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3

Chord Hugo聽感搭配暨技術資訊分享(更新TT初步聽感)


j49409 wrote:
早上又買了6顆oya...(恕刪)


一條2000的話, 你4條線價錢都比DC116高了

話說根據j大的線索, 我也買了oyaide DC頭

另外請賣家直接做了一條成品線

但不料, 成品線的線身顏色是我很不喜歡的螢光綠(個人覺得頗醜)><

現在也想另外做一條了
未來有個人會需要你
下午去光華商場買CPU用的導熱矽膠墊

規格:5cm X 5cm.厚0.4mm(1pcs/65).一面有3M高粘性背膠

貼在HD USB與Xilinx FPGA晶片上.貼兩層(厚0.8mm)

吸收晶片的震動與幫助晶片散熱降溫

開機1小時.溫度穩定後測量.之前測是52度(FPGA)與49度(HD USB).貼後測是46度(晶片溫度)

矽膠墊的確能導熱.用手摸矽膠墊表面是燙的.比晶片溫度略低兩度

聲音變得較乾淨.是還原Hugo原本的聲音.將震動對聲音的干擾降低



在 eBay 搜尋 111123395411 能夠找到 25 呎長的 16AWG 鍍金銅線,店家還有出售較幼細/長的切售線。基本上任何粗幼的線也是一律 25 鎂,而且不論數量多少的運費也是統一 23.95 鎂:

http://www.clairvoyantcables.com/id81.html

這裡有 AWG/毫米的轉換表,16AWG 是否不超過 Oyaide DC 頭上限的 6 毫米呢?

http://www.rapidtables.com/calc/wire/awg-to-mm.htm

香港這邊還是不知道在何處才找到高手的幫忙,畢竟碳纖維的東西也不一定那麼普遍。若果是一些 Acrylic/金屬/木製的外殼倒是問題不大,但是碳纖維只有跟汽車有關的產品才有一線希望。
HUGO + Yellowtec PUC2 聽感

從昨天到今天著實花了好幾個小時聽一聽比一比看看HUGO在HD USB以及經由Yellowtec PUC2轉SPDIF入同軸的表現有什麼不同。先說系統設定好了,總共試了三種方式:

a. rMBP USB入HUGO HD USB
b. rMBP USB入iFi iUSBpower再入HUBO HD USB
c. rMBP USB入iFi iUSBpower再入Yellowtec PUC2轉SPDIF最後入HUGO RCA同軸

耳機為HD800,直接插在HUGO的6.3輸出。軟體還是用Audirvana Plus,但在設定上有些許的不同,簡單講就是最適及最佳設定,另外也開啓了Yellowtec的驅動程式。但由於該驅動程式只能相容於最高96/24的檔案,為避免不公平起見所有的試聽音樂都是CD的44.1/16檔案,這次並未測試DSD或192k以上的音樂檔。此外,以上所有的測試均使用原廠附的變壓器,而且全都是交換式電源。

聽完的感想第一個浮現在腦海裡的是感覺上與用在DAC202U時有類似的效果,也就是一個比一個更好。其次是還記得我曾說過HUGO完勝DAC202U嗎?這次的聽感更棒了。在(b)的設定,音樂一開始就馬上可以聽出不同之處,細微的聲音這次聽的更清楚,樂器的殘響更為清晰,有如池塘裡的漣漪一圈又一圈綿延不斷的向外擴散。在使用PUC2之後除了上述音樂殘響更持久之外,樂器的分離度也更高了,這是因為音場的寬度以及深度都增加許多之故。此外還有一種感覺就是所謂的堂音,也就是音樂在一個空間內的迴響,仔細聽似乎可以用耳朵聽出演奏環境空間的大小,真的會讓人有如身歷其境般的感受。

用誇張一點的說法來比喻,(a)就像在一個表演舞台,所有的人好像是謝幕時在布幕前演奏般;(b)就像布幕向左右拉開了一半似的;(c)則有如在國家音樂廳第一排的位置享受著曼妙的音樂一般。

在此誠摯建議所有HUGO擁有者,如果您打算用電腦來當訊源的話那麼請務必要添購一個好的USB電源,那將是一個提升音質最快速又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果行有餘力,再考慮看看是否要找一個DDC以解決USB的各種雜訊干擾的問題。不過還是耳聽為憑,試聽滿意了再購買。

後記:

難怪幾乎每一位購買Weiss Int204的聽友們都會毫不考慮的加購PSU101。因此,liberstanley兄,您未連同PSU101一起借所以會有差那麼一點的感覺啊。:)

j49409兄確實是先知,老早就購入Keces DC116了。

p.s. 剛收到Chord來信,Matt要我回去找代理商問換殼的事。看來此路不可通了,殘念啊!
ar3a wrote:
一條2000的話, ...(恕刪)
Gadgetman wrote:
HUGO + Yel...(恕刪)


謝謝大力的分享
請問有無第四種(D)組合試聽 NB>DDC>Hugo
rMBP USB入Yellowtec PUC2轉SPDIF后入HUGO RCA同軸
不知差異如何?

