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EAC設定


Adrian1978 wrote:
小弟自己覺得 EAC...(恕刪)


正常CD存取的動作本來就是只讀一次啊,除非發現有錯誤訊息才會再讀一次,
但是安全模式強迫無論對錯都要再讀一次,發現兩次不同又會再讀一次,
其實這很沒意義,因為CD的音樂資料並不是連續排列,而是打散分布在特定區塊,
同時也存在著糾正用的資料,所以讀到一個不同的0or1實際上不會影響到存取,
也就是說正常來講不用每個點都讀二次,這對光頭是很大的負擔,
安全模式還有很多其他的動作是正常不會出現的,所以抓取速度特慢,
光碟機也會發出一堆平常你聽不到的聲音

所以我建議狀況良好的碟片用EAC的話,開快速模式(不是爆發模式)就行了,
這個模式就和其他軟體一樣,不是EAC自己發明的.

但如果狀況不好嘛,前面也說過存取CD其實有糾正機制,但如果錯得太嚴重咧?
那我就不敢保證了,因為除了糾正機制外,糾正不了的還可以做模擬重建(根據前後波行推測)
這建出來的就未必跟CD上的資料是一樣了,所以這時候使用安全模式,
就算他兩次讀出來的其實是錯誤的,至少在心理上比較安心,
而且也盡最大努力了,再不行也就得認了不是嗎

不過我也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我的說法,看看就好,
可以提出相反的意見,但可能沒辦法給出個滿意的答案

king1124 wrote:
現在還有哪台電腦用的...(恕刪)


目前比較認真的大概就剩Plextor吧?
關心高檔耳擴, 從全[不能說]開始!
DreamyPlanets wrote:
正常CD存取的動作本...(恕刪)

大致理解夢大想表達的意思了

不過小弟認為 "連續讀兩次" 也不能算是 "惡搞" 啦 (這話太嚴重了)
雖然一般的 CD player 不會這麼做
但是 PC 的光碟機確實可以做到 (firmware & hardware 同時支援, EAC 才能執行這動作)
而且理論上在 "一切正常" 的情形下, 是可以保證 "連讀兩次" 所得到的 data 一定會一樣的
至於會不會損害讀寫頭 ... 這小弟沒研究過, 也就不敢說了

DreamyPlanets wrote:
所以我建議狀況良好的碟片用EAC的話,開快速模式(不是爆發模式)就行了,
這個模式就和其他軟體一樣,不是EAC自己發明的.

同意 (是否要讀兩次, 其實意義不大, 除非想要修正 C2 error)
當光碟機 讀不到 or 讀錯時, 基本上 EAC 也無能為力 (頂多幫忙多讀幾次, 然後猜一猜 )
CD唱片 的 error correction 機制很弱
所以在 "爆發模式" 下, 非常有可能會讀到錯誤的 data (不是光碟機不好, 而是在於超速太多了)
如果 CD唱片 的 error correction 和 CD ROM 一樣強的話 (但是能裝進去的歌曲長度就會變短了些)
那大家就可以爽爽的進行 "暴力 rip" 了

DreamyPlanets wrote:
那我就不敢保證了,因為除了糾正機制外,糾正不了的還可以做模擬重建(根據前後波行推測)
這建出來的就未必跟CD上的資料是一樣了,所以這時候使用安全模式,
就算他兩次讀出來的其實是錯誤的,至少在心理上比較安心,
而且也盡最大努力了,再不行也就得認了不是嗎

這段讓小弟聯想到 iTunes 的 "錯誤更正功能"
網路上不知為何會謠傳 -- 開啟這功能, iTunes 的音染會跑進 rip 出來的檔案中
其實 iTunes 和 EAC 做的事情根本差不多 -- 讀錯就重讀, 然後利用 iTunes 自己的方法修正
只要 data 正確, 哪有人會那麼無聊, 沒事還幫忙添加 "音染"
p.s. 小弟比較過 iTunes "打開錯誤更正功能" 得到的 data ... 根本就一樣 (除非 CD 本身有問題)

