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先入為主的觀念.....體積如此小,能塞入多少零件
可以突破物理限制,能出多好聲,只是小巧便利吧
試聽是把CD燒入華碩筆電,用Window media player播放
由筆電USB>Meridian Explorer 3.5mm耳機孔> BOSE computer musicmonitor(主動喇叭)
聽感還好,比接筆電耳機孔> BOSE computer musicmonitor(主動喇叭)好
但是也無驚豔之處,聲音還是比不上............同價而體積較大的DAC耳擴
這是踏入一個誤區(Line out 3.5mm 孔出廠時有用透明塞子封住)
後來把輸出接Line out 3.5mm 孔 (DAC類比輸出無經耳擴線路)
結果聲音另人驚豔,不會輸同價而體積較大的DAC耳擴
在XMOS晶片.PCM5102 DAC晶片.非同步傳輸.利器加持下
會幹掉一些同價DAC耳擴
至於再接光纖線到單台DAC的聲音如何?
就留給其他玩家去試
要接的複雜,就失去買這台的本意..............小巧簡單方便
由筆電USB>Meridian Explorer 3.5mm耳機孔> BOSE computer musicmonitor(主動喇叭)
實在很小台(拿到時有點看不起)
用光碟片與 SHURE SE535 當比例對照
附的小黑線實在...........很鳥
把CD燒入華碩筆電,用Window media player播放
Adrian1978 wrote:
謝謝 j49409大...(恕刪)
您好!我去看了普洛影音網[全台首發]AudioQuest正式發表「DragonFly」文
不過顯然Steve Shade想讓在場人士都體會到DragonFly的好,因此緊接著換上AQ Carbon「3.5mm到RCA」線材,把MacBook Pro的訊號直接輸出給真空管擴大機,然後推動圖中書架型的DALI ICON喇叭。這裡的表現不像耳機那麼明顯,我想是因為聲音先經過管機的柔化修飾了,但我認為DragonFly的推出,確實對於傳統音響產業來說有其正面意義,也就是音響廠商必須更正視小型化、輕量化、平價化、以及容易使用的「庶民特質」。
並無提到3.5mm耳機孔,可更改設定為Line out輸出
但我無法確定不可以,我還是把文中這段字刪除
感謝您的提醒
SHURE SE535耳機我無法久戴
所以還是以BOSE computer musicmonitor(主動喇叭)試聽比較為主
j49409 wrote:
您好!我去看了普洛影音網[全台首發]AudioQuest正式發表「DragonFly」文
...(恕刪)
並無提到3.5mm耳機孔,可更改設定為Line out輸出
但我無法確定不可以,我還是把文中這段字刪除
感謝您的提醒
大大您太客氣了

DragonFly 的 line out 功能在其說明書上沒有寫的很明顯
所以不小心可能會漏看了
以下是 "普洛影音網[全台首發]AudioQuest正式發表「DragonFly」文" 中最後補充的一個段落:
最後要補充一點技術面相關資訊:DragonFly的功能並不像表面上那麼簡單,其實原廠設計時是秉持充分Hi End思維的。例如,在「固定」(fix)輸出模式時,DragonFly的輸出電平就像傳統DAC或是轉盤那樣,送出線性電平(line-level)給前級或環繞擴大機,因此DragonFly身兼耳機擴大機、DAC音控、與前級三種功能。
以下是 DragonFly 官方使用手冊中的文字:
DragonFly is also capable of being employed as a traditional fixed-output source component (such as a CD, DVD or Blu-ray player), and can be connected to a standard input on a receiver or preamplifier. For this application, both the music player’s volume control and the main operating system volume control should be set to maximum. This “fixed output mode” allows your audio or AV system’s volume control to be in charge.
也就是說 ---> 只要把 player 以及 OS 的音量調至最大, 此時 DragonFly 就會變成 line-level output 的裝置了 (固定輸出 2V 的 DAC)

j49409 wrote:
SHURE SE535耳機我無法久戴
所以還是以BOSE computer musicmonitor(主動喇叭)試聽比較為主
真是有點可惜

1.2.........聲音濛濛的.散散的
3.4.6......聲音肥肥的
7.8.........插2A聲音比單A紮實.清楚,有點慢
(只插較短單A,無法抓到裝置)
5............聲音最佳
結論....非常便宜的線都聽的出來差異
線材的傳導效率.屏蔽效果(抗射頻干擾)
還是會影響數位與電源的傳輸
找條USB 2.0認證規格傳輸線,聲音應該還會更好
1. 9cm(白色無鍍金)
2. 17.5cm(買機子附的小黑線)
3. 20cm(鍍金透明隔離網)
4. 25cm(鍍金透明隔離網)
5. 30cm(鍍金黑線)
6. 50cm(鍍金透明藍隔離網)
7. 70cm(鍍金透明隔離網2A Y線)
8. 70cm(鍍金透明藍隔離網2A Y線)
音場比較寬,細節比較多,但是沒有5. 30cm(鍍金黑線)的驚豔
與其相比,縱使聲音好一倍,價格確是38倍
還是幾十塊的30cm(鍍金黑線)超值
明天將藍色CARDAS 4x24 50cm線換上Viablue 3.5mm 迷你耳機頭
試看換後端,較好的輸出線,效果如何
原先後端的輸出線是BELKIN PURE / AV Maximum 3.5mm 1.8M
Mundorf與CARDAS這兩種線都用過
還是喜歡CARDAS的中頻甜美自然
缺點是要退漆包,而且要 800小時,才會全開
(才能聽到它真正的聲音)
會相信是..............
小蔡拿他自己用的run開成品線,與同樣新的成品線,給我試聽比較
不過機內線,會用Mundorf的金銀線
(沒run開的CARDAS線,聲音比不上Mundorf的金銀線)
外線比較好run(這藍色CARDAS 4x24 50cm線已run了1000多小時)
不想自己run,就花錢送超低溫處理
內文搜尋

X