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y2311198 wrote:抱歉我說了直了一點....我認為台灣沒有音樂這種東西...(自從有一次無意間聽到OOR跟 水樹奈奈的歌就回不去中文歌的人)....所以從不聽中文歌 我寧願去聽韓文都不聽中文歌...(恕刪) 難得看到大師,小弟想請問您對音樂的見解是?
Lance Armstrong wrote:大家也說了看人帶著Beats就知道他是外 大大說的真有道理其實這裡許多人都是被惹到才會一直批評beats因為許多戴beats的人常常批判他牌的耳機說什麼其他牌的耳機是潮牌音質極差之類的通常會變成這麼不理性也不是我們願意的不是嗎哈哈
噢噢 不好意思 應該要修改一下...講的太偏激 真是不好意思...最近對台灣某些流行樂的歌手做的東西感到失望才會說這種話...我一直認為台灣地方會唱歌的人很多 不過那些作曲的人都不知道再幹什麼...浪費了很多好聲音相信做音樂的也不會拿solo進錄音室我只是要表達這個.......beats 大概要到 Executive 以上才會比較好聽...(去試聽過的感想)題外話 有時候打開Itune 一堆歌手搜不到 真的會很賭爛......不要問我為什麼不去買實體cd ..只是圖個方便而已..
roy2311198 wrote:噢噢 不好意思 應該...(恕刪) 您應該會發現有些音樂是被製作人做爛了,而不是作曲的問題,很多歌曲製作出來的成品和作曲者當初所想的可是大相逕庭。您應該要批評的對象是思考作風八股的音樂製作人,他們可是專業的偶像培育者,而不是音樂人。愛的抱抱愛的抱抱愛的抱抱愛的抱抱愛的抱抱愛的抱抱愛的抱抱
個人也擁有BEATS多款耳機,solo,tour,new studio等;近年來批評BEATS的聲浪不少,BEATS不知是否聽到這些聲音,在我手上這三款耳機的調音上也逐漸有所改變。從solo的低頻炸彈,tour中頻清晰,new studio高頻穿透......我只想說,BEATS你他媽的搞甚麼四不像?只是單純維持原有低頻的海量,並提升中頻與高頻的量弄到整隻耳機各種信息海量參雜,像似一團壓縮過的聲音球,隨著一波又一波的旋律在耳邊爆炸;要音場沒有音場,要層次沒有層次,要細節沒有細節根本是重量不重質的極致表現?對比其他耳機,飛利浦Fidelio,Atomic Floyd系列,Westone W4R....BEATS根本只是在製造一團又一團的雜音砲彈。坦白說小弟從入坑也是從BEATS開始,solo就是我的第一隻耳道耳機。原以為有重音就是爽,到tour時還沾沾自喜認為聲音又進步了;直到工作後有些小錢,上月同時敗入new studio,Atomic floyd (Super/Mini Darts,Power jax),Fidelio全款(除X1),Westone W4R;算算這學費繳足了50K+一個月內就讓我把BEATS全丟進儲物櫃上封條,尤其new studio更是失敗中的失敗,單純提升的高頻量混合重量級低頻,根本是聲音炸彈魔,想殺死我的耳朵嗎?每一隻細細聽過,過程中我也不斷修正自己聽音樂的習慣。從SOLO開始養成的音量海量聽感,直到現在只有2~3格為什麼變化會這麼大?好的低頻量可以豐富整個音場,讓人有聲歷其境的體驗;然而BEATS給我們的低頻量太重,導致我們自然地對其他頻段聲音的索求...明明就好像貼近在耳邊,卻怎樣也聽不見那些細節!就像一碗加足味素的湯,怎麼喝就是不過癮,一碗接著一碗。於是音量也跟著越來越大。但開始聽其他耳機後,才真正懂得如何去品嘗耳邊這兩道聲音....不用一味加大的音量,即可享受豐富層次,精緻細節。一個月前,我也曾對01的各位先進感到不以為然。不論再多對BEATS的批評,也改變不了我花了大錢買到的就是好東西的感想。我甚至一度認為那些批評BEATS的人只是買不起酸葡萄。但我錯了,錯得徹底。BEATS好聽嗎?多聽聽其他耳機吧。我只能說,BEATS能殺死你的耳朵。vivacorda wrote:說到這個~~~剛剛看...(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