也想知道該先入USB電源還是DDC的改善大?

stevenkc888 wrote:
...請問有無第四種(D)組合試聽 NB>DDC>Hugo
...也想知道該先入USB電源還是DDC的改善大?(恕刪)


第四種組合在我先前的聽感有稍微提到(在第23跟24樓),若要我打分數的話我會認為如果以DDC+USB power為100分的話DDC就占了至少70分。

USB電源對音質的改善是在於降低整體的背景雜訊,所以讓原本細微的聲音得以顯現出來;而DDC對於音質的改善則是本質的優化,舉例而言雖然Async USB可以做到bit perfect但仍然會有射頻雜訊(RF noise)干擾,透過DDC除了bit perfect之外內部的輸出變壓器也具有過濾射頻干擾的作用,所以會增加音樂裡樂器的分離度,並且讓聲音更加純淨減少高頻聲音的毛躁或顆粒感。

至於該先入手哪一樣則看個人的預算以及原系統的缺失比例問題。若電源已經整治得相當良好了那就可以考慮先買DDC,但若電源很糟那還是得先對症下藥才好。
seeteeyou wrote:
難怪幾乎每一位購買Weiss Int204的聽友們都會毫不考慮的加購PSU101。因此,liberstanley兄,您未連同PSU101一起借所以會有差那麼一點的感覺啊。:)
j49409兄確實是先知,老早就購入Keces DC116了。...(恕刪)


1. 先謝過Gadgetman兄詳細的分享,特別是推介了一個C/P值非常高的選項--Yellowtec PUC2。同時間Head Fi上也在討論DDC的存在對於以電腦為訊源的Hugo用家的必要性,分享的例子是Audiophellio AP2+Pure Power,效果也是頗為顯著,且不可或缺,理由如同Gadgetman兄指出的一般:濾除RF雜訊與濾除電腦來的電源雜訊。

INT204單獨運作時USB的電源仍然來自電腦,外接變壓器供的是昇頻以及Saracon引擎等晶片所需的電量,因此,沒有加PSU101時,INT204就是一個Async USB的主時鐘以及訊號昇頻以及濾波的角色(不只DSD,PCM的訊號經過INT204仍然會被處理過),即便如此,如同我分享中所述,效果幾乎可與Aurender S10的同軸輸出匹敵。因此,可以推論,加上PSU101後,INT204應可與BAD USB Converter比肩,甚至超越。我沒把PSU101借回來一同測試,實在失策啊⋯這也是爲何我說將來可能會有一天再與INT204重逢了。

但要提醒的是,INT204加上PSU101在實售價可是逼進10W台票的,如果要追求極緻,這就是價格上的頂了。現實考量起來,仍然有其他價格更實惠的選項。豐儉由人了!

現階段對我來說,S10的同軸已經夠好,我決定把DDC的預算投入昇級更好的訊號線或數位線。前者我已分享兩組試聽心得,後者我做了一次大膽的採購,結果証明,先試聽過才不會花冤枉錢真的是真理啊!

2. KECES DC116我也從善如流去搬了一台回來了,直到今晚爲了測試新入手的Siltech HD800昇級線才有機會好好聽一下它的效果。我証實的確加了DC116後,Hugo的聲音的確有「變化」,我說變化的原因是因爲時間不夠我好好確認在全曲目上是否都是正向的影響。

Hugo目前得知的確是全由電池供電,然而外接變壓器後,聲音的確不一樣,箇中原因,我想連Rob Watts可能都無法參透。對於終端使用者的我們,就是以耳收貨,喜歡外接電源的買單就是。

外加了DC116後,我聽到的是好像Hugo吃了大力丸般,把所有細節跟線條鼓起勁來交待清楚。錄音現場的空氣流動更細碎繁瑣,聲音的線條更立體明顯。跟全由電池供電的輕盈是不同的表現手法。我喜歡哪個?我需要再多點聆聽的樣本數才能決定。

Gadgetman wrote:
b. rMBP USB入iFi iUSBpower再入Hugo HD USB


早上試了...筆電>iFi iUSBpower>Hugo HD USB.聲音沒比較好

大概因為是筆電有接Keces DC-116 19V/6A 直流電供



繼續搞waltz digital usb界面

輸出換上SC947-02 脈衝變壓器(Berkeley Audio Designs Alpha USB 用這顆)

聲音有比較好.輸出線換成 Mundorf 銀金合金線.聲音又上一階

用導熱矽膠墊當阻尼.貼兩顆晶片與3顆晶震.SC947-02 脈衝變壓器貼電路板底部

聲音又好一些.此時聲音比筆電直入Hugo HD USB來的層次較深.強弱明暗較分明

再run一段時間再看看

waltz digital 可以usb線供電與DC 2.1mm插孔供電

iFi iUSBpower用usb轉2.1mm線供電給 waltz digital

聲音卻輸iFi iUSBpower usb線供電(筆電訊號要多經過iFi iUSBpower)

有點想不通.這樣就要多買一條較好的usb線(A到B)





一個殼要5位數.原廠是這樣搞(全球一樣價格).還是台灣代理價

其實舊殼拿去車床.車一下也是可以的

用轉接頭也是變通之道

這轉接頭.管迷沒進


http://www.viablue.de/com/connectors_xs.shtml
http://www.viablue.de/com/adapter_rca_90_s_angle.shtml
Item: 40615
Unit: 2 Pieces 13.98 €



lieberstanley wrote:
...測試新入手的Siltech HD800昇級線...(恕刪)


恭喜liberstanley兄拿到這麼一條好線,也讓人迫不急待想知道您的感想。如果可以的話是否可以與Cardas Clear做一比較?

先謝啦!
  • 16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