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1000 wrote:
780是我很愛的耳機...(恕刪)
我之前是用Ultrasone Pro 750 搭配 Itouch 3G,line out和phone out 同樣都是接到隨身耳擴後並沒有太大差距(我知道有很多人覺得差距很大),另外升級耳擴,780我不認為會提昇很多,不過比起之前我用被這裡的某位版友影響而買下去的V401當隨身訊源,以我個人的聽感而言,itouch的聲底和Ultrasone還是比較合的...v401雖然已經不算染色太多的機子,可是搭起來一聽就覺得很怪,很多聽習慣的曲子有一些聽起來細節漏失很多,其實我本來以為這兩個搭配會合我的胃口。
不過我還是有使用line out的習慣,因為"好像"可以讓itouch的電池撐比較久,我沒實際測試過,只是單純感覺而已。
U家的耳機,好處理,沒搭配好也不見得難聽到哪去(唯一例外的是拿來搭gsp audio的那兩台耳擴,印象不是很好),可是想要有那種大幅升級的感覺,我使用的經驗上是沒碰過,就連我後來電源有做處理過,不覺得聲音和之前有"極大"的變化,但是AKG和Sennheiser的幾隻耳機就有蠻大的差別。
隨身耳擴的選擇,我個人是偏好選擇沒有VR的,不過這是只有我在隨身耳擴上比較龜毛的個人偏好,所以國平那台隨身耳擴我還蠻尬意的。
使用電池供電會不會比較穩定,其實我也不知道是怎麼個穩定法,但是有一項我可以很確定,就是某些機器使用電池供電和使用市電,聲音的純淨度分離度差距會很大,甚至有可能原本有雜訊換電池供電之後問題就解決了。
其實電源改善倒是不一定真的會花很多,我用太平洋電纜5.5平方+IG8300就聽得很開心了,花費大概是6K多而已,比起其他電源投資報酬率高,而且是絕對正面的各頻段改善,而不是那種挖東缺西的那種,我很恨那種趴在地上弄來弄去,搞到整個晚上聽覺都麻痺還弄不好的感覺。
之前去聽Oyaide EE F-S 2.6電源線,覺得...有種聽telos線材的感覺,雖然在場人員強調那種衝擊力道不是高平方的電源專線可比擬的,不過其實我覺得真正改變的是空氣感的增加和聲音的光澤感(帶有點貴氣),如果論力道的話,我覺得架設上太平洋就很ok了,雖然聲音粗了點,不過我現在想要的就是量,可能我也是木耳而不自知這條線的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