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後面出的規格越好但越貴.沒實際比較差別也下不了手.寄望明年阿仁能出XMOS U8的DDC
15 USB/SPDIF converters shootout....15台DDC評比(03-08-2013)
http://www.computeraudiophile.com/f6-dac-digital-analog-conversion/15-universal-serial-bus-industry-standard-cables-connectors-and-communications-protocols-between-computers-and-electronic-devices-spdif-converters-shootout-15327/
中文翻譯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en&u=http://www.computeraudiophile.com/f6-dac-digital-analog-conversion/15-universal-serial-bus-industry-standard-cables-connectors-and-communications-protocols-between-computers-and-electronic-devices-spdif-converters-shootout-15327/&prev=/search%3Fq%3D15%2BUSB/SPDIF%2Bconverters%2Bshootout%26biw%3D911%26bih%3D448%26site%3Dwebhp
The final shootout score is as follows:
15台DDC評比的結果(最低60分.最高110分)
Matrix 24/96 - 60
Hegel HD2 - 65
Musical Fidelity V-Link II - 75
Stello CDT-100 - 75
Bryston BDP-1 - 80
Halide Design The Bridge – 80 (+5 when powered from SOtM USB card)
M2Tech HiFace Evo - 80
Stello U3 - 85
JK SPDIF Mk3 - 90
M2Tech HiFace Evo + Evo Supply - 90
Soulution 590 – 90 (+5 when powered from SOtM USB card)
Audiophilleo 1/2 - 95
dCS U-Clock - 95 (+5 when used with dCS DAC and the Clock Link feature enabled)
Empirical Audio Off Ramp Turbo 5 - 95
AP1 with the PurePower battery PSU - 95 (borderline 100)
M2Tech HiFace Evo + Evo Supply + Evo Clock - 100
dCS Scarlatti CD/SACD transport - 100 (+5 when used with dCS DAC and the Clock Link feature enabled)
Berkeley Audio Designs Alpha USB – 110
ar3a wrote:
連接藍芽時的嘶嘶聲這...(恕刪)
再請問一下
藍芽功能很方便,家中全家大小的IPAD/IPHONE/MAC Book/HTC及三星手機都可透過藍芽連HUGO,隨時撥放裡面的音樂
目前一些IOS的APP如Onkyo HF Player可撥放FLAC/WAVAIFF….等24bit/192KHZ的檔案,也可解DSD
不知道是因為撥放設備藍芽輸出時無法輸出24bit/192KHZ的檔案,還是Hugo藍芽沒法接收24 bit檔案?
所以網兄實際的聽感應該是透過藍芽撥放並不差,日常使用上可以接受對吧?
ar3a wrote:
應該都有把, 藍芽是...(恕刪)
目前通用aptX的限制大概就是CD規格的資料流量,如果要傳輸高解析檔案,就要再上到其他的傳輸規格(如aptX lossless),但這東西就跟無線網路傳輸規格一樣,高規格要普及使用通常都要好一陣子。
除非有技術力十足的廠商,自己開發器材間的protocol 利用Wifi的頻寬來傳輸,才可達到高解析(24/192)的檔案串流能力。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一下Devialet這家公司的介紹。這家法國公司非常厲害,做出來的產品不僅漂亮,聲音也非常好(我沒聽過,但看過不少正面的評論),用上的技術都相當創新。
剛我試了一下,用iPad Air透過Onkyo HF Player可以以藍牙連上Hugo播放,但不管CD規格或是高解析規格的檔案都被限制在16/44.1的解析度,應該是Onkyo HF偵測到以藍牙傳輸時,就自動降轉檔案。
但我用HD800來聽,有聽到類似破音的狀況,就是國外回報的狀況,也有可能是因為iPad Air並不支援aptX。
這似乎已經不是底噪的問題,而是嚴重的干擾,對我來說,Hugo的藍牙是useless。
其他的用家,如ar3a兄用了高阻線後似乎改善了藍牙連接底噪的問題,不知其他用家是否有測試過藍牙連接的使用狀況?
