分析給你們聽

因為特定女歌手 女聲優本質歌聲或歌藝不變 且所聽的音樂類型也不變
在這種情形下極其容易生厭 這時為需要新的刺激 就會開始大量添購一些沒用的器材 加裝 改裝...
來增加新鮮感 自我欺騙

但其實完全沒必要 如果換做是聽古典音樂的話就完全沒這個問題
因為古典音樂是細火慢燉的精緻藝術 表現在瞬間即逝的燦爛火花
博大精深 變化豐富 所以高階的音樂欣賞者(古典樂迷)
往往會花更多時間在音樂欣賞這門藝術上 而非一昧花錢投資器材
不曉得你覺得如何?



時間我們再拉回來這一篇吧~綜合以上pariah.T的言論以及他的思維我想大家對他的偏見不是沒有道理的
再01這邊,Lindwurm您的發言以及用詞小弟非常欣賞,國文造詣用詞相當恰當
當然也有很多前輩們亦客觀理性的發表所擅長的音樂類型的聽感,並且理性以及包容的態度討論各種音樂類型
我自己的思維是覺得音樂類型百家齊放,我絕不會因為自己喜歡A類型的音樂就覺得B類型低俗
在這歡迎大家一同分享才會讓01更好更值得各位發燒友們做參考
pariah.T wrote:
不好意思 不好意思 剛剛才從國家戲劇院
欣賞柴可夫斯基歌劇《尤金‧奧涅金》回來
要講聽感我實在準到不行 不像 一些玩家 器材很高檔 都是拿來聽流行歌
而且還多是一些錄音水平不是很高階的 只適合大眾低階系統撥放的那種
好錄音會挑器材 好器材會挑錄音是玩音響基本知識
拿高階器材聽低階錄音 要說聲音會變好聽那肯定是聽感不好

聆聽現場音樂會是訓練聽感最佳方式
古典音樂唱片聽再多 都不如聽一次現場
像這種歌劇演出 歌者聲音都超立體 且絕無音染
定位超級準 距離感空間感也超真實
不論在舞台上哪一個點發出的聲音 就必定是從那個點傳來
重唱與合唱 分離度 結像力完全不用靠想像 一切都是那麼真實自然

一場歌劇聽下來收穫實在豐富
果然懂音樂藝術有音樂藝術欣賞能力的人來鑑定器材還是有差的吧


你是在唬人是嗎?
阿現場就是真的不然勒?
你這就等於是去了趟阿里山看日出,說跟照片比起來那解析度細緻到不行
太陽的顏色有夠飽滿完全沒色偏.


RankOne wrote:
你是在唬人是嗎?阿現...(恕刪)

我相信這真的有人不知道.....
推薦及介紹是好意,本人沒有義務去背書或是保證內容百分百無誤

Tony之魚 wrote:
我相信這真的有人不...(恕刪)


的確
不過我更相信大多數了人應該知道現場比錄音的聽起來還真
因為那就是真的!
BTW題外話這讓我想到一個talk show影片
Youtube
RankOne wrote:
Hi Lindwurm...(恕刪)


謝謝您的回覆,我也可以理解為何這裡的同好會看不下去,在下也一樣如此,但並非哀其可笑,而更多是怒其不爭氣!既然原po自稱如何喜歡古典音樂,卻連這方面最基本的常識都不清楚。適才在下忍不住在另一樓裡有此回覆:


所謂『古典音樂』根本就是個籠統的大帽子,至少像原po那樣說「我喜歡古典樂」的人在下至今還不曾遇見。

現今一般人講的所謂『古典音樂』都是從『巴洛克(德文Barock)』時代開始算起,又經『古典主義(德文Klassik)』,『浪漫主義(德文Romantik)』,進入『現代(德文Moderne)』。最後那個"現在"並不是指當今這個時代,而是從 2. Wiener Schule (第二維也納學院,代表作曲家有Schönberg, Berg等)開始,主要特徵包括使用『無調性音樂』(德文Atonalität)作曲。以上這些就是現今人所謂的『古典音樂』以時代分類的方式。