DreamyPlanets wrote:
不過我也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我的說法,看看就好,
可以提出相反的意見,但可能沒辦法給出個滿意的答案

基本上, 小弟和夢大的想法是一致的
唯一的差別只有 "惡搞" 這二字而已
Adrian1978 wrote:
大致理解夢大想表達的意思了
不過小弟認為 "連續讀兩次" 也不能算是 "惡搞" 啦 (這話太嚴重了)...(恕刪)


哎呀Ad先生您一直叫我夢大好害羞,其實我不太習慣稱呼和被稱呼大大,直稱我DP就好了

雖然嘴上說是惡搞,不過也不是甚麼貶意之詞啦,
只是希望一些覺得不用安全模式就不安心的人可以放下心而已,
網路上常常有人分享還要強調是EAC安全模式抓下來的,看了就很無言

損害讀寫頭這件事?其實只是不忍心機器發出奇妙的聲音啦,
到底傷害多大或是根本沒傷害,我也不能下定論,
話說我有幾片ACG CD音軌有到9X軌,用EAC抓全片下來心裡真的會很毛(快速模式就很毛了,更不用說安全模式)真怕抓到一半機器掛掉

Adrian1978 wrote:
同意 (是否要讀兩次, 其實意義不大, 除非想要修正 C2 error)
當光碟機 讀不到 or 讀錯時, 基本上 EAC 也無能為力 (頂多幫忙多讀幾次, 然後猜一猜 )...(恕刪)


是啊,所以CD RIP才會冒出這麼多"花樣",就是敗在糾錯能力
我也是這麼認為的,真的傷太嚴重導致讀錯,給他讀個兩次還是錯的啊
是說電腦光碟機讀取能力很強的,安全模式有時候讀出的error我個人懷疑就是因為"讀取兩次"
反而增加機器出錯的機率(我還是覺得這算是不正常操作,只做一次可以接受,重頭做到尾就),所幸還會有第三第四次,才不會誤殺忠良.

Adrian1978 wrote:
這段讓小弟聯想到 iTunes 的 "錯誤更正功能"
網路上不知為何會謠傳 -- 開啟這功能, iTunes 的音染會跑進 rip 出來的檔案中...(恕刪)


這真是太炫的說法了,我也是第一次聽到,不知道iTunes製作團隊聽作何感想啊
iTunes自己也說除非有聽到問題,否則沒必要開錯誤更正功能.因為正常光碟確實也不需要開這個功能.

Adrian1978 wrote:
基本上, 小弟和夢大的想法是一致的
唯一的差別只有 "惡搞" 這二字而已...(恕刪)


惡搞~惡搞~惡搞~惡搞~
DreamyPlanets wrote:
哎呀Ad先生您一直叫...(恕刪)

真是不好意思, 那就稱呼您 DP大 吧

DreamyPlanets wrote:
這真是太炫的說法了,我也是第一次聽到,不知道iTunes製作團隊聽作何感想啊

之前真的有看到過這樣的謠言
p.s. 不確定現在是否還有人這麼說

DreamyPlanets wrote:
雖然嘴上說是惡搞,不過也不是甚麼貶意之詞啦,

小弟打完上一篇後 ... 突然想到了一個 "可能存在於我們討論中的邏輯瑕疵"
那就是 -- rip 這件事 ... 根本就是 "惡搞"
所以大大說 "連讀兩次是惡搞" 也沒錯
因為整件事都在 "惡搞"

小弟先稍微修正一下自己的結論:
舊: EAC 的 "安全模式" 的意義不大
新: EAC 的 "安全模式" 有其存在的意義 (更完整說法在 "補充 (2)" )

不過小弟還是要再強調一下基本立場不變 -- 正常情況下, 不需要開啟 "安全模式"
p.s. 都說整件事是 "惡搞" 了, 怎麼還會有 "正常情況?"