還是緣慳一面了:
http://zh.wikipedia.org/zh-tw/藍牙規範
http://www.csr.com/products/60/aptx
W20 那怪物已經遠超『推坑』的程度,只能夠用『推崖』和『深淵』來形容。如斯暴力的價錢該配上 dCS 系統和 Siltech 三皇冠/Nordost 奧丁,然而這些瘋狂的玩意只有留給活了四百年的都敏俊教授,畢竟活了四十年的普通人的確不可高攀。
更惡搞的是最近 Head-Fi 上那『一分為二』的『危險』動作,一位 Hugo 用家的另一半嚷著要得到半邊 Hugo,她正是把鋸子的某一端貼近了 Hugo,那『驚險』鏡頭卻十分爆笑。然後我也乘勢貼了一些『刀鋸美人』的寫照,當然那些繪畫出來的東西也比不上這一幅有趣的照片。
言歸正傳,香港這邊的一位用家將會購入 WW 旗艦 Platinum Eclipse 7 的切售線,授權代理商的售價是大約 NT$3,888 一呎(HK$1,000/ft)。耳擴那一端用原廠的碳纖維 RCA 接頭,而 Hugo 那一端就用 6.3-mm 的耳機接頭。其實我真的很想問一問大家究竟 ATL PN-6308RH 的多層次無磁感鍍銠比較強,還是 Acoustic Revive RPJ-1ST 好一點呢?兩者也是超過一百鎂的玩意,因此必須三思而後行。
但是 Furutech CF-126 也屬權宜之計,說不定 RCA 接 RCA 的表現比 6.3-mm 接 RCA 更好呢?
http://diysong.com/vbb/showthread.php/5206-?p=43120#post43120
Berkeley Audio Designs Alpha USB是用SC947-02脈衝變壓器做數位輸出交連
努力爬文.發現有篇SPDIF 數位輸出交連的文章討論的很深
http://www.cynicalaudio.com/2011/07/shigaclone.html
發現光纖傳輸只到24/192K.但是受影響最低.我的檔案都是44.1K WAV檔
國外許多網友與Rob Watts都用光纖接到Hugo.看來有其道理
不過連接DDC與Hugo的短直角光纖線要定製
http://www.sysconcept.ca/product_info.php?cPath=25_29&products_id=349
這條短直角光纖線效果如何.還請lieberstanley兄分享一下.是要訂2.2mm or 5.0mm(-$10.5USD)?
至於SPDIF 數位輸出接到Hugo.同軸(RCA)還是光纖比較好.要做實際比較後才知道
seeteeyou wrote:
W20 那怪物已經遠超『推坑』的程度,只能夠用『推崖』和『深淵』來形容。如斯暴力的價錢該配上 dCS 系統
的確,據原廠所說,還真的有不少dCS用家就是指定搭配W20。如果要單純的求取最好的Music Server,W20應該是目前頂級的選項之一了,用正攻法解決問題,一次做好一件事,我欣賞這樣的廠商。
seeteeyou wrote:
耳擴那一端用原廠的碳纖維 RCA 接頭,而 Hugo 那一端就用 6.3-mm 的耳機接頭。其實我真的很想問一問大家究竟 ATL PN-6308RH 的多層次無磁感鍍銠比較強,還是 Acoustic Revive RPJ-1ST 好一點呢?兩者也是超過一百鎂的玩意,因此必須三思而後行。
但是 Furutech CF-126 也屬權宜之計,說不定 RCA 接 RCA 的表現比 6.3-mm 接 RCA 更好呢?
如果真的要接耳擴,我個人會選RCA,反正都是DIY的工法了,RCA左右聲道分離的銲/壓接,比把兩股線芯塞進6.3mm頭『衛生』許多?
j49409 wrote:
這條短直角光纖線效果如何.還請lieberstanley兄分享一下.是要訂2.2mm or 5.0mm(-$10.5USD)?
原廠並沒有仔細說明2.2或5mm的差異,我猜是披覆的厚薄吧,連光纖頭的外殼都可以依照用家要求剝除,因此線徑的差異很有可能是看接續的兩台設備的空間來決定。(待考證,我發個信去問問)
說真的,我沒認真比過光纖線的差異,我有一條AQ的Cinnamon,但插不進Hugo

隨機光纖線說真的不差,也都上得了24/192的規格,我訂做的原因單純只是要方便連接Hugo跟AK120。
光纖不是我的首選,雖然理論上來說光纖不會受到電氣雜訊的影響,但聽感來說,真的就不如同軸線來的紮實與多層次。BAD Alpha還在的時候,我比過隨機光纖線跟同軸數位線,同軸還是勝出。但這是我個人經驗,歡迎其他不同的聲音。
j49409兄先不急著訂做,我的線先拿去聽,真的有優勢再下手,既然我們有資源,就應該共享,少走些冤枉路。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