但是:

聲樂:
從『額我略聖歌(德文Gregorianischer Choral)』直到歌劇,一直發展出Musical和如今的Soul等流行風格,並非斷代史,而是循序漸進的。

交響樂團:
規模大小也一直在變更。巴洛克時代,如Bach『聖誕神劇(德文Weihnachtsoratorium)』的Orchestra相對最小;到了浪漫主義時代,如Bruckner, Schubert, Wagner的歌劇Orchestra,不論樂器種類還是人數都最為龐大。這些也是循序漸進卻完全不同的!

歌劇:
這方面分類就更多且細微了。先不說時代,只按照風格就要先總體分為義大利、德、法三大類別。往下細分,義大利歌劇的Bel Canto(Bellini,Donizetti,Rossini)和Verdi又完全是兩回事。再細分,Verdi不同階段的創作又完全不同,像他最後一部歌劇受Wagner影響就很大(而且Verdi和Wagner都是1813年生人)。

所以,只一句『聽古典音樂』,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未免就... 還是願以這句奉送原po: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與其如此張狂言語,不如踏踏實實的多讀點書、多鑽研一下自己喜歡的東西,屆時再做分享,於人於己,受益豈非更多?

股海神經 wrote:
弱弱地問一個很入門的問題:
聽歌劇如果不熟歌劇所用的語言,那有辦法領略歌劇的美嗎?要如何做?
還是最好會那個語言,或先把整個劇本的翻釋先記得差不多?...(恕刪)


入門的部份我沒經歷過 我天生就是古典樂迷 天生就會欣賞古典音樂
只是這麼多年的古典音樂聆聽經驗使我有一個很深的體認
古典音樂欣賞其實是學不來的 沒有天賦的人再怎麼拼命裝模作樣都沒有用
了不起就是欣賞一些小品 短曲 精選輯 發燒測試片等等...
要像我這樣輕輕鬆鬆聽完整部歌劇幾乎不可能
除非跟我有這相同或差不多的天賦 不然我覺得真的是白費心機
可以很明確的講 如果嘗試個幾次
真的連一部二小時內的歌劇沒有辦法一次聽完的人
基本上大概確定都是沒有天賦的那一類了

劇本翻譯部分 可以選擇世界文物發行的歌劇經典系列 有原文譯文對照
或者大部分的歌劇DVD BD都有英譯 少部分有中譯可以參考

研究劇本是很花時間的 像我專供華格納的歌劇
再厲害的 有把握保證考不倒的 也不過就是《羅恩格林》和《紐倫堡的名歌手》這兩部而已
一點意見給你參考嘍
「....旦旦而學之,久而不逮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

參考囉!
股海神經 wrote:
弱弱地問一個很入...(恕刪)

推薦及介紹是好意,本人沒有義務去背書或是保證內容百分百無誤
Lindwurm wrote:
原本『Wagnerianer』這個詞,意思就根本不是這裡所謂的『華格納之徒』!這個德語詞如果一定要翻譯,就是 people who like Wagner's composition. 或者簡單講就是『華格納作品的 supporter or follower』。...(恕刪)


那如果是這樣表示你研究的資料跟我不一樣 華格納之徒Wagnerian一詞
我最早是從尼采的《華格納事件》中看到 我去比對過英譯本
確實就是Wagnerian 中文則是由周國平先生翻譯 對岸也沿用至今
它的字義就是華格納的追隨者 崇拜者沒錯

態度的部分 我都解讀為認知上的差距
畢竟我聽的音樂類型曲目可能對一般人而言比較陌生比較困難吧
而來這邊分享器材聽感和聆樂經驗都是僅供參考
測試曲目都已公開 有興趣的自然可以找來聽聽看
需要幫忙的也可以來向我請教 我也很少不回覆的
且01板規甚嚴 我自認發文用字遣詞已經變得非常小心
怎麼還會讓人有其他聯想就真的不得而知了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