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RUN設備、線材是有根據的嗎?或者是迷信?

shokanallr wrote:
也許我們價值觀有差異...(恕刪)


我很同意大大的說法。
有些東西只適合存在於自己的腦袋中。
他是不適合拿出來當做一個討論題目的。

就是個人因素在左右run in有無效果。
像run in有效或是無效就是這類的課題。

如果run in可以發揮耳機應有的實力(按照某大說的),那HD800的應有的實力是不是已經就被解釋了?!
只是有興趣 wrote:
又回來一個問題,run in有所謂run的好或是不好的說法,怎麼界定?!
又或是,器材本來的表現要如何才是正常??...(恕刪)


買兩隻一模一樣的耳機
一隻擺著,一隻RUN IN 200HR
然後兩隻同時抓起來測THD(波形扭曲的程度)和IMD(波形和波形的交疊所產生的附帶音程度),CSD和脈衝延遲反應也測一下,只要以上其中一個因素有改善,那在科學上即可證明RUN IN有其效果
事實上有人做了,得到了結果確實是高於背景誤差
至於這樣是不是聲音變好?那你要去問聽的人,有人聽Beats Studio也覺得是絕世好聲我有什麼辦法
但是以音響設計中的"訊號還原能力"來說,確實是有優劣的數據差別
---
如果你要說物理學上的特性,那就朝這個方向去討論
如果你只是要陳述你自己的想法和購買習慣,那我覺得跟大家討論的精神是沒有交集的
另外我剛剛有一點說錯
應該是同一支耳機在新品狀態時測試數次
然後RUN IN完成後再度測試數次,不需要兩隻耳機每個人都可以簡單實驗
我手上有一隻MDR-NC33剛好符合這個條件
我會在明天開始這個實驗,並且於一個禮拜後公布結果

聲音的喜好每個人不同,但是訊號的還原能力高低則有科學上的實驗與佐證
除了少數腦袋燒掉的人以外,絕大部分的人都會認同越高的訊號還原能力代表越好的品質
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相機,感光元件,液晶面板,鏡頭,類比元件等一切的進步都沒有意義了
azureimf wrote:
買兩隻一模一樣的耳機...(恕刪)


實際上會買兩隻一樣耳機的人,應該不是正常狀況吧

像我最近要挑喇叭,我可能一次買兩對嗎?
不可能。

所以,我就強調了,個人因素在左右結果,那就真的沒蝦瞇好討論了。
其實你還說到一個重點,有的人就喜歡低音多,有的人討厭低音多,run的好壞定義是不是又不同?!
沒有辦法,聲音的喜好是主觀的,這一點無法忽視。
像我用HD800聽人聲,現在就在聽堀江由衣的歌,有的人就嫌棄的要死,怎麼辦?!

相機之類的東西,可是有相當的數據跟規格支持,而不是個人主觀情感的參雜。
沒聽說相機有牽扯到心理學的。

很遺憾的,聲音的表現,很難以單一科學的方式來量化,音響系統的表現牽扯到,電子學、機械工程、材料學、物理聲學、震動科學、甚至心理學。

如果您願意全面性的解釋,小弟洗耳恭聽。
只是有興趣 wrote:
相機之類的東西,可是有相當的數據跟規格支持,而不是個人主觀情感的參雜...(恕刪)

無論相機還是音響皆有主觀的部分,但是同樣的存在的客觀的數據
如果你說相機,同樣有人會吵鏡頭發色,沒有底片味,高ISO低雜訊看起來不真實...etc
如果有興趣可以到我的串上看我測試的RMAA數據,我在那裏就有解釋這些數據代表什麼,實質上有什麼意義

音響系統中的個人喜好,以及音響系統中的性能測定,以及RUN IN是否會影響動圈式單體的最終表現
這是三碼子事情,要討論擇一討論為佳

http://www.geocities.jp/ryumatsuba/column52.html
有興趣自己看這邊,關於RUN IN的前後結果測定別人早就都做了
這篇的測試嚴謹度和實驗方法十足已經是優秀論文等級
日文看不懂? 善用Google翻譯吧

老實說我覺得說得很雞同鴨講,我在跟你說科學,你在跟我說主觀
對於RUN IN確實會改變訊號最終輸出結果這個結論卻又閃爍其詞,改拉個人主觀喜好等不相干的主題來逃避正面回應
我當然有自己的喜好,但我只是拿出數據和科學的方法跟你說,音響系統中的動圈單體RUN IN前後確實有改變,如此而已
謎之聲:自己要打自己臉我有什麼辦法
azureimf wrote:
無論相機還是音響皆有...(恕刪)


沒辦法,我說過了。

聲音的表現,很難以單一科學的方式來量化,音響系統的表現牽扯到,電子學、機械工程、材料學、物理聲學、震動科學、甚至心理學。

無法擇一討論。
我說的難道不是科學嗎?還是你說的才是科學?
你依舊無法解釋適不適用於所有人,關於run in的效果。
或是所謂的發揮實力。
是不是搭十種或是更多器材下效果令人滿意?!

