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1000 vs SRH940
外觀: 雖說喜好是見仁見智, 不過SONY在設計上一像有它的水準, Z1000從外觀上沒太多特點, 不過在細部上還是下足了功夫, 像是單體是有傾斜角度的設計. 從耳機的金屬質材上到表面的處理, 見的到SONY把這款耳機當作旗艦在看待. 相對的SRH940在機身上採用銀色塗裝, 一改之前以黑色為主的色系, 只是配色上雖有突破, 但還是無法掩蓋塑膠機身的質感.
配戴: 基本上兩者都沒有壓耳的情況. SRH940耳罩內的空間比較大, 使用絨布耳墊; Z1000大小則剛好圍繞在耳朵旁邊, 耳墊是皮質. 使用上兩者的舒適度都可算中上, 缺點當然是有, 像是SRH940頭頂的四個小凸起, 久戴下就感覺到壓力集中在那四個點, Z1000沒有上述困擾, 不過貼合的設計, 換來左右測的壓力會比較明顯.
音場: SRH940開放的感覺明顯大於Z1000, 對比下後者像是在試聽間聆聽的感覺. 不過SRH940換來的是聲音的單薄, 聲音平均分散, Z1000就是聲音很集中, 往中間靠攏. 筒音在這兩支耳機中個人是沒有注意到.
低頻: 如之前所述, Z1000的低頻表現是很令我驚豔的, 形容的誇張一點, 它有聲波一陣陣傳來的感覺. 緊湊有力, 不會拖泥帶水. 從Frequency Response中也可以看出, SONY在低頻上是有增強的. SRH940的低頻不能說缺乏, 但比較上量顯然沒那麼多, 而在力道收放也沒有Z1000顯著有特色.
中頻: 就人聲而言Z1000給我的感覺比ARH940近一些, 不過還是和自身有距離, 而兩者都沒有被其它頻段掩蓋住的困擾. 但因為走向不同的緣故, SRH940的解析讓聲音聽起來比較獨立, 自然相對的清晰, Z1000就偏向圓潤, 不過還是不及DT880般的綿密.
高頻: 這方面就是SRH940得意的地方, 清亮的聲音當然是不用多解釋, 每次從DT880換到SRH940時總是感到從潛水中探頭到水面上換氣的輕快感. Z1000在高頻上處理的並沒有遜色, 亮點和延伸都有達到, 聽高音時不會覺得缺乏. 兩者差別整體表現方式不同.
綜觀: 用價格來取捨這兩支應該是沒有需要, Z1000和SRH940的聲音走向差異很明顯, 要說喜歡哪一支就看各人喜好. Z1000目前有一點要提出的, 三頻的連接感覺沒有SRH940那樣有一致性, 不過Z1000到現在只有10-20小時, 而SRH940已經服役三個月之久, burn-in後是否會改變就未知了.
PS: 若說Z1000的刺激像是喝氣泡酒的那種感覺, 那它的確是存在的, 個人相當習慣這類的聲音(像是HJE900), 不認為那是個問題.
入手耳機種類數目累積: 耳罩109 + 耳道42; http://sopp06.blogspot.com/
當初squ大入手zk時,剛好giavani大辦了個網聚,當下也已經有聽過了,
不過當初可能是剛run加上網聚很熱鬧,也沒好好靜心體會。
之後又有幾次機會,squ大帶著zk讓我搭配自己的系統,
不過當時只覺得低頻很混重,聲音都糊在一起,當然又再次放棄了。
看了sopp大的zk開箱文後,害我對ZK也重新燃起興趣來,
趁這週末邀squ大來家裡聊天的機會,順便再重新好好聽過zk,
就藉這篇開箱文,分享一些個人的心得。
09/25:
這次squ大也順便帶了兩條電源線讓我測試,其中一條接amp的是楚陪Everything 1,
一換上電源線後,我才發覺之前對zk真的是誤會大了,原本低頻太多,聲音糊在一起的缺點都沒了,
不要說是升級,感覺就像是換了一隻耳機一樣,也真正第一次可以好好的欣賞ZK的聲音表現。
(原本的電源線接lcd-2、880/600, shure 940其實都沒這種問題,
尤其接LCD-2真的很搭,就只有接ZK會這樣,看來搭配真的很重要。)
低頻:
低頻就跟sopp大分享的一樣,很有動感和音浪感。
另外我也覺得ZK的低頻跟990/600, LCD-2這些下沉很深的低頻不太一樣,
比較像是敲打後再稍稍反彈一下,可以想像拿籃球在牆壁上拍打的那種感覺,
接著再放大,如果有十顆籃球同時再牆上拍打,就更像一陣一陣的音浪襲擊而來。
中頻:
如果說低頻是ZK的一大特色,中頻的表現我覺得則是跟印象中的sony大異其趣。
印象中的sony聲底是薄、細、高,極致的代表作應該是sa5000吧。
但是ZK的中頻卻異常渾厚,扎實、高密度和集中,以我手邊耳機而言大概也只有LCD-2可以比擬,
不過實際聽起來,會覺得ZK更厚實,這部份原因就留待後面音場再來描述了。
ZK中頻人聲或許也反應監聽耳機的特性,聽流行樂時,人聲很近很突出,相較下配樂就真的只是配樂,
很自然的退居第二線,除了人聲突出外,聲音也很順有立體感,不會有太多的毛邊或是氣音等現象。
高頻:
剛聽ZK的時候,直覺會認為zk是偏中低頻的耳機,但陸續聽過各種不同的歌曲後,
會發現其實ZK高音是可以飆上去的(當時聽了順子的回家)。
(聽ZK時還有穿插聽K702,K702的聲音就是很明亮,一下就蠻吸引人的,
不過中頻跟ZK相比就覺得略顯平面些,我想這跟聲音的密度有關係吧。)
音場:
Sopp大對於ZK音場的形容我覺得很貼切,ZK的音場嚴格說來不算大,
就像是在錄音間搬大下的密閉空間內,所以這部份對於古典樂就成了另一種缺點,
不過回到ZK的定位,他本來就是監聽耳機,好像也沒什麼好強求的。
LCD-2人聲厚度或許不輸ZK,但由於音場較廣的緣故,人聲的集中度跟凝聚力就不像ZK那樣突出了。
直推:
用IPhone直推的效果我已經很滿意了,當然直推跟加擴一定有差距,
但是直推下不會覺得某方面有嚴重的缺陷和不足,就已經夠水準了。
真要說差距的話,應該就是音場更小些,低頻的動感和高頻的延伸較弱,
但中頻倒還保有應有的水準。
心得:
ZK很適合聽人聲,雖然不算是女毒的類型,但我覺得人聲聽起來是有感情的。
如果試聽ZK覺得低頻太多太糊,請先換個電源線試試看,不要太早放棄XD





Schiit Valhalla & Asgard, Hifidiy mini usb dac, Mystify, DT880/600ohm, FA-003, H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