以下是小弟的理由:
(1) audio CD 的規範是 "以 1x 的速度來讀取 audio CD 中的資料"
(2) 只要符合以上的規範 -- 能以 1x 讀取 audio CD -- 這台光碟機就可以稱之為 "支援 audio CD" 了
(3) 印象中, 沒有光碟機廠商宣稱 "自己的碟機能以 xx倍速 rip audio CD" (因為這根本不重要, 而且整件事是 "惡搞" -- 已經脫離 audio CD 的規範了)
(4) rip audio CD 的速度只要超過 1x, 就等於在 "未被保證的範圍之下工作" (廠商不想 & 不需要給保證, "自己超速" 而讀錯了資料, 是使用者自己的事 ) (可參考 "補充 (1)")
(5) 所以常會見到兩台都是 50x 的光碟機, 一台可以用 30x 以上的速度爽爽 rip, 另一台用同樣的速度卻容易出現爆音 (也許某家品牌的性能真的比較好 也許某家品牌根本沒針對 rip 做最佳化的動作 )
(6) 為何大家總是能 "超速 rip audio CD?" ---> 因為光碟機的 "讀寫頭 + 伺服控制" 基本上都超級強大 (對照組: 幾十年前的全世界第一台 CD player )
(7) 雖然強大, 但是 "伺服控制" 的精確度確實會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 (回憶一下, 早期的 CD-R 在燒錄光碟時, 多開一兩個檔案總管可是會造成 "燒出一片飛盤 or 茶杯墊" 的慘案 )
(8) "PC 繼續強大(減少對 "伺服控制" 的負面影響) + 光碟機技術持續進步(增加對 "伺服控制" 的精確掌控)" ---> 讓大家能用更快的速度來 rip audio CD, 並且同時還可以 ... 一邊上網 + 看影片 +


EAC 作者的想法:
(1) 我怎麼知道使用者的光碟機有多強? (自己去選擇是否要用 "爆發模式")
(2) 我怎麼知道使用者的 PC 有多強? (免費再多送你一個 "安全模式")
o.s. 免得不小心讀錯也要怪我, 讀太慢也要怪我
(3) 非光碟片本身的問題 (如: PC 太忙 or 太弱 而影響到 "伺服控制" 的精確度), 用 "安全模式" 多讀幾次一定可以修正回來


補充:
(1) 廠商為何不想保證 rip 的速度? 小弟認為可能是 "受限於 audio CD 有限的 error correction 機制, 真的無法 100% 保證 "
(2) 小弟對 "EAC 中 安全模式" 的看法是:
(a) CD 片本身的問題 ---> 沒什麼救, 不如換一台光碟機再試看看 or 重新買張 CD
(b) 非 CD 片本身的問題:
(b-1) "超速太多" 造成資料讀取錯誤 ---> 請關掉 "爆發模式" or 請打開 "安全模式" (讓速度更慢些)
(b-2) "無法預期的外在因素" 造成資料讀取錯誤 (PC 太忙干擾到 "伺服控制" 的精確度 or 不小心踢到 PC ) ---> 請打開 "安全模式" (我們只要努力多讀幾次, 一定救的回來 )
(c) 如果不開 "安全模式" 也聽起來很正常的話 ---> 就代表不開也可以

Adrian1978 wrote:
真是不好意思, 那就...(恕刪)


我是認為在存取的情況下,
速度要由光碟和光碟機決定,沒有限制,光碟機只會標示自己最快可以到幾倍
一樣是全新的光碟片(不同專輯),同台光碟機讀取速度上也能差到快10X,
沒有甚麼正常不正常的速度了
總之時代在進步(遭踹

其他方面,想法倒是差不多囉,AD大講得很詳細且有一番道理囉,給你
總之我自己就是狀況良好光碟使用快速模式,
狀況不良好或是聽起來有問題再開啟安全模式即可了.
DreamyPlanets wrote:
總之我自己就是狀況良好光碟使用快速模式,
狀況不良好或是聽起來有問題再開啟安全模式即可了.

同意同意 (時代一直在進步, 以前被認為做不到的事, 後來都漸漸變成可能了 )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