像您最近收了w3000anv一定是覺得他好,對吧?!
不然幹嘛收,是不是?!
可是我覺得,這個耳機很不好。
你怎麼看這樣的差異?

所以有辦法單一解釋嗎?世界如此完美就太好了。只有腦袋燒壞的人才會這樣認為吧。

隨便舉個例子:spl phonitor下的LCD2那麼好的表現,還是有人認為單端下他lcd2還是表現不好,怎麼辦?
認為spl phonitor推LCD2是相當廢的,怎麼辦?
這不是科學嗎??
單用科學來解釋OK嗎?



spl phonitor推HD800,中國論壇的說法是相當不予置評,可是深海官方試聽都這樣搭,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性?
數據上spl phonitor很差嗎?錯了,不錯勒。

所以阿,我覺得你是在玩個人情感的,不然怎麼解釋這種差異性?!
我同意耳機要run
我也相信設備要暖一下機(幾分鐘?)

可是我不相信電子排列變化影響流動順暢的理論性講法

合理的懷疑一下:

真的有多少人可以聽出你的線材或器材電子排列排好了嗎?

只是有興趣 wrote:
沒辦法,我說過了。
...(恕刪)


基本上你這種說法跟想法

你已經拒絕掉所謂的討論空間了

既然你要以你自己聽的爽為標準
那位何要苦苦討論呢??重點是自己家中器材聽起來是否滿意不是嗎??
shokanallr wrote:
基本上你這種說法跟想...(恕刪)


要討論,可以,為什麼要只針對單一科學???
我上面不也舉例子了,spl phonitor推LCD2那麼好,按照單一科學來看,怎麼還是不被推薦??
官方出HDVD800之前都用spl phonitor搭HD800,為什麼中國論壇反對這種搭配?
數據上spl phonitor不弱。

按照數據來看,spl phonitor是可以推好所有耳機的。
數據,難道不是科學?
只是有興趣 wrote:
沒辦法,我說過了。

聲音的表現,很難以單一科學的方式來量化,音響系統的表現牽扯到,電子學、機械工程、材料學、物理聲學、震動科學、甚至心理學。

無法擇一討論。
我說的難道不是科學嗎?還是你說的才是科學?
你依舊無法解釋適不適用於所有人,關於run in的效果。
或是所謂的發揮實力。
是不是搭十種或是更多器材下效果令人滿意?!

像您最近收了w3000anv一定是覺得他好,對吧?!
不然幹嘛收,是不是?!
可是我覺得,這個耳機很不好。
你怎麼看這樣的差異?

所以有辦法單一解釋嗎?世界如此完美就太好了。只有腦袋燒壞的人才會這樣認為吧。

隨便舉個例子:spl phonitor下的LCD2那麼好的表現,還是有人認為單端下他lcd2還是表現不好,怎麼辦?
認為spl phonitor推LCD2是相當廢的,怎麼辦?
這不是科學嗎??
單用科學來解釋OK嗎?...(恕刪)

看你一直改,直接幫你護貝比較快

1.個人喜好我無從置啄
2.你提到喇叭的RUN IN你覺得是商業手法,我針對這點提出相關測試報告反駁
3.我提出音響性的優劣確實有相對客觀的數據可以評比(SNR,THD,IMD,Dymanic Range,Freq. Response,CSD...etc),你對此以1為擋箭牌提出跳針式的反駁

我有哪裡歸納錯誤嗎?
拿主觀喜好的論點嘗試去否定一切,而且前提是搞不好本身根本也不瞭解這些測試數據背後的涵意
單憑"可是就是有人說不喜歡,我就是覺得爛"這種毫無建樹的自爽言論嘗試否定相對客觀的數據,到底是誰搞不清楚狀況?是誰在浪費誰的時間?
azureimf wrote:
看你一直改,直接幫你...(恕刪)


有問題

我就說過了,無法單一科學量化去解釋(為什麼獨省略我這一段話??所以誰跳針??)
spl phonitor按照你所謂的數據來看,是可以推好所有耳機,可實際上???

我就不拿來推低阻,為什麼?
版上有的可不只我一個,你可以試著問問看。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