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選耳機 等於 選 EQ ?

今天又去試聽 SE 215 C710
發現 SE 215 聲音好像沒啥特色
C710 雖然聲音有高有低但總覺得少了什麼
結果聽到了 C300 才知道原來是少了那種清亮的感覺
C710 SE 215 聲音都悶悶的
果然 一分錢一分貨

甚至C300 聲音跟 D400 差不多

只是 C300 這價位 或許還得跟 XBA-40 ...其它家多單體耳機比才算CP高

另要調EQ也要原本耳機的頻譜不要差太多


350D 目前配備 10-22mm , 17-40mm , 100mm macro , 50mm F1.8

billgoe wrote:
各位大大...最近有...(恕刪)

記住,右手(耳機)才是重點,左手(EQ)指是輔助
其實每隻耳機都有極限
就算調音很像 極限就是不同
如果可以把CX300II調成IE8(調音很像 但是極限差太多)
我就覺得調EQ可以取代耳機
細節 音場 亮度 甚麼都差很多..

去聽聽看各家旗艦機吧
聽到喜歡的你就不會問這種問題了
toyota再怎麼改也不會變成法拉利的

billgoe wrote:
各位大大...最近有...(恕刪)


通常在比較不同耳機時 聲音有許多不同元素 不同的指標
不單單只是頻率和頻率之間的"量"不同而已!

調音 音場 定位感 解析力 分離度
動態反應 瞬態反應 低頻下潛高頻延伸 泛音 還有受到耳機腔體與耳道所帶來的共鳴 等等等..
以上這些組成聲音的元素 在同一支耳機之中 不同頻率的表現甚至不盡相同
例如:低頻, 中頻和高頻 音場大小的感受方面不一定是相同的

各個元素之間是會互相干擾的 就舉音場與調音之間的影響好了
Shure中頻突出的特性 造成了聲音擠擠的感覺 音場不大 定位除了人聲外 其餘的都不是很明確
也有人認為V型的調音 能帶來那種舞台 現場般的感覺 他認為那是音場!

耳機到一定的水準之後 沒有所謂的"好"或是"壞"
自己聽起來最喜歡 最中意的聲音 別人不見得會喜歡

而EQ單單調整的是特定頻段的"量" 或許能稍稍補足一些小缺憾
例如我在聽搖滾時 Jvc FXD70 銅拔的聲音實在太明亮並且持續的在迴響 這時我會稍稍在高頻段的地方下調一些 能使它的聲音不會如此刺激性 (不過我根本不會拿這支來聽搖滾樂)
而EQ過大的調整 畢竟它不是耳機本質上自然 acoustic的調音
這樣會造成聲音的不自然 並且失真 更像我上面所說的 會連帶影響其它的聲音元素

如果說每隻耳機的差別能靠EQ改變的話 簡直是潑各家聲學工程師的冷水!
是辛苦調教出來的耳機 在各零件的材質 各腔體的大小 線路 單體的擺設 音導管的設計都找到最佳的match
更不用提線材 訊源 擴大機所帶來的影響了!


大大 別妄想調EQ就能有旗艦的聽感了 想升級是要靠小朋友的付出和耳朵上多聽的
EQ就跟整形一樣,有著先天的侷限性

或許看似林志玲,但骨子裡還是080
在某種程度上,EQ的確具有補強的功用
(但補強並不代表就會加分,有時反而變成扣分,這就跟耳機的先天體質有關了)
像我不久前也曾試著幫自己新買的耳機調過EQ,而且還調很多(我把高頻跟低頻的bar都拉得很高)
這一調果然讓它剛開始的表現,就能夠非常接近我所期望的聽感
但我後來想了想,此舉搞不好會影響到這支耳機的未來走向,所以最近又乖乖調回預設值了

我是覺得新耳機你還是先不要這樣玩它會比較好
至少等它Run in到一定的程度(當然,若你很有耐心的話,能等到完全run開是最好不過)
能夠明顯確定它的"缺失"或"過量"的部分究竟是在哪一個頻段後
到時再針對那個頻段,以不會造成嚴重失真或破音為前提,進行EQ的升降微調
大誤!!

這樣說起來買monitor或是電視機也用調整彩度,對比,亮度就好了?
無論是喇叭或是耳機,決定了聲音了靈魂,
EQ是可以調整喜愛的音頻分布方式,
但是表現的好壞,100%由硬體決定了。
所以...
結論是...
我們投的錢...是在買 器材 .. ( 好的發聲器材 )
再利用發聲器材來調整每一種音色的強弱度...
達到不失真..又能有加強到想要的音感?
350D 目前配備 10-22mm , 17-40mm , 100mm macro , 50mm F1.8
小鐵的女毒 森海的包圍感如果用EQ調得出來的話 也沒有人會買